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還需要創新權益保障方案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電商經濟發展,外賣、快遞、網約車、網絡直播等成為了新業態和新就業形態的主要代表,行業規模迅速擴大,吸納了城鄉剩余勞動力等各類群體就業,目前已經發展成我國重要的就業形式。
以外賣和快遞為例,可以發現雖然同屬新業態,但其各自用工關系、保障方式,差異仍然較大,是否屬於新就業形態和新型的用工關系,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工作的方式來看,就會發現二者的差異。快遞員主要是從快遞站點派送到客戶,或者從客戶收件到網點,一般是固定的快遞員負責一個片區的業務,工作流程、區域、時間比較穩定。外賣員主要工作時間在用餐高峰期,有明顯的波峰波谷,工作區域呈分散狀態,從多個商戶到多個客戶,配送區域不是固定不變的,大部分外賣員自主上線自行跑單,主要按單結算,靈活性更加明顯。
由此可以看出,快遞行業工作人員,包括快遞員、倉庫工作人員、物流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屬於傳統的用工方式,站點或者用人單位安排工作時間、工作流程,對勞動者是嚴格的勞動控制,在穩定的工作過程中,產生了人格從屬性和經濟從屬性,所以一般能夠構成勞動關系。而外賣員開展工作的方式就比較復雜。受市場波段性需求的影響,外賣員的工作狀態也有明顯的“即時性”和“時段性”,比較符合“按需用工”的特征,市場需求對工作時間、工作區域、工作量甚至工作收入都會產生影響。
人社部等八部門2021年7月出台了《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規定新就業形態中有三類,一種是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一種是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但企業對勞動者進行勞動管理的,還有一種是個人依托平台自主開展經營活動、從事自由職業的。但是目前還沒有進一步明確,什麼樣的用工方式屬於什麼類型。由於我國包括職工社會保險在內的勞動權益是和勞動關系綁定在一起的,對於難以確定法律關系的群體,目前還沒有匹配的社會保險以及其他勞動權益制度,現在正在通過職業傷害保障試點,來解決外賣員的職業傷害保障問題,下一步還需要政策上做出創新,完善包括外賣小哥在內的靈活就業群體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
關於權益保障制度創新的建議,一是鼓勵和支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戶籍地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社會保險。二是對沒有參加職工社會保險的,則組織其參加城鄉居民社保,做到應保盡保,研究將城鄉居民社保與戶籍適度解綁,或者擴大異地享受城鄉居民社保的范圍,讓進城務工人員可以在就業地方便享受已經參加的城鄉居民社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