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學生來說,隻需通過“校園空廚”小程序下單,位於番禺區南村鎮文化廣場配送中心就有一架無人機起飛,飛行兩三分鐘后,穩穩降落在學院外送點,學生就能收到“從天而降”的外賣。 無人機送外賣、城市間打“飛的”、乘坐飛行器看風景……曾經遙不可及的應用場景,在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越來越成為現實。
不久前,中國第八批重大外資項目推出,包含福建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蘇州博世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制造基地、合肥大眾汽車研發中心等15個項目。重大外資項目數量屬歷次最多,計劃投資額共計330億美元。
日前,海關總署發布了我國2024年全年貨物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3.85萬億元,同比增長5%,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順利完成質升量穩的目標,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更加穩固。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發布了《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了今年實施“兩新”政策的總體考慮,將深入推進重點部署的“四大行動”,持續發揮“兩新”政策既利企業,更惠民生,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重要作用。
國家統計局12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宏觀政策效應繼續顯現,工業服務業較快增長,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社會預期得到有效提振,積極變化進一步增多。四季度以來的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好於三季度。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聚焦打通堵點卡點,系統謀劃推進,突出改革創新,旨在著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為推動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供指導。 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總體保持下降態勢,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降至2023年的14.4%,即每創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費用,從18元下降到14.4元,成績顯著。
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開幕,蘋果、特斯拉、高通等眾多外企積極參展。盡管第二屆鏈博會展覽面積由首屆的10萬平方米增至12萬平方米,但仍然“一位難求”。
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持,加大對外貿企業減負穩崗支持力度……國務院新聞辦日前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舉措,釋放了為企業紓困解難的鮮明信號,為穩外貿、促增長注入了強大信心。 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傳統“三駕馬車”之一。
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拉開帷幕,世界再次進入“烏鎮時間”。這座古鎮的奪目光彩,輝映著網絡空間的“時”與“勢”,啟迪著全球網絡文化的當下和未來。
在分論壇上,與會人員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治理、人工智能負責任開發與應用等議題展開討論﹔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最新應用成果以及多家知名企業的AI黑科技集中亮相﹔在“直通烏鎮”全球互聯網大賽上,涉及多個領域的AI+融合場景項目同台競技…… 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嘉興桐鄉啟幕,本次峰會的主題,“擁抱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圍繞前沿理念、科技、場景等,全面聚焦人工智能。更加聚焦人工智能技術、產業發展及其對人類經濟社會的影響,及時回應各方對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的關切,人們方能在凝聚共識中促進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更好造福人類。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得益於國家前瞻性布局與產業同仁的集體努力精進,十余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持續進步。
2009年,中國汽車年產銷量首次雙雙突破千萬輛,15年后的今天,中國新能源車年產銷量有望突破千萬。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性強,同時還是落實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主體。
近些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回溯2020年,市場預測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新車銷售中的佔比將在2025年達到25%。
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變革、重塑生產方式,是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特斯拉始終堅持科技創新並與行業共享創新成果,與中國乃至全球行業伙伴一同成長,共促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
2023年,中國汽車產業產銷量創歷史新高。十余年間,中國品牌發展迅速,背后的產業基礎逐步壯大,由奮力追趕、並駕齊驅、彎道超車,到今天的“全球車企看中國,發展機遇在中國”。
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特別是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總體實現良好開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較去年提高1.5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的一些可喜變化給我國經濟發展增添了底氣。
圍繞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以及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等,新增發布農業農村領域相關國家標准169項﹔發布《餐飲業反食品浪費管理通則》等一系列國家標准﹔在嬰童用品、家用電器、化妝品等重點消費品領域制定國家標准241項……不久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准委)發布《中國標准化發展年度報告(2023年)》,彰顯了我國標准化工作的顯著成效。 標准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
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的《關於2023年全國汽車和消費品召回情況的通告》顯示,2023年,我國共實施汽車召回214次,涉及車輛672.8萬輛。今年剛好是我國召回管理制度實施20周年,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累計實施汽車召回2842次,涉及車輛達1.03億輛。
“春日經濟”持續攀升,牽動餐飲、購物、體育等服務消費穩步增長,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注入新動能,這背后既有文旅市場供給端持續發力,更有文旅消費的爆發增長、轉型升級。 “春日經濟”火爆,既歸功於季節性需求的快速釋放,也受益於文旅供給的厚積薄發。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最是一年春好處,賞花踏青正當時。
據媒體報道,消費者胡女士參與了一項減肥套餐,商家承諾“40日后最少減重13.8公斤”,體驗費只要幾百元。而胡女士實際體驗該減肥套餐后,僅用時7天,消費金額就變成幾千元,不到一個月就花了近3萬元。
近期,一種“假水”玩具在兒童中廣受喜愛。這種玩具瓶身上印著“乳酸菌”“氣泡水”等字樣,瓶內液體呈透明或者半透明狀,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有些“假水”還散發著香味,從外觀看很像一瓶小飲料。
雅萬高鐵是印尼和東南亞第一條高速鐵路,也是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兩國務實合作的旗艦項目。 雅萬高鐵推動印尼進入“高鐵時代”,為當地旅客提供了更加安全、綠色、高效、舒適出行方式的同時,更促進了經濟發展、改善了民眾生活。
今年“雙11”,國貨品牌成為備受矚目的贏家。 數據顯示:在天貓上,243個國貨品牌進入“億元俱樂部”﹔在拼多多上,蜂花、郁美淨、上海藥皂、孔鳳春、百雀羚、珀萊雅等國貨美妝銷量增長顯著,部分熱銷單品銷量增長超過20倍﹔在唯品會上,95后成為該平台國貨購買量增速最快的群體之一,並且80后、70后也越來越認可國貨品牌。
今年“雙11”電商購物節,不光是年輕人購物的“節日”,許多老年消費者也加入了網購大軍。曾被視為“保守”的銀發一族,在消費市場上的表現越來越活躍,成為“雙11”不可忽視的力量。
近幾年,隨著短視頻、直播的蓬勃發展,“達人探店”作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正逐漸嶄露頭角,為餐飲等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與傳統的廣告方式不同,“達人探店”更注重口碑傳播,通過達人的個人影響力和專業知識,為商家帶來更精准的客戶群體。
很多經常線下購物的消費者會發現,身邊折扣零售店鋪多了起來,特別是近期,一些比較大的實體零售商紛紛在店內增設專區,試水折扣業態。折扣零售行業“升溫”,既是對經營模式的調整嘗試,也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採取的應對策略,可謂順勢而起。
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將在上海舉辦。全面恢復線下舉辦的本屆進博會規格高、活動多、參展熱情高,可謂亮點紛呈。
金秋十月,之江大地,亞運盛會即將落下帷幕。人們對杭州亞運會有許多形容,“惠民亞運”是其中之一。
黑龍江開展“約惠龍江 秋薈優品”系列活動,聚焦汽車、家電、百貨、服裝、餐飲等領域,將發放消費券5000余萬元﹔北京發布“月光下的北京”城市夜游指南推薦榜評選活動,激發夜經濟消費動能﹔重慶14部門聯合印發相關通知,提出12條措施促進和擴大家居消費……中秋、國慶雙節將至,各地政策密集發布,“消費引擎”再提速,豐富多樣的促消費活動,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和好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