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2023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5.2%”的成績表明,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從整體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頂住下行壓力。
高質量發展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多個領域、多項指標出現積極變化,經濟恢復向好總體回升的態勢更趨明顯。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介紹2023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通報主要經濟指標。瀏覽前三季度宏觀經濟運行成績單,不少指標可圈可點,呈現出積極變化,中國經濟恢復向好回升態勢更趨明顯。
10月17日,中國和印尼兩國元首共同為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以下簡稱“雅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揭幕。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和中印尼兩國深化務實合作的旗艦項目,雅萬高鐵全長142公裡,最高設計時速350公裡。
日前,海關總署發布了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數據。今年1-9月,我國外貿承壓之下平穩運行,規模穩中有增:進出口總值30.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微降0.2%。
開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是回望歷史的啟迪,也是開創未來的昭示。
中企在老撾規劃和投建的南歐江全流域梯級水電站,將穩定清潔的電能送到千家萬戶﹔中國專家培訓幾內亞比紹人民、引進和培育優良稻種,改變當地高耗能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中國電建參建的波蘭羅茲市繞城高速公路S14項目提前竣工通車,讓野生動物繼續在道路兩側森林裡自在生活……近年來,中國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注入綠色能量、提供綠色機遇,綠色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各國的共識。 推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中國不僅有意願、有決心,而且重行動、建機制。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發展為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朋友圈越來越大,好伙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已經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
政通人和,路通業興。農村公路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服務性設施。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各地紛紛出實招、求實效。
日前,証監會對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大華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由於對ST獐子島2016年年度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未勤勉盡責等原因,大華所被罰沒367.92萬元。
“人口紅利既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3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記者會上,就人口負增長問題答記者問時指出,中國“人口紅利”並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都是假的,演員都是花錢雇的,有編導寫劇本,哪有真的,都是假的。”日前,央視315晚會曝光了直播帶貨的一些亂象。
“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擘畫了建設數字中國的宏偉藍圖,部署了加快數字中國建設的重點任務,對培育發展新動能、激發發展新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節能標准更新升級和應用實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圍繞加快節能標准更新升級、加強節能標准應用實施與監督檢查、強化能效領先正向激勵、夯實節能標准化工作基礎等4個方面部署了12項重點任務。
“理性看待校外培訓,理性選擇培訓機構,理性支付培訓費用。”新學期開學之際,教育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出提示,提醒廣大家長和學生在選擇校外培訓時“擦亮眼睛”,提高消費權利意識、消費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違規培訓,共同營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校外培訓消費環境。
日前在天津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表示,中國糧食生產實現多年豐收,口糧安全,谷物基本自給,其中,中國水稻、小麥單產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從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到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已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95%,品種對單產的貢獻率超過45%,再到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准農田,佔19.18億畝耕地的一半以上……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接連豐收、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大國糧倉持續夯實,我們用實際行動給出了“誰來養活中國”的響亮回答:靠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事關中國14億多人口的飯碗。
近日,工信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決定在2022年試點工作基礎上,組織開展2023年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加快節能低碳、安全性好、性價比高的綠色建材推廣應用。 建材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
在今年兩會上,數據流通問題受到代表委員關注,“在數據流通層面,存在‘有數據的單位不願開放、有需要的單位拿不到數據’現象,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有待加強。”針對這種情況,有代表建議,推進數據要素交換平台的市場化運營,提升數據要素流通技術能力,讓數據潛能得到充分釋放。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2年農村消費環境與相關問題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農村居民對當前農村消費環境的綜合滿意度為75.35分,總體表現良好。比如,受訪居民使用4G/5G移動網絡上網的比例達到78.5%,80.2%的受訪者對農村網絡信號質量給出了積極評價﹔在網絡信號高覆蓋的基礎上,農村居民也享受到了同樣便利的移動消費紅利,這包括無現金支付、手機掃碼支付、網絡消費習慣等在農村逐漸普及開來。
為有效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中國飯店協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中國包裝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電子商會等7家行業協會、學會、商會共同發出倡議,呼吁餐飲經營者和消費者共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讓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的生活,這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責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簡述工作重點時,提出要“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人民幸福安康是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四個必須”,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