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堅持走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道路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發布《中國的遠洋漁業發展》白皮書,向世界全面介紹了我國遠洋漁業的發展理念、原則立場、政策主張和履約成效,分享我國遠洋漁業管理經驗,促進遠洋漁業國際合作與交流。
遠洋漁業對大多數國人而言是遙遠陌生的領域,實際上它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連。遠洋漁業是我國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關系到數以萬計從業人員的生計,也連接著千家萬戶的餐桌。
我國以佔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從新中國成立前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回答了“誰來養活我國”的問題。然而,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順應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就要求我們必須放寬眼界,拓展思路,從大食物觀的角度來看待和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這當中,遠洋漁業作為水產品供給來源之一,對保障糧食安全、豐富食物供給、提供高質量營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起著重要作用。
水產品是全球公認的健康食物,在全球糧食和營養安全中發揮關鍵作用。近年來,水產品國際貿易增長顯著。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統計數據,2020年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總產量達2.14億噸,達歷史最高水平。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水產品生產國,2020年水產品總產量6549萬噸。我國也是世界水產養殖產量最高的國家,全球的水產養殖產品約40%來自我國。我國漁業特別是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為滿足我國乃至世界水產品消費需求、減少對天然海洋漁業資源的利用和依賴、促進全球漁業資源科學養護和可持續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與此同時,我國高度重視遠洋漁業國際履約,積極履行多邊漁業條約和區域漁業管理組織框架下的成員國義務,對尚無區域漁業管理組織管理的公海漁業履行船旗國應盡的勤勉義務,並積極推動成立相關區域漁業管理組織,持續加強遠洋漁業監管,促進全球漁業資源的科學養護和可持續利用。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不足。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遠洋漁業在漁船和捕撈裝備水平、漁業資源探測能力、科技對產業發展的貢獻率上,相比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為適應和履行國際漁業治理新要求,在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基礎上,我國陸續發布了《“十四五”全國漁業發展規劃》《關於促進“十四五”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遠洋漁業“監管提升年”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對遠洋漁業發展作出規劃。近年來,從出台首個海洋牧場建設的國家標准,到“優化近海綠色養殖布局,建設海洋牧場,發展可持續遠洋漁業”納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遠洋漁業建設穩步推進。“十四五”期間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將繼續積極發展遠洋漁業,提高遠洋漁業發展質量。
我國遠洋漁業從1985年起步,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30多年的艱苦奮斗,遠洋漁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未來,我國遠洋漁業將繼續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致力於科學養護和可持續利用漁業資源,努力實現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