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關乎社會安全穩定,更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全民反詐的今天,把電信詐騙、網游沉迷、網絡賭博、套路貸等內容搬上屏幕會是什麼樣? 近日,中國首部聚焦打擊新型網絡犯罪為主題的電視劇《公訴》,在浙江衛視、北京衛視及網絡平台熱播。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詩詞涵養著中華文化無窮無盡的精神源泉,流傳千年的詩篇,依舊能夠跨越時空,與現代人產生情感共鳴。
近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主導出品、麥兆輝執導的電影《檢察風雲》在院線熱映。作為一部由真實案件改編、以新時代檢察官視角展開敘事並呈現罪案公訴的電影,是當下犯罪懸疑題材影視作品的一次創新嘗試。
截至北京時間5月3日24時,2023年“五一檔”電影總票房超15億元人民幣。其中演繹空軍試飛員群體的《長空之王》已破五億,觀影反饋十分熱烈。
《隱秘的角落》原班人馬打造、雙料影帝陣容、新懸疑風格……《漫長的季節》,是一部還沒上線就備受期待的懸疑劇。從開分9.0到劇集完結時9.5,口碑不言自明。
當商業大片成為電影產業的常態,中小成本電影正在探詢自身的創作模式和生存策略,努力擺脫小眾孤絕的審美趣味,電影《臍帶》正是這樣一部嘗試在市場上能夠有所突破的中小成本電影。 其實,在中國不乏“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電影。
近日,又一部刑偵懸疑劇火了,由陳建斌、陳曉主演的《塵封十三載》一上線就備受好評。作為一部現實主義的刑偵懸疑劇,《塵封十三載》講述了兩代刑警師徒跨度十三年攜手破案的故事。
“這部劇最大的優點,是還原了愛情本來的樣子。”春暖花開,一部都市愛情劇殺出重圍,《愛情而已》獲得了觀眾們的好評。
清明小假期,新海誠導演的動畫電影作品《鈴芽之旅》表現強勁,領跑電影票房。《鈴芽之旅》是繼《你的名字。
自從《流浪地球》強勢拉開中式科幻電影的序幕以來,《瘋狂的外星人》《獨行月球》《三體》等諸多國產科幻片獲得廣泛關注與好評。相對於這些硬核科幻片的紅紅火火,近期上映的《宇宙探索編輯部》則以一種相對客觀的方式展現科幻迷們的精神世界。
近期,一檔別出心裁的勞作紀實互動綜藝《種地吧》在網絡平台熱播。該節目立足農耕題材、將“種地”置於聚光燈下,通過10位年輕人組成“種地小隊”用190天時間、在142畝土地上播種、灌溉、施肥、收獲的過程,將觀眾的視線聚焦於重視糧食這個重大課題上。
電視劇《人生之路》已經播出過半,隨著劇情的深入展開,劇中的一眾青年也已經走出了自己階段性的“人生之路”。正是這一條條顛簸崎嶇的“路”,讓觀眾對其未來的人生走向越發地牽挂起來。
當“衛國平”替代了“安欣”,“高啟強”變成了“聶寶華”,“高啟蘭”變成了“聶小雨”,《他是誰》從《狂飆》中接續熱度,成為最近又一部受歡迎的力作。兩部劇中,張譯都展現了人民警察的初心擔當,將人民警察那種愛崗敬業、面臨各種誘惑與模糊邊界之際恪守初心的狀態演繹了出來。
這是一部無法用明星效應、制作成本進行背書的電影,卻同樣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近日,這部小成本公路題材影片《撥浪鼓咚咚響》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近幾年,改革開放題材影視劇可謂佳作頻出,《雞毛飛上天》《大江大河》《山海情》《風吹半夏》等都是個中代表。此類劇目,常常以艱難的創業故事演繹著開拓創新、勇於擔當的改革開放精神。
《永樂大典》“湖”字冊、元刻本《西夏文大藏經扉畫》、元至順二年(1331)刻本《永類鈐方》及樣式雷圖檔、黃河輿圖和金石拓本……近日,眾多完成修復的珍貴古籍,在國家圖書館與公眾見面,引發關注與熱議。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
在這春意盎然的時節裡,一部描繪生機與希望的電視劇《青春之城》映入了觀眾的視野。這部當代題材的電視劇以我國經濟特區深圳的發展為原型,通過一眾為了夢想敢於奮斗人物形象的塑造,輕盈明快且生動地展現出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
“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何為絕,是萬歷皇帝金絲翼善冠帽上518根直徑為0.2毫米的細金絲編織、是方寸之間8400片龍鱗的栩栩如生,而古人如何做出如此細絲至今都不曾破解,這就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燕京八絕”之首的花絲鑲嵌制作技藝。
2月5日元宵節晚8點,XSO西安交響樂團聯合抖音平台直播《長·安——唐詩交響吟誦音樂會》,吸引了2300萬人次在線欣賞。 整場演出以交響樂襯托唐詩吟誦,用唐詩的意境將交響樂立體化,實現文學和音樂的雙重之美。
2022年,對演藝行業和所有行業從業者來說是不尋常的年份。面對反復延宕的新冠感染疫情對劇場院團帶來的沖擊,眾多文藝單位進行了多層次、多業態的新探索,為行業提質增效、轉型發展積蓄著篤定前行的力量。
2022年即將落幕,回顧今年網絡劇市場,佳作頻出、驚喜不斷。從1月循環“引爆”熱搜的《開端》到今年下半年熱度 “黑馬”《卿卿日常》,多個題材類型表現亮眼,更有一批台網雙播的劇如《大山的女兒》《天下長河》《風吹半夏》等,熱度不俗,豆瓣評分均過8分。
回首 2022,文化領域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有人或許會說前不久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茶文化續寫新時代中國非遺故事﹔有人或許會說《隻此青綠》《唐宮夜宴》等優秀作品廣受好評,讓歷史文化與廣大觀眾“撞了個滿懷”﹔有人或許會說北京冬奧盛會從會徽、吉祥物的形象到場館、服裝的設計,滿含中華傳統文化之美,“文化味兒”托舉“冬奧范兒”……重大事件不斷,熱門話題出圈,這一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充分挖掘,文化創新創造不斷涌現、活力滿滿。 燦若繁星的文化事件和現象,折射出我國文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定要好好傳承茶文化!”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時間相關話題引起熱議。
《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西游記》《舒克和貝塔》……這些“童年經典”你肯定不陌生。它們凝聚了老一輩動畫人的匠心,也蘊含著歷史和文化的力量。
輕點鼠標打開水墨風的一線一中軸地圖,跟著飛舞的雨燕翻動歷史演變、區域選址等書簽,點選按鈕展開皇家宮苑、市井民俗等多彩畫卷……近日,北京中軸線官網試運行上線。在這裡,市民和網友有了“一屏一景觀、一步一洞天”的網絡游覽中軸線新體驗,也意味著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開啟數字新篇章。
物質筑基,文化鑄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當我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精神富有與實現物質富足具有同等重要意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促進物的全面豐富都必須高度重視起來。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專門論述,進一步突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文化建設,進而關乎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全局的重大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網絡時代信息如海,傳播如風。一旦謠言叢生、真假難辨,就有可能污染網絡環境、荼毒網絡生態。
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特色村鎮,創新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長效機制,創新農村公益電影發行放映管理機制和模式……近日,中辦國辦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實現鄉村文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引,也推動了鄉村文化與鄉村經濟的融合發展。 我國鄉村文化源遠流長,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文化資源與精神動力。
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前不久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圍繞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作出了重要部署,強調充分發揮文化傳承功能,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成為文明和諧、物心俱豐、美麗宜居的空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