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月財新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的發布,中國經濟演奏出一曲振奮人心的旋律。5月財新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1.7,較4月上升0.3個百分點,創下22個月新高,昭示著中國經濟的穩中有進與持續向好的不凡態勢。
黑龍江一家汽輪機廠內,葉片加工智能化車間正在有序建設。企業抓住大規模設備更新的機會,推動智能化改造,將傳統的人工上下料作業、人工檢驗記錄,改造為自動化作業和數字化在線檢測,用“智改數轉”促進智能制造。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4月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當月規模以上工業(以下簡稱“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環比增長0.97%,是近年來月度環比增速的一個高點。 4月工業三大門類增速均有回升﹔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超八成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個月回升或者降幅收窄﹔統計的619種主要工業產品中,363種產品產量增速回升或者降幅收窄……這些數據表明我國工業經濟回升向好積極因素持續累積,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了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作為反映社會消費情況的重要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下簡稱“社零總額”)受到廣泛關注。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4年4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整體平穩,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在全球經濟版圖中,堅持高水平開放的中國猶如一塊磁石,以其獨特而強大的魅力不斷吸引著全球投資者的目光。 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設外資企業數量達到1.2萬家,同比增長20.7%。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一季度宏觀經濟運行主要數據。總體看,生產需求主要指標回升向好,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市場信心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成效,我國經濟運行開局良好。
以“共享開放機遇,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消博會”)正在海南火熱舉行,集聚71個國家和地區超4000個消費品牌,為消費市場注入新活力。 落地中國,聯動全球。
日前,海關總署發布了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一季度外貿開局有力、起勢良好,進出口實現雙增長,不僅“質升”特征持續顯現,而且規模的“量穩”勢頭也有效鞏固。
用了十幾年的冰箱換成科技感十足的新品,不僅噪音低了,每年還節省電費上百元﹔看了多年的彩電換個超薄屏,不僅美觀大方,還能直連手機播放更多好節目﹔開了十幾萬公裡的汽車置換新能源,不僅節能環保,還提供物聯網智能新體驗……如今,這樣劃算的以舊換新,越來越多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消費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大幅改善,耐用消費品全面普及。
9月20日至24日,以“智造世界 創造美好”為主題的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安徽合肥召開,一批全球制造業領域最新代表性成果集中亮相。來自世界制造業領域的1200余位企業家、專家學者等參會,參展企業數量、展覽面積均創歷屆之最。
原材料工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近30%,是工業穩增長的重要領域。近日,多部門聯合發布了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四個原材料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為促進原材料行業平穩運行,加快高質量發展作出進一步部署,為我國經濟穩定向好筑牢根基。
金秋大地,豐收號子響起,從南到北迎來沉甸甸的收獲。趁著兩季輪作間隙,不少地方通過施用生物菌劑、種植綠肥作物、秸稈還田等方式,給土壤補充肥力,為下一季播種做好准備。
9月16日-19日,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天津舉辦,與3年前的首屆大賽相比,今年在規模、項目、領域分類上均有顯著提升。全國技能大賽是我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項目最多、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本屆大賽以“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為主題,來自全國的4000余名選手圍繞109個項目展開角逐。
日前,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與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23中國仲裁高峰論壇暨第三屆“一帶一路”仲裁機構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發布了落實“一帶一路”仲裁法治合作的一項最新成果——“一帶一路”仲裁機構法律查明合作機制(注:涉外民商事案件審理中,由於各國法律不同,在需依外國法判決案件的情況下,需有相應的制度以保証外國法內容的查明),有望為“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議解決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近日,由國資委指導舉辦的“中藥產業鏈沙龍”在雲南昆明舉行。與會領導、院士專家、企業代表聚集一堂、展開對話,推動行業開拓新思路、探索新實踐、形成新突破,為中醫藥傳承凝聚共識、共謀出路,助力中醫藥創新發展。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加快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示范應用和推廣,進一步促進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方案》明確了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重點方向、保障措施、組織實施方式等,同步啟動2023年首批示范項目申報工作。
電子商務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網上零售額13.79萬億元,其中,中國網絡零售市場重點監測電商平台累計直播場次超1.2億場,累計觀看超1.1萬億人次,直播商品超9500萬個,活躍主播近110萬人。
近年來,酸奶機、破壁機、空氣炸鍋等小家電成為眾多消費者的家庭“標配”,也為家電市場創出一片新藍海。雖然價格低、體積小、簡單好用等特點讓小家電成為家電消費市場的新寵,但質量參差不齊、售后難以保障等情況也隨之而來。
上半年,我國家電行業企業實現營收9145億元,同比增長7.1%﹔實現利潤674.9億元,同比增長20.2%。隨著存量持續更新、優質供給不斷擴大,家電消費潛力、家電產業發展潛力都有望獲得更大激發。
近日,工信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決定在2022年試點工作基礎上,組織開展2023年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加快節能低碳、安全性好、性價比高的綠色建材推廣應用。 建材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
在今年兩會上,數據流通問題受到代表委員關注,“在數據流通層面,存在‘有數據的單位不願開放、有需要的單位拿不到數據’現象,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有待加強。”針對這種情況,有代表建議,推進數據要素交換平台的市場化運營,提升數據要素流通技術能力,讓數據潛能得到充分釋放。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2年農村消費環境與相關問題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農村居民對當前農村消費環境的綜合滿意度為75.35分,總體表現良好。比如,受訪居民使用4G/5G移動網絡上網的比例達到78.5%,80.2%的受訪者對農村網絡信號質量給出了積極評價﹔在網絡信號高覆蓋的基礎上,農村居民也享受到了同樣便利的移動消費紅利,這包括無現金支付、手機掃碼支付、網絡消費習慣等在農村逐漸普及開來。
為有效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中國飯店協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中國包裝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電子商會等7家行業協會、學會、商會共同發出倡議,呼吁餐飲經營者和消費者共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讓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的生活,這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責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簡述工作重點時,提出要“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人民幸福安康是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四個必須”,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日,有媒體報道,廣東珠海一女子將丈夫的毒狗藥物倒入下水道銷毀時,因藥物遇水揮發產生毒氣,該女子不慎中毒身亡。當地環保部門已對附近水質進行檢測,目前案件細節仍在調查中。
一年一度的春季招聘已在各地陸續啟動。今年,高校畢業生總規模再創新高,就業壓力隻增不減。
修拉鏈、配鑰匙、釘鞋掌……看似不起眼,卻關系到居民日常需求,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懷念起這些街頭小攤。民有所呼,政有所應。
消費,一頭連著宏觀經濟大盤,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幸福生活,是人們體現經濟獲得感的主要途徑。從當前經濟形勢來看,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外部需求將會趨向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