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財評:銳意進取,著力擴大和恢復需求

      穩中有進,進中有優。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7%,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3.1%,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小幅上漲……日前發布的5月份經濟數據顯示,生產需求穩步恢復,就業物價總體穩定,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經濟運行延續恢復態勢。

  • 人民財評:降本“組合拳”釋放發展新活力

      增強稅費優惠政策的精准性、針對性,推動貸款利率穩中有降,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對外發布《關於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提出8個方面22項任務,以“組合拳”形式多措並舉減輕經營主體負擔,為市場和企業增添發展活力。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

  • 人民財評:構建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相融互促的良好格局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達到50個左右,在全國建設培育1萬家以上產教融合型企業的行動目標,為統籌解決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兩張皮”問題、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具體指南。 “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

  • 人民財評:多管齊下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也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推動力。今年以來,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資本市場改革穩步推進,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

  • 人民財評:百日千萬崗位助力青年就業

      近日,人社部啟動2023年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將利用100天時間集中為高校畢業生等群體提供超千萬就業崗位,助力高校畢業生及各類勞動者求職就業。 就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 人民財評:多方協同發力筑牢長江禁捕防線

      長江江豚數量從2017年的1012頭增長到2022年的1249頭,實現歷史性回升﹔2022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監測到魚類193種,比2020年的168種增加了25種……今年是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的第三年,是“三年強基礎”的收官之年,系統性保護措施切實執行,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效。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河流之一。

  • 人民財評:從“小商品”到“科技范” 中小企業閃耀國際舞台

      走進阿聯酋迪拜的大型商超,中國品牌安克創新的手機智能配件產品被置於顯眼位置,其在中東市場佔有率已達30%﹔騎行在歐洲主要城市,街頭巷尾躍動著的小牛電動車,成功躋身歐洲小排量踏板車熱銷榜﹔在法國一家網站的評選中,極米科技的產品位居12個最佳便攜式投影儀榜首……今年以來,在全球市場,一系列“中國元素”多點開花,一大批中小企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制造闊步邁向世界舞台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中小企業走紅海外的背后,有卓越的產品、過硬的技術,也有優質的服務、成熟的供應鏈,但歸根結底,是對創新的堅守。

  • 人民財評:中國—中亞經貿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中歐班列“一帶一路”10周年長安號西安—中亞專列,4月26日裝載了260多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自西安國際港務區發車駛往烏茲別克斯坦﹔浙江蘭溪一家大型服裝廠,每個月從烏茲別克斯坦進口5000噸左右棉紗﹔風電企業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為中亞地區3個項目提供風電機組產品﹔烏魯木齊霍爾果斯海關的統計顯示,越來越多的亞麻籽、葵花籽等中亞優質特色產品通過新疆口岸進入中國市場……從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陣陣”,到亞歐大陸上日夜兼程的中歐班列,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多年來,持續深化務實經貿合作,構建了內涵豐富、充滿活力、互惠互利的經貿關系。 202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提前實現700億美元貿易目標,貿易額達70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 人民財評:不斷結出接地氣、聚人心的合作成果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紅花籽油,需要多久能送到中國消費者手上?答案是,根據收貨地不同,需要3到15天不等。這樣的採買、運輸效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跨境鐵路運輸實效的提升。

  • 人民財評:綠色成為中國—中亞共建“一帶一路”的鮮明底色

      中國—中亞峰會舉行前夕,400輛嶄新的中國新能源客車駛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街頭,受到當地市民的熱烈歡迎。這一幕,是中國與中亞國家增進互利互信、推進綠色發展的生動縮影。

評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