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的25條具體措施。《通知》明確了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目標和重點:總量上,通過制定民營企業年度服務目標、提高服務民營企業相關業務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等,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營企業貸款佔比﹔結構上,加大對科技創新、“專精特新”、綠色低碳、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等重點領域以及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法律是社會生活、國家治理的准繩。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既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長遠所需,也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當務之急。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今年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展數據。前10個月,宏觀政策持續顯效,我國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工業企業營收加快回升。
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一項重要內容。文件提出,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開展農村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提高培訓實效。
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日前發布的10月份經濟運行情況再次印証了這一重要判斷。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不久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於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作了“八個堅持”的高度概括。
近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以下簡稱“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
日前,2023年“雙11”正式收官。今年幾家國內大型電商平台並未公布總交易量,但根據各自平台相關的中小微電商“雙11”戰績和來自其他電商平台的成績報告,天貓共有402個品牌成交過億,3.8萬個品牌成交同比增長超過100%﹔京東累計超過60個品牌銷售破10億元,近2萬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倍,新商家成交單量環比增長超5倍。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了今年1-10月外貿數據: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4.32萬億元,增速由前三季度同比(下同)微降0.2%轉為增長0.03%。其中,10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54萬億元,增長0.9%。
某經營者在外賣平台上開了12家店鋪,12張營業執照中居然有10張為虛假証照,這是近日某地市場監管部門在聯合執法行動中查處的一起案件。目前,外賣平台已對這12家店鋪進行了下架處理。
今年以來,從祖國北疆內蒙古庫布奇沙漠全球最大規模“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到東南海域福建漳浦六鰲海上風電場二期,一批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有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步履鏗鏘。 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穩步擴大,歷史性超過全國煤電裝機,佔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的半數左右。
5月28日上午10時32分,東航使用中國商飛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機,執行MU9191航班,從上海虹橋機場飛往北京首都機場,開啟這一機型全球首次商業載客飛行。這標志著C919的研發、制造、取証、投運全面貫通。
神舟入蒼穹。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不久后,神舟十五號和神舟十六號兩個乘組六名航天員將會師空間站。
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5.6%﹔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到18.45億戶,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實現“物超人”的國家……日前,國家網信辦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一個個耀眼數據,一項項驚人紀錄,彰顯著2022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的突出成就,也描繪出2023年數字發展的嶄新起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黨中央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
城市是一個復雜的開放性系統,既包括建筑、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也包括人車物等各類主體,更涵蓋水電氣等各種要素。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張,各種數據信息在空間上縱橫交錯,由此帶來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資源緊張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給城市治理帶來諸多挑戰。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4月份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並延續恢復向好態勢。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印發通知,組織開展2023年“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聚焦解決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拓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渠道,通過匯聚各方資源搭建平台,活動推動了大中小企業在各方面深入合作,有利於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5月11日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前4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229.1萬輛和222.2萬輛,同比均增長42.8%。 汽車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汽車消費是支撐消費的“大頭”,是擴內需促消費的重要領域。
“怎麼辦呢?過年東西太多,冰箱實在放不下了”。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不少家庭都遭遇了這樣喜悅的“煩惱”。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消費旺季。今年春節消費市場,處處可見煙火氣:商場裡,時裝店、電影院、游樂場人氣恢復,店員們時不時一路小跑,忙著接待一波又一波的顧客﹔餐廳裡,川菜館、火鍋店、烤肉店人頭攢動,在就餐高峰期,不少門店又出現久違的排號等位現象﹔在街頭,跨年秀、文化節、特色展精彩連連,業態融合刷新消費者體驗,也提升了消費市場的熱度。
一頭是千家萬戶的餐桌,一頭是億萬農民的收入。春節假期臨近,農產品消費迎來一輪高峰。
春節歷來是消費高峰期,卻總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們辭舊迎新、置辦年貨、收發紅包等時機設計騙局,給祥和的節日帶來不和諧音符。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多方發力整治春節市場營銷中的坑人套路,消費者也要心明眼亮主動遠離消費陷阱。
智能電視,以其出色的屏幕表現力,依托互聯網的海量內容資源和可以自主選擇觀看內容的個性化優勢,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作為必不可少的家電選擇購買,可“一充再充”的“套娃式充會員”正把智能電視變成擺設。 “套娃式充會員”,是指盡管消費者在智能電視上充了一個又一個會員,還是很難想看什麼就看什麼。
1月8日,2022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工作正式結束,談判最終結果有望於近期公布。今年共有3種新冠治療藥品通過企業自主申報、形式審查、專家評審等程序參與談判,其中阿茲夫定片、清肺排毒顆粒談判成功,至此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治療發熱、咳嗽等新冠症狀的藥品已達600余種。
柴米油鹽、肉蛋奶菜是重要的民生商品。隨著農歷新年腳步越來越近,家家戶戶也開始採購年貨。
從“1分鐘解鎖全網站視頻會員”到“分時租賃影音會員”,賬號租用、拆分售賣視頻賬號已形成了一個相當龐大的灰色產業鏈,它背后利用的正是共享賬號。 視頻網站的興起,令消費者“又愛又恨”。
日前,雙12購物節落下帷幕。今年秒殺、免單、半價的營銷技巧成為各大網絡平台和直播間的活動亮點,吸引眾多消費者圍觀參與。
近日,#有藥店連花清瘟單盒賣百元#話題沖上熱搜引發普遍關注,同樣售價飆升的,還有布洛芬緩釋膠囊、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等清熱鎮痛藥。針對此,廣東、天津、浙江、北京等多地市場監管部門相繼發布提醒告誡書,明確嚴厲打擊借防疫之機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