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豐收在望,更要綱舉目張
秋糧歸倉,豐收在望。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10月22日,全國秋糧已收81.3%,秋收大頭已經到手。從目前田間測產來看,我國秋糧增產已成定局,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中國飯碗牢牢端在我們自己手上。
秋糧能不能滿倉,是決定全年糧食豐收與否的關鍵。按往年農情計算,秋糧一般佔我國全年糧食總產量的70%以上。今年以來,我國夏糧產量2922.6億斤,比上年略減,但仍處於歷史第二高位﹔早稻產量566.7億斤,連續4年增長。在這個背景下,秋糧秋收決不能“掉鏈子”,必須“再上一層樓”。進入秋收時節后,各地紛紛搶農時、抓生產,分秒必爭、粒粒較真,科學推進秋收進度,全力保障豐收豐產。
從實際情況來看,今年秋糧之所以確定是增產年份,主要來自兩個有利條件。一方面,我國今年秋糧面積13.1億畝,連續第4年增加。從經濟作物改種糧食到提高間套復種比例,從整改復耕到增水增地,穩中有增的耕地面積奠定了秋糧增產的基礎﹔另一方面,各地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向科學要方法、要答案、要效益。隨著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穩步推進,在耕種管收、地種藥肥全環節上挖掘潛力,大面積單產提升效果初顯,成為今年秋糧增長的關鍵。
當然,糧食生產的不利因素也必須得到正視。客觀來說,今年我國遭遇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西北局部干旱等災害,受災地區糧食減產情況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全國糧食實現穩產增產殊為不易。中國地大物博,回旋余地大、發展韌性強。從整體而言,我國局部災情重、面上災情輕,洪澇災害重、干旱災情輕,總體來看屬於災情較輕的年份﹔以產量時空分布觀察,秋糧增產實現了“以秋補夏”,沒有受災地區增產也有效彌補了災區損失。可以說,面對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挑戰,我們穩住了農業基本盤,夯實了三農“壓艙石”,取得了抗災奪豐收的勝利。
目前,秋收掃尾工作還在緊張忙碌地進行,南方晚稻、晚秋作物還沒有完成收倉。特別是,一些地區還將繼續受到台風、干旱、洪澇等極端天氣的影響,秋糧豐收還不能掉以輕心。越是最后的“沖刺”階段,越要嚴陣以待、再接再厲。在全力保障顆粒歸倉的前提下,還要做好對糧食的烘干、入庫、儲存等工作。與此同時,秋收尚未結束,秋種已開始布局。從制定印發冬小麥、冬油菜秋冬種技術方案,到組織調度農業機械,及時騰茬、精細整地、適墒播種……抓好秋種、做好田管,糧食生產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
豐收在望,更要綱舉目張。把秋糧這個全年糧食的“大頭”收好,把秋播秋種的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我們一定能圓滿完成全年糧食生產目標,奠定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堅實物質基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