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江豚數量從2017年的1012頭增長到2022年的1249頭,實現歷史性回升﹔2022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監測到魚類193種,比2020年的168種增加了25種……今年是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的第三年,是“三年強基礎”的收官之年,系統性保護措施切實執行,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效。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河流之一。
走進阿聯酋迪拜的大型商超,中國品牌安克創新的手機智能配件產品被置於顯眼位置,其在中東市場佔有率已達30%﹔騎行在歐洲主要城市,街頭巷尾躍動著的小牛電動車,成功躋身歐洲小排量踏板車熱銷榜﹔在法國一家網站的評選中,極米科技的產品位居12個最佳便攜式投影儀榜首……今年以來,在全球市場,一系列“中國元素”多點開花,一大批中小企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制造闊步邁向世界舞台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中小企業走紅海外的背后,有卓越的產品、過硬的技術,也有優質的服務、成熟的供應鏈,但歸根結底,是對創新的堅守。
中歐班列“一帶一路”10周年長安號西安—中亞專列,4月26日裝載了260多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自西安國際港務區發車駛往烏茲別克斯坦﹔浙江蘭溪一家大型服裝廠,每個月從烏茲別克斯坦進口5000噸左右棉紗﹔風電企業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為中亞地區3個項目提供風電機組產品﹔烏魯木齊霍爾果斯海關的統計顯示,越來越多的亞麻籽、葵花籽等中亞優質特色產品通過新疆口岸進入中國市場……從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陣陣”,到亞歐大陸上日夜兼程的中歐班列,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多年來,持續深化務實經貿合作,構建了內涵豐富、充滿活力、互惠互利的經貿關系。 202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提前實現700億美元貿易目標,貿易額達70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紅花籽油,需要多久能送到中國消費者手上?答案是,根據收貨地不同,需要3到15天不等。這樣的採買、運輸效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跨境鐵路運輸實效的提升。
中國—中亞峰會舉行前夕,400輛嶄新的中國新能源客車駛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街頭,受到當地市民的熱烈歡迎。這一幕,是中國與中亞國家增進互利互信、推進綠色發展的生動縮影。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經濟數據,其中,CPI同比增長0.1%,漲幅比上個月回落0.6個百分點。近期CPI持續走低,引發了一些對中國經濟是否陷入通貨緊縮的討論。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於5月16日-20日舉辦。本屆博覽會以“深化務實合作 攜手共向未來”為主題,國內20多個省市將派團參加。
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終把十四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民以食為天。
日前,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3.32萬億元,同比增長5.8%,外貿穩中向好勢頭進一步延續。 今年以來,面對全球愈加嚴峻的經濟大環境和外需走弱的外貿環境,我國外貿不僅規模保持平穩增長,還進一步擴大了外貿順差。
中國空間站1:10模型、國產大型郵輪、目前最高壓力的一體式全功能移動加氫站、世界首台雙結構隧道掘進機……正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的2023年中國品牌日活動上,中國品牌的展品琳琅滿目,讓人們真切感受到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時代脈絡、歷史大勢。 這是自設立以來的第七個中國品牌日。
今年以來,從祖國北疆內蒙古庫布奇沙漠全球最大規模“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到東南海域福建漳浦六鰲海上風電場二期,一批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有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步履鏗鏘。 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穩步擴大,歷史性超過全國煤電裝機,佔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的半數左右。
5月28日上午10時32分,東航使用中國商飛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機,執行MU9191航班,從上海虹橋機場飛往北京首都機場,開啟這一機型全球首次商業載客飛行。這標志著C919的研發、制造、取証、投運全面貫通。
神舟入蒼穹。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不久后,神舟十五號和神舟十六號兩個乘組六名航天員將會師空間站。
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5.6%﹔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到18.45億戶,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實現“物超人”的國家……日前,國家網信辦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一個個耀眼數據,一項項驚人紀錄,彰顯著2022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的突出成就,也描繪出2023年數字發展的嶄新起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黨中央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
城市是一個復雜的開放性系統,既包括建筑、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也包括人車物等各類主體,更涵蓋水電氣等各種要素。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張,各種數據信息在空間上縱橫交錯,由此帶來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資源緊張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給城市治理帶來諸多挑戰。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4月份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並延續恢復向好態勢。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印發通知,組織開展2023年“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聚焦解決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拓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渠道,通過匯聚各方資源搭建平台,活動推動了大中小企業在各方面深入合作,有利於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5月11日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前4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229.1萬輛和222.2萬輛,同比均增長42.8%。 汽車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汽車消費是支撐消費的“大頭”,是擴內需促消費的重要領域。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汽車投訴情況專題報告》,報告涉及新能源汽車多方面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技術與安全方面:剎車失靈、單方面“鎖電”,車輛配置與宣傳不符,以及售后充電樁安裝困難等。 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約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0,不僅是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提振消費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保密發貨,實時定位”“定位錄音神器,定位誤差小於3米”……近年來,GPS定位神器花樣越玩越多,時有某人被跟蹤竊聽的新聞曝光,引發人們對侵犯個人隱私的深深擔憂,是時候對“跑偏”的GPS加強監管、加以規范了。 簡單說,GPS是一種以人造地球衛星為基礎的定位系統。
當前,新就業形態已成為勞動力市場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受益於新就業形態。隨著平台經濟迅速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人數增多,維護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
功能多但操作繁瑣、遙控器按鍵難識別、說明書字太小看不清……“越智能越不會用”是不少老年人在使用智能家電時面臨的難題。 當前,我國人口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
快遞員、外賣小哥在千家萬戶間風雨無阻﹔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在車水馬龍中奔流不息﹔網絡主播、網紅達人在直播鏡頭下各展其能……今天,越來越多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不斷涌現,依靠誠實勞動和辛勤付出,為美好生活寫下生動注腳,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能。 所謂新就業形態,是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特別是數字經濟和平台經濟發展帶來的一種就業新模式,目前主要分布在交通出行、生活服務、知識技能、醫療分享等領域,具有雇佣關系靈活化、工作內容碎片化、工作方式彈性化、工作安排去組織化、創業機會互聯網化等鮮明特征。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一季度,我國餐飲收入達12136億元,同比增長13.9%,顯示了“煙火氣”加快回歸。
根據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一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相比去年四季度的-2.7%,回升明顯。特別是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6%,比1-2月份加快7.1個百分點,消費復蘇按下“加速鍵”。
民心所向,政之所往。近日,教育部、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校外培訓機構財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提出全面規范培訓機構財務管理,嚴防校外培訓機構退費難卷款跑路,對校外培訓機構資金全流程監管,給學生家長的“錢袋子”系上一根保險繩。
總面積將達到12萬平方米,較上屆增加20%﹔共有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3100個消費精品品牌參展﹔預計各類採購商和專業觀眾超過5萬人,進場觀眾超過30萬人次……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即將開幕,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相比往屆,本屆消博會參展國別數、品牌數和採購商數等指標均有提升,展示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活力、堅持擴大開放的廣闊胸襟。
最近一段時間,淄博燒烤爆紅網絡。“小串+小餅+大蔥”三位一體的“靈魂吃法”,令眾多網友欲罷不能,也將淄博持續推上熱搜。
近年來,國潮消費持續升溫。一些老字號通過迭代升級閃亮“出圈”,一些新銳國產品牌憑借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迅速崛起,食品、美妝、服飾、家電、汽車等一大批國貨因新穎設計、國風韻味、上佳品質,贏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