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財評:提升耕地質量,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郁靜嫻
2023年09月20日13:52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金秋大地,豐收號子響起,從南到北迎來沉甸甸的收獲。趁著兩季輪作間隙,不少地方通過施用生物菌劑、種植綠肥作物、秸稈還田等方式,給土壤補充肥力,為下一季播種做好准備。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我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僅1畝多,一等到三等耕地佔比不到三分之一,耕地質量總體不高。近年來,我國先后實施一系列“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切實保護好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今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要全力提升耕地質量,真正把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

保護耕地需要“量質並重”,保數量的同時還要提質量。許多經驗表明,耕地地力等級提升,能夠有效促進作物增產。在日益趨緊的資源環境約束下,面對有限的耕地面積,抓住質量這個關鍵變量,通過提升單位面積綜合產能,有望為端牢飯碗提供更多助力。

應當看到,提升耕地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從耕地退化原因看,既有氣候、資源等因素造成的“先天不足”,也存在生產方式不合理導致的“后天失調”。比如,鹽鹼地集中分布區通常也是生態脆弱區、敏感區,土壤環境主要受水鹽運動影響﹔在一些地方,土壤酸化、耕層變薄的背后,往往存在土壤高強度利用、不合理施肥以及長期淺旋等耕作習慣。針對不同情況,要對症開方,分類分區治理,綜合運用工程、農藝、化學、生物等措施,加強耕地質量綜合治理模式創新推廣力度。同時,也要尊重客觀規律,推進“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確保可持續發展。

促進耕地質量提升落地見效,要在科技、服務等供給上下功夫。在黑龍江,運用多波形激光雷達和高光譜成像儀等設備,科研人員給黑土地做上了“CT”。從摸清土壤質量家底,到開展化肥減量增效,再到生產障礙耕地的治理修復,越來越多“新農具”正在大顯身手。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要持續推進跨學科科技協同攻關,強化側深施肥、水肥一體化等相應機具裝備購置扶持力度,確保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集成配套的實施效果。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優勢,提高技術到位率,讓用養結合的綠色耕種理念落到一塊塊田地。

提升耕地質量需要久久為功。落實藏糧於地,立足農業生產全過程,牢牢守住耕地數量和質量兩條紅線,用足用好每一寸耕地,定能培育更多豐收的沃土。

(責編:史雅喬、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