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速融合,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日前,科學技術部發布了“十四五”期間我國科技創新的總體情況,五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事業沿著既定發展方向穩步推進,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了強大的科技動力。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環比穩中有升,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以9.3%的同比增速領跑,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8.5%。這組數據印証了我國工業經濟在轉型升級中展現的強勁韌性,標志著以創新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正在加速形成。
近日,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201.9萬億元,同比增長5.2%。作為經濟運行的重要風向標之一,物流數據的穩步增長,反映出我國經濟持續向好。
在西海景區乘船穿梭在群島之間,感受“船在湖中走,人在畫中游”﹔乘坐輪渡“夜游長江”,一邊欣賞花燈璀璨一邊品嘗美酒美食﹔黃河入海口乘坐游船行駛其間,近距離感受兩種水色相互碰撞的壯觀場景……今年暑期,“游船+”消費場景不斷更新,吸引眾多游客參與其中。 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暑期,平台上的“觀光游船”類產品,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近20%,整體預訂票量增長45%。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5年7月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7月份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裝備制造業繼續發揮工業“壓艙石”作用,帶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數據背后,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成為推動工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核心CPI同比上漲0.8%且漲幅連續三個月擴大,呈現出積極變化﹔服務價格環比上漲0.6%,漲幅比上月明顯擴大﹔將商品和服務零售合並,初步測算,1至7月份同比增長5%左右,今年以來整體保持穩中有升……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7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在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帶動下,我國消費延續擴大態勢,消費新動能持續壯大。 市場需求擴大,促消費政策效果繼續顯現。
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部分經濟指標有所波動,但主要指標累計增速保持總體平穩。在創新引領下,新動能成長壯大,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經濟發展“進”的步伐穩健,國民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近年來積極推進深遠海養殖,構建“養殖—銷售—餐桌”供應鏈,拓展海洋全產業鏈﹔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充分利用其豐富的沿海資源,海上養殖業取得了顯著成效,已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支柱和特色產業……一幕幕生機勃勃的場景,勾勒出我國海洋漁業的蓬勃圖景。 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
8月12日,財政部發布了《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對個人消費貸款、服務業經營主體進行貼息。 這標志著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的相關貼息政策進入具體落實階段。
近日,財政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通過創新財政金融協同機制,精准支持促消費、擴內需戰略實施。 服務業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9月15日正式實施的《住房租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作為首部專門行政法規,直指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市場痛點,為規范住房租賃活動、維護住房租賃活動當事人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標志著我國住房租賃進入法治化新階段。 住房租賃的核心在於“房”。
想約上好友尋覓一家值得嘗試的餐廳,你下意識的動作是什麼?大概率是掏出手機,在“附近美食”中按“好評”或“銷量”排序。 這個微小的用戶行為習慣,折射出各類消費點評榜單在當下已成為引導人們日常生活決策的重要工具。
9月9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稱,我國新能源汽車去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亮眼數據的背后,是我國汽車產業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彰顯著中國以科技創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8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設展辦會,26場論壇會議活動舉辦……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隆重舉辦。數智領航,恰似一場及時雨,為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推動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讓我們得以站在新的起點上,展望服務消費的新未來。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核心動力。“十四五”以來,我國新型工業化建設穩扎穩打、縱深推進,在規模擴張、創新突破、結構優化等方面取得扎實成效。
當前,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2024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3億人。養老護理需求日益增長,但養老護理行業“留不住人”的困境卻日益凸顯。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快實施六大重點行動,強化八項基礎支撐能力,意在使全體人民共享人工智能發展成果,更好地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已經逐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當前,服務業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主引擎和吸納就業主渠道,僅靈活就業群體規模就超2億人,其中絕大多數活躍在服務業領域。例如1000余萬外賣騎手,作為經濟循環的“毛細血管”,也逐漸成為服務民生的“一線力量”。
長期以來,融資難、融資貴、融資短是制約林業發展的瓶頸。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用15條具體措施打通“生態產品價值”到“經濟發展收益”的轉化通道,既給林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也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徑更清晰、更可行。
近日,一則關於《紅外隱形眼鏡開啟人類新“視”界》的報道引發關注。報道指出,該研究成果創新性地與隱形眼鏡相結合,通過可穿戴形式使人類感知近紅外光的時間、空間和色彩等多維度信息,還可為治療色盲等視覺疾病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農歷秋分臨近,我們即將迎來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以下簡稱豐收節)。今年豐收節的主題是“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這不僅是廣大農民享受豐收喜悅的時刻,更是全社會共享豐收果實、關注“三農”與糧食安全的重要契機。
“我預訂的9月9日北京飛昆明單程機票隻需400多元,而國慶期間的同一航線最高漲到了1500元以上。與其擠在高峰期,不如靈活安排假期,輕鬆省下一大筆。
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公布,今年上半年,8155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和5028個省級傳統村落吸引游客超過2.93億人次,帶動消費約342.13億元。各地通過推動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發展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到“天府之國”買熊貓文創、蜀錦制品,去“滬上南京路”選炫酷潮玩、電子產品,在“彩雲之南”購花卉精油、翡翠飾品……在免簽政策、移動支付、離境退稅“即買即退”等有力推動下,外國人來華旅游持續升溫,買買買式的“中國購”更成為入境游新趨勢。 今年上半年“中國購”銷售額增長近一倍。
“敷一千張面膜,不如打一針水光!”“改善肌膚暗沉”“煥發自然光彩”……時下,憑借“快速變美”特色水光針收獲擁躉無數。但媒體調查發現,個別正規醫美機構違規將械二類水光產品用於注射﹔一些沒有注射資質的生活美容店、工作室,在這個暑期裡公然提供代打服務﹔在部分化妝品批發市場,違禁的水光針劑、麻貼等產品,正通過各種渠道流向市場…… 在很多人心目中,水光針就是最基礎的醫美項目,往往因“輕醫美”之“輕”而忽視其潛在風險。
農業農村部等十部門近日發布《促進農產品消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優化供給、創新流通、激活市場等方面協同發力,釋放多樣化、品質化、差異化消費潛力。 農產品消費一頭連著百姓生活,一頭關系農民增收。
晚風起,夜未央。情侶挽手在霓虹燈下逛街,好友在大排檔開懷暢飲,消夏露天音樂會釋放青春熱情,旅游景區開展夜游吸引八方客……夜間消費場景不斷“上新”,夏日夜間經濟持續“升溫”。
筆者最近採訪了一戶剛完成“個轉企”的經營主體。這位手機店的老板最初只是為了拿到企業“身份”,因為隻有企業有資格申報國家發布的電子產品購新補貼政策。
餐館排起長龍,美食街區人頭攢動,社交平台上“網紅小吃”打卡熱度不減。餐飲消費作為服務消費的“壓艙石”,其脈動傳遞著中國消費市場的蓬勃活力。
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老年人藥品、保健品虛假宣傳專項整治工作,直指假借專家義診、健康咨詢之名行欺詐之實等“坑老”“騙老”痼疾。此次治理行動場景化鎖定各類論壇、康養旅游和老年大學等虛假宣傳高發地,以廣告監管、食品安全監管等舉措全流程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還以“你拍我查”活動開創了全民共治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