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4年4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整體平穩,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在全球經濟版圖中,堅持高水平開放的中國猶如一塊磁石,以其獨特而強大的魅力不斷吸引著全球投資者的目光。 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設外資企業數量達到1.2萬家,同比增長20.7%。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一季度宏觀經濟運行主要數據。總體看,生產需求主要指標回升向好,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市場信心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成效,我國經濟運行開局良好。
以“共享開放機遇,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消博會”)正在海南火熱舉行,集聚71個國家和地區超4000個消費品牌,為消費市場注入新活力。 落地中國,聯動全球。
日前,海關總署發布了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一季度外貿開局有力、起勢良好,進出口實現雙增長,不僅“質升”特征持續顯現,而且規模的“量穩”勢頭也有效鞏固。
用了十幾年的冰箱換成科技感十足的新品,不僅噪音低了,每年還節省電費上百元﹔看了多年的彩電換個超薄屏,不僅美觀大方,還能直連手機播放更多好節目﹔開了十幾萬公裡的汽車置換新能源,不僅節能環保,還提供物聯網智能新體驗……如今,這樣劃算的以舊換新,越來越多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消費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大幅改善,耐用消費品全面普及。
日前,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設備更新等四大行動作出系統部署。這一重磅行動,不僅是持續提振內需、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有力舉措,更是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動選擇。
中電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加快建設抗量子計算的新型安全基礎設施﹔西安煤科透明地質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重塑傳統地測業務形態﹔航天新長征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與北京協和醫院,積極推進面向重症急救領域的“人工肺”等高端生命支持設備研制攻關……近日,國務院國資委按照“四新”(新賽道、新技術、新平台、新機制)標准,遴選確定了首批啟航企業,加快新領域新賽道布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國有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4年3月份中國採購經理指數(PMI)及其細分數據,3月份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躍升至50.8%,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達到53.0%,綜合PMI產出指數則達到了52.7%,這些關鍵指標均呈現出顯著的上升勢頭,並紛紛跨過了榮枯線,進入了擴張區間,表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加速,市場信心逐步提振,印証了我國經濟正加快復蘇。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龍年新春,一碗麻辣燙帶火一座城,甘肅天水隨之成為游客春游的重要目的地。為更好滿足游客需求,天水有關部門舉辦麻辣燙美食文化節,蘭州鐵路局開行麻辣燙旅游專列,為迎接游客不少民宿酒店商家房價不增反降……各方全力打造出游場景,增加旅游供給,提升服務品質,讓“小資源”釋放“大效應”,讓“小流量”變為“大留量”。
近日,由國資委指導舉辦的“中藥產業鏈沙龍”在雲南昆明舉行。與會領導、院士專家、企業代表聚集一堂、展開對話,推動行業開拓新思路、探索新實踐、形成新突破,為中醫藥傳承凝聚共識、共謀出路,助力中醫藥創新發展。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加快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示范應用和推廣,進一步促進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方案》明確了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重點方向、保障措施、組織實施方式等,同步啟動2023年首批示范項目申報工作。
電子商務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網上零售額13.79萬億元,其中,中國網絡零售市場重點監測電商平台累計直播場次超1.2億場,累計觀看超1.1萬億人次,直播商品超9500萬個,活躍主播近110萬人。
近年來,酸奶機、破壁機、空氣炸鍋等小家電成為眾多消費者的家庭“標配”,也為家電市場創出一片新藍海。雖然價格低、體積小、簡單好用等特點讓小家電成為家電消費市場的新寵,但質量參差不齊、售后難以保障等情況也隨之而來。
上半年,我國家電行業企業實現營收9145億元,同比增長7.1%﹔實現利潤674.9億元,同比增長20.2%。隨著存量持續更新、優質供給不斷擴大,家電消費潛力、家電產業發展潛力都有望獲得更大激發。
日前,中央財辦、中央農辦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中央財辦等部門關於推動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就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加快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作出部署,旨在加快建設高效順暢的農村現代流通體系,促進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隨著農村電商的迅速發展,我國農村流通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將於8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舉辦。本屆大會以“開放創新 聚享未來”為主題,140余家國內外機器人企業將攜近600件展品亮相,大會還將首次全館打造“機器人+”制造業、農業、商貿物流、醫療健康、極限環境應用等10大應用場景板塊,助力推動機器人應用向更深更廣拓展。
日前,交通運輸部發布了有關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信息。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包括北京、河北、遼寧等17個省份高速公路充電基礎設施覆蓋率超過九成,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網絡日益完善。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今年上半年規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以下簡稱“文化企業”)的營收數據。數據顯示,今年1-6月文化企業營收同比增長7.3%。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農墾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行動方案》(以下簡稱為“兩個行動”),旨在通過集成推廣高產高效技術模式著力提高農墾單產水平,開展社會化服務示范帶動地方提高單產水平,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提供有力支撐。
近日,第八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在海南省陵水縣產生擬中選結果,有39種藥品採購成功,擬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6%,按約定採購量測算,預計每年可節省費用167億元。 確保用較少的醫保資金購買到性價比更優的藥品,讓人民群眾以比較低廉的價格用上質量更好的藥品,正是藥品集採機制的目標所向。
春暖花開,通過在線旅游平台訂好機票和門票,在飽覽大好春光中親近自然、放鬆身心﹔周末臨時起意,通過旅游APP查找城市周邊熱門景點、做好游玩攻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心心念念一個旅游目的地但抽不開身?一些景區發展線上數字化體驗產品,打造沉浸式旅游體驗新場景,用戶足不出戶也能“身臨其境”……近年來,我國在線旅游市場快速增長,既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出游,也促進了旅游消費、為旅游行業打開了更大發展空間。 在線旅游經營服務是旅游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出游需求、促進旅游消費、帶動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節能標准更新升級和應用實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圍繞加快節能標准更新升級、加強節能標准應用實施與監督檢查、強化能效領先正向激勵、夯實節能標准化工作基礎等4個方面部署了12項重點任務。
“理性看待校外培訓,理性選擇培訓機構,理性支付培訓費用。”新學期開學之際,教育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出提示,提醒廣大家長和學生在選擇校外培訓時“擦亮眼睛”,提高消費權利意識、消費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違規培訓,共同營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校外培訓消費環境。
日前在天津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表示,中國糧食生產實現多年豐收,口糧安全,谷物基本自給,其中,中國水稻、小麥單產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從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到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已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95%,品種對單產的貢獻率超過45%,再到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准農田,佔19.18億畝耕地的一半以上……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接連豐收、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大國糧倉持續夯實,我們用實際行動給出了“誰來養活中國”的響亮回答:靠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事關中國14億多人口的飯碗。
近日,工信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決定在2022年試點工作基礎上,組織開展2023年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加快節能低碳、安全性好、性價比高的綠色建材推廣應用。 建材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
在今年兩會上,數據流通問題受到代表委員關注,“在數據流通層面,存在‘有數據的單位不願開放、有需要的單位拿不到數據’現象,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有待加強。”針對這種情況,有代表建議,推進數據要素交換平台的市場化運營,提升數據要素流通技術能力,讓數據潛能得到充分釋放。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2年農村消費環境與相關問題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農村居民對當前農村消費環境的綜合滿意度為75.35分,總體表現良好。比如,受訪居民使用4G/5G移動網絡上網的比例達到78.5%,80.2%的受訪者對農村網絡信號質量給出了積極評價﹔在網絡信號高覆蓋的基礎上,農村居民也享受到了同樣便利的移動消費紅利,這包括無現金支付、手機掃碼支付、網絡消費習慣等在農村逐漸普及開來。
為有效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中國飯店協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中國包裝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電子商會等7家行業協會、學會、商會共同發出倡議,呼吁餐飲經營者和消費者共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讓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的生活,這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責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簡述工作重點時,提出要“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