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2023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5.2%”的成績表明,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從整體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頂住下行壓力。
高質量發展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多個領域、多項指標出現積極變化,經濟恢復向好總體回升的態勢更趨明顯。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介紹2023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通報主要經濟指標。瀏覽前三季度宏觀經濟運行成績單,不少指標可圈可點,呈現出積極變化,中國經濟恢復向好回升態勢更趨明顯。
10月17日,中國和印尼兩國元首共同為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以下簡稱“雅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揭幕。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和中印尼兩國深化務實合作的旗艦項目,雅萬高鐵全長142公裡,最高設計時速350公裡。
日前,海關總署發布了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數據。今年1-9月,我國外貿承壓之下平穩運行,規模穩中有增:進出口總值30.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微降0.2%。
開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是回望歷史的啟迪,也是開創未來的昭示。
中企在老撾規劃和投建的南歐江全流域梯級水電站,將穩定清潔的電能送到千家萬戶﹔中國專家培訓幾內亞比紹人民、引進和培育優良稻種,改變當地高耗能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中國電建參建的波蘭羅茲市繞城高速公路S14項目提前竣工通車,讓野生動物繼續在道路兩側森林裡自在生活……近年來,中國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注入綠色能量、提供綠色機遇,綠色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各國的共識。 推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中國不僅有意願、有決心,而且重行動、建機制。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發展為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朋友圈越來越大,好伙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已經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
政通人和,路通業興。農村公路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服務性設施。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各地紛紛出實招、求實效。
電影院裡,類型豐富的影片吸引不少觀眾﹔劇場劇院中,音樂會、歌舞劇等頗受歡迎﹔文化展館中,各個展區人頭攢動﹔景區景點裡,非遺展覽和體驗新鮮感滿滿。剛剛過去的新春佳節,紛至沓來的“精神食糧”走近千家萬戶,精彩絕倫的“文化大餐”收獲觀者眾多,折射出文化市場的強勁活力,也反映出春節經濟的蓬勃興旺。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
房地產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是外溢性較強、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住房問題,不僅是事關發展的經濟問題,也是關系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問題。2022年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等表述,為房地產業如何提高居住質量、建設美好家園作出了相關部署。
2021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明顯走弱,成為影響經濟運行中一個重大風險因素。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對我們今年保持房地產業穩定健康發展,明確了政策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2023年春運今日正式啟動,自1月7日開始至2月15日,為期40天。春運首日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630萬人次。
一腳跨入2023年,新能源汽車正式作別“補貼時代”。按照財政部等四部門通知,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於2022年12月31日終止,這意味著此后上牌車輛將不再給予補貼,延續了13年的國家補貼就此落下帷幕。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5271.34萬人次,同比增長0.44%,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元旦節假日同期的42.8%﹔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65.17億元,同比增長4.0%,恢復至2019年元旦節假日同期的35.1%。數據的轉暖反映出以旅游餐飲為代表的服務業正在回暖。
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9.8%,增速較前9月加快0.9個百分點﹔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增速高於制造業0.2個百分點﹔10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1%,高於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速1.5個百分點……近日,中國輕工業前10月經濟成績單公布,一項項逆勢增長的亮眼數據,彰顯著輕工業經濟有力復蘇的強勁脈動。 輕工業是國民經濟傳統優勢產業、也是重要民生產業。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電商經濟發展,外賣、快遞、網約車、網絡直播等成為了新業態和新就業形態的主要代表,行業規模迅速擴大,吸納了城鄉剩余勞動力等各類群體就業,目前已經發展成我國重要的就業形式。 以外賣和快遞為例,可以發現雖然同屬新業態,但其各自用工關系、保障方式,差異仍然較大,是否屬於新就業形態和新型的用工關系,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近日,人社部官網發布消息,河北石家庄的兩位農民獲評“新型職業農民”初級職稱,引發廣泛關注。人們紛紛叫好,認為評職稱對農民是一種認可和激勵﹔可也有人質疑,種個地也要持証上崗了嗎?農民評職稱有啥用?能漲工資嗎? 事實上,農民評職稱並非新鮮事。
10月31日晚8點,“雙11”購物節正式啟幕,與開賣首小時成交額過億元形成反差的是,“退款”二字迅速沖上熱搜第一。“定金”“尾款”未熱而“退款”先熱,今年“雙11”還能放心買買買嗎?其實,此“退款”非彼“退款”,這次“退款”上熱搜的原因令人驚喜之中不乏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