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早:幼兒園該不該學英語?要尊重兒童的成長規律--觀點--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觀點專欄>>楊早專欄

楊早:幼兒園該不該學英語?要尊重兒童的成長規律

楊早

2013年09月11日10:4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上周六我去幼兒園開家長會。園長告訴我說,這學期幼兒園請了外教。於是在場家長圍繞幼兒學英語(在中國外教特指英教,沒問題吧?)有一番小小的討論。

不少家長(包括我)在內,都希望外教上課不要教字母、單詞和對話,跟孩子們聊天講故事玩游戲即可。在這個小小幼兒園裡,這種意見似乎比較主流,一位老奶奶還現身說法,講了她的大孫子在英國上幼兒園的故事。不過散會的時候,我聽到一位媽媽跟園長講:剛才人多我沒好提,英語……還是要教一點的。

在整個華語幼教界,主流與邊緣的位置顯然是顛倒過來的。不然台灣地區也不會於8月29日通過“補習及進修教育法修正草案”,要求未來像英語、珠心算、作文、速讀班等都不能招收六歲以下幼兒,違者最高可罰50萬元新台幣。

這項政策並非專門針對英語,它的用意在於“禁止6歲以下兒童這些強調記憶背誦或是嚴謹思考的腦力課程”。然而公眾輿論幾乎完全聚焦於“英語”,一些民眾指責台灣教育部門“管太多”,而此岸也有媽媽表示“不理解”。

一直以來,我們有不少幼教方面的迷信,如“外語越早學越好”,如“小孩子記憶力好要多背誦”。可是,並沒有權威研究表明早學外語的孩子將來一定會在外語或其它方面出類拔萃,根據個人經驗亦是如此,一位著名翻譯家曾表示:學齡前兒童學不學外語關系不大,而且在非母語地區,早學外語效果不明顯。

也有很多家長並未想得那麼長遠,他們只是先瞄著“幼小銜接”——這也是教育部“減負十條”意見稿強調小學“零起點教學”針對的現象。為了讓自己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拼音、外語、識字幾乎成為家長報興趣班的首選。那些本來沒那麼著緊的家長也被逼上梁山,某位家長坦承:“零起點”是相對的,如果大家都學了100個漢字,那100個漢字就是“零起點”。

那麼這種“搶跑”的危害何在?上海語文特級教師譚軼斌說:幼兒園階段孩子最需要的是情感發展而非智力培育,強行塞給孩子不需要的東西會給孩子帶來挫折感。對,“不需要的東西”說到點子上了,幾乎這些“強調記憶背誦或是嚴謹思考”的課程都是幼兒不需要的,而且不符合兒童成長的規律。

在成人社會中,很多人也是說了二三十年爛英語,或是啞巴英語,一旦移民訪學或進入外企,逼也會被逼得外語流利起來,這是人的適應力使然。幼兒園那點小兒科,有啥用?還不如多玩玩多動動。

說到學外語,其實有兩種,一種是學以致用,為了工作、生活,不得不學。還有一種,是基於對異文化的了解需要。從這點出發,我不反對幼兒園請外教,讓孩子可以從小接觸一點異文化,開拓一些眼界(跟帶著孩子接觸大自然、異鄉同理),但是不要給外教任務,一學期要讓孩子學會多少單詞,幾句會話之類。

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園長告訴我,以前她碰到過一些家長挑剔外教的膚色,要求他們不能是有色人種,理由是“孩子害怕”。

一邊要求小孩早早學英語,為將來融入國際化社會做准備,一邊用自身排斥、歧視有色人種的做法筑起一道“文化牆”,讓人說他們什麼好呢?

專欄作者簡介:

楊早:北大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話題》系列叢書主編。是目前活躍在各大媒體的知名文化學者。

 

    往期專欄文章: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相關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