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見証成就,奮斗昭示未來。在歲末收官之際,回望全年經濟工作的銳意進取,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有望圓滿實現。
行至年終,中國經濟運行態勢格外引人關注。 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隨著一系列宏觀政策持續發力顯效,生產供給穩中有升,市場需求持續改善,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轉型升級扎實推進,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全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有望較好完成。
近日,2023長三角百強企業排行榜出爐。數據顯示,長三角百強企業2022年整體營業收入首次突破20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6%。
近日,國務院印發《全面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聚焦7方面,提出80項措施,主動全面對接高標准規則,進一步加大壓力測試力度,為我國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再添薪蓄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
海關總署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7.96萬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進入四季度,我國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進出口連續兩個月同比增長,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持續鞏固。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的25條具體措施。《通知》明確了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目標和重點:總量上,通過制定民營企業年度服務目標、提高服務民營企業相關業務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等,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營企業貸款佔比﹔結構上,加大對科技創新、“專精特新”、綠色低碳、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等重點領域以及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法律是社會生活、國家治理的准繩。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既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長遠所需,也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當務之急。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今年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展數據。前10個月,宏觀政策持續顯效,我國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工業企業營收加快回升。
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一項重要內容。文件提出,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開展農村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提高培訓實效。
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日前發布的10月份經濟運行情況再次印証了這一重要判斷。
大國造船加速邁進。繼國產航母和國產液化天然氣(LNG)船成功下水后,我國國產首艘大型郵輪6月初順利出塢,已於7月17日解纜離開碼頭,開始首次試航。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於扎實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明確了城市更新的底線要求。《通知》強調,堅持“留改拆”並舉、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鼓勵小規模、漸進式有機更新和微改造,防止大拆大建,特別提到要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
217個創新高端醫療器械產品上市,實現了高端醫療器械國產突破﹔2018年以來,我國批准上市的進口和國產罕見病用藥達到68個﹔通過優先審評程序,每年有100個以上藥品獲批上市﹔近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54%,我國已成為全球醫療器械第二大市場……一組沉甸甸的數據,仿佛鏗鏘足音,展現出我國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成果顯著,正加快邁向醫藥創新強國的行列。 “我國正處在從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跨越、從仿制藥為主到創新藥引領跨越、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跨越的重要歷史階段。
夏收夏種時節,全國各地搶抓農時,豐收的喜悅和勞作的繁忙彌漫田間。和以往不同,如今不少田間地頭有了不少新面孔,滿滿的“科技范兒”。
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是一項關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的大事。近日,在國新辦就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未成年人保護問題受到不小關注。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作出頂層設計,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出行充電需求”等發展目標。 充電基礎設施是指為電動汽車提供電能補給的各類充換電設施,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類基礎設施。
熱鬧的端午節假期剛剛過去,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綜合測算,今年端午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06億人次,同比增長32.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2.8%﹔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3.10億元,同比增長44.5%,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4.9%。 今年以來,國內文化旅游市場持續回暖,民眾需求不斷釋放,新意亮點頻現,呈現整體向好態勢。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文化消費的需求不斷增加,傳統文化的創新消費正逐漸成為熱門話題。今年端午節,多地因地制宜,深挖本地傳統文化底蘊,推出精心打造的各類活動,不僅帶來了大量客流、提振消費,更有望成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的新名片。
近日,中國南方航空與騰訊公司聯合發布“全新一代視景系統”(以下簡稱“新系統”)。“新系統”利用騰訊自研引擎在圖形處理、超寫實場景構建方面的優勢,加上南航虛像顯示技術,實現了自研視景系統關鍵技術突破。
今年的“618”促銷活動和端午節假期相連,網絡購物、節日消費和饋贈親友的需求集中增長。值得注意的是,與川流不息的快遞物流相伴隨的,是小區垃圾存放處數量激增的包裝廢棄物。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節能標准更新升級和應用實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圍繞加快節能標准更新升級、加強節能標准應用實施與監督檢查、強化能效領先正向激勵、夯實節能標准化工作基礎等4個方面部署了12項重點任務。
“理性看待校外培訓,理性選擇培訓機構,理性支付培訓費用。”新學期開學之際,教育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出提示,提醒廣大家長和學生在選擇校外培訓時“擦亮眼睛”,提高消費權利意識、消費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違規培訓,共同營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校外培訓消費環境。
日前在天津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表示,中國糧食生產實現多年豐收,口糧安全,谷物基本自給,其中,中國水稻、小麥單產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從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到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已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95%,品種對單產的貢獻率超過45%,再到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准農田,佔19.18億畝耕地的一半以上……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接連豐收、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大國糧倉持續夯實,我們用實際行動給出了“誰來養活中國”的響亮回答:靠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事關中國14億多人口的飯碗。
近日,工信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決定在2022年試點工作基礎上,組織開展2023年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加快節能低碳、安全性好、性價比高的綠色建材推廣應用。 建材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
在今年兩會上,數據流通問題受到代表委員關注,“在數據流通層面,存在‘有數據的單位不願開放、有需要的單位拿不到數據’現象,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有待加強。”針對這種情況,有代表建議,推進數據要素交換平台的市場化運營,提升數據要素流通技術能力,讓數據潛能得到充分釋放。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2年農村消費環境與相關問題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農村居民對當前農村消費環境的綜合滿意度為75.35分,總體表現良好。比如,受訪居民使用4G/5G移動網絡上網的比例達到78.5%,80.2%的受訪者對農村網絡信號質量給出了積極評價﹔在網絡信號高覆蓋的基礎上,農村居民也享受到了同樣便利的移動消費紅利,這包括無現金支付、手機掃碼支付、網絡消費習慣等在農村逐漸普及開來。
為有效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中國飯店協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中國包裝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電子商會等7家行業協會、學會、商會共同發出倡議,呼吁餐飲經營者和消費者共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讓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的生活,這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責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簡述工作重點時,提出要“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人民幸福安康是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四個必須”,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日,有媒體報道,廣東珠海一女子將丈夫的毒狗藥物倒入下水道銷毀時,因藥物遇水揮發產生毒氣,該女子不慎中毒身亡。當地環保部門已對附近水質進行檢測,目前案件細節仍在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