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如何推動新型工業化不斷邁上新台階?如何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為我們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方法路徑。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不斷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這是塑造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動能的必然要求。
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有效投資在短期內創造新的需求,在中長期形成新的供給,對我們鞏固經濟恢復向好態勢、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意義重要、作用關鍵。
日前,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進出口總值27.08萬億元,進出口同比基本持平,外貿運行總體平穩。其中,8月份進出口規模,連續3個月實現環比增長,相較於今年的月度數據,處於歷史同期第二高點。
近日,中央編辦正式批復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工作機構,主要職責是加強相關領域政策統籌協調,推動各項重大舉措早落地、見實效。 當前,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但國內需求不足,一些民營企業經營困難,投資預期不穩。
今年暑期,各景區重啟“人從眾”模式,國內游人數預計達13.31億人次﹔電影票房破200億元,創歷史新高﹔演唱會、熱門劇目“凡開票必秒光”,演出市場票房破37億元……這個炎熱的夏天,消費市場展現沛然活力。 今年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消費場景全面拓展,消費潛力快速釋放,消費市場持續回暖。
9月2日,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將在北京拉開帷幕,展覽展示規模達15.5萬平方米,2200多家企業線下參展、同台競技,一場服務領域交流互鑒、開放共享的盛會即將上演。 服貿會是中國擴大開放、深化合作、引領創新的重要平台,為促進全球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經過17年發展,金磚合作成色更足,展現出更大吸引力”﹔“金磚機制引入了一種新的全球治理模式”,將“有力推動世界多極化發展”﹔“中國積極支持和推動金磚擴員,在促進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正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積極力量”……日前,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落下帷幕。會議唱響了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之聲”,呈現了南南合作、聯合自強的“金磚方案”,取得了豐碩成果,壯大了全球聲勢,收獲了各界有識之士的好評。
“當今時代,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版圖。”在2023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的致辭引起熱烈反響。
經過千年培育的石阡苔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以前,由於物流配套不完善,影響了茶葉外銷。
8月20日,以“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進入開幕倒計時100天。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辦,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鏈博會”預計於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北京舉行。
當前,跨境電商正在成為我國外貿的增長點。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經貿形勢變得更加嚴峻,跨境電商以模式新、應變快、成本低等特點,成為推動我國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一種重要方式。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草案)》,提出規范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以及有關活動,積極促進相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無人機行業要實現健康持續發展,離不開規范的管理,唯有有關部門、企業、個人共同參與各負其責,才能讓行業走得更遠。
近日,我國造船業傳來捷報——一季度,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佔世界總量的43.5%、62.9%和50.8%,均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全球汽車運輸船新造船訂單共24艘,均由我國船企承接 。
日前,商務部公布了首批全國示范智慧商圈、全國示范智慧商店名單。北京市三裡屯商圈等12個商圈、三裡屯太古裡南區等16個商店入選。
第13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4月15日至5月5日在廣州舉辦。廣交會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對外貿易的重要平台,是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渠道。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戰略性產業。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事關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成效,事關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至關重要。
物流業景氣指數連續兩個月回升超過5個百分點、快遞業務量96天破300億件再創紀錄……近日,流通業多項一季度數據明顯向好,反映出物流供需正加快恢復,也將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能。 交通物流事關國計民生,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近日,隨著首批10家主板注冊制企業鳴鑼上市,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迎來又一重要裡程碑。 這是一場穩中求進的漸進式改革。
今年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養老護理員從第三季度的第20名上升至第14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已超1.9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人﹔截至2022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8億人,佔人口總數19.8%。
近日,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發布2022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榜單。其中,先進制造業企業佔比超過一半,特別是互聯網與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業、新能源產業、新型生活性服務業等佔據重要位置。
近年來,老百姓對個性化服務的需求不斷提高,互聯網的發展也讓提供服務有了更便捷渠道,陪伴經濟得以快速發展。陪伴經濟捕捉到消費者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的痛點並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服務,是社會發展的體現。
近日,交通運輸部公布了新修訂的《鐵路旅客運輸規程》(以下簡稱《客規》),將於2023年1月1日施行。 隨著鐵路政企分開改革持續深入推進,近年來,鐵路營業裡程不斷增加,鐵路旅客運輸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客規》隨之由規范性文件上升為部門規章。
受疫情影響,各地學校不時由線下授課轉為線上課堂,一些騙子也趁機打起利用網課詐騙的主意。日前,多地連續發生多起針對居家上網課學生實施的網絡詐騙案件,其中個別學生被騙金額高達數十萬元。
今年的“雙11”購物節,與往年頗為不同。一方面,國內新發疫情不斷出現,給消費帶來較大影響。
還記得轟動一時的“廣州血衣案”嗎?有報道稱,案件背后,當事者竟隻花了760元錢,就炒熱和掀起了這場網暴“海嘯”。其中包括標價500元的10萬微博“僵尸粉”、160元的2萬點贊數和100元的1萬轉發數。
隨著冬天日益逼近,曾幾何時,備受年輕人嫌棄的“秋褲”突然火了,“海南省秋褲銷量增速超東北三省”“冬天的安全感是秋褲給的”等話題接連登上熱榜。秋褲逆襲成時尚單品,“自發熱”無疑是第一功臣。
近日,人社部官網發布消息,河北石家庄的兩位農民獲評“新型職業農民”初級職稱,引發廣泛關注。人們紛紛叫好,認為評職稱對農民是一種認可和激勵﹔可也有人質疑,種個地也要持証上崗了嗎?農民評職稱有啥用?能漲工資嗎? 事實上,農民評職稱並非新鮮事。
10月31日晚8點,“雙11”購物節正式啟幕,與開賣首小時成交額過億元形成反差的是,“退款”二字迅速沖上熱搜第一。“定金”“尾款”未熱而“退款”先熱,今年“雙11”還能放心買買買嗎?其實,此“退款”非彼“退款”,這次“退款”上熱搜的原因令人驚喜之中不乏意外。
不久前,一篇《木裡新生》的報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青海木裡礦區,曾因大規模非法開採導致高寒草原濕地生態遭到破壞,水源涵養功能逐漸減弱。
據媒體報道,在日結工勞務市場上,一些招聘信息往往經過中介多重轉手,導致每一層都收取不同的中介費,直接影響著鏈條末端的日結務工者最后到手的收入。同時,工作內容與約定不符、薪資報酬與約定不符、因工受傷無保障等,也都是常見的日結工權益受損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