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新京報:香港公務員延遲退休為何沒挨罵

2014年04月09日09:16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香港公務員延遲退休為何沒挨罵

  ■ 視點

  與內地公務員養老金制度不同的是,2000年后受聘的香港公務員須執行強積金制度:由雇主和雇員各繳納月薪的5%。它與一般職員的沒區別,因此公務員延退也不會被視作特殊福利。

  上周五,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延長公務員服務年期咨詢文件》,宣布將就公務員延遲退休展開為期4個月的社會咨詢。政令一出,引發各方熱烈討論。圍繞著咨詢文件的內容,各利益相關方都提出了嚴肅真切的現實問題,並試圖幫助政府找出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

  與此同時,內地的“延遲退休”話題已經醞釀多年。在公共討論中,聽到來自民間集中的聲音都指向對政府的懷疑:“人的壽命有限,延遲退休越久,越可能有命繳費沒命拿錢”、“運作不當導致養老金賬戶虧空,憑什麼讓我們來還錢?”……每個質疑聲音都指向現行制度的不合理,在這場幾乎涉及每一位社會成員的政策討論中,很難聽到高品質的對話內容。

  延退是因老齡化嚴重,無關“差錢”

  一國兩“退”,為何民間反應的對比如此明顯?不妨先來了解香港現行的公務員退休制度。特區政府法例規定,按照可享受退休金條款受聘的公務員,在曾實行過的和現行的兩種制度下退休年齡分別為55、60歲,紀律部隊則分別為55歲和57歲。而受公務員公積金計劃覆蓋的人員退休年齡,紀律部隊為55歲,某些指定紀律部隊職級為57歲,紀律部隊之外為60歲。政府建議今后紀律部隊統一劃為57歲退休,其他部門延遲到65歲,並展開社會咨詢到今年8月2日,其間各方均可在政府網站上查詢文件內容,並向政府反饋意見。

  延遲退休年齡,是近年來歐洲主要國家經歷經濟衰退后為減輕財政負擔而實施的一種社會保障手段。幾年前當法國等國家政府提出延遲退休年齡時,曾引發全國性的工會罷工浪潮﹔與歐洲負債累累的政府不同的是,香港特區政府堪稱“土豪”級政府:目前財政儲備已超7000億港元,其未來預期財政儲備還會繼續增長。但香港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重。簡言之,香港不差錢,缺的是年輕勞動力。

  延退隻適用公務員,不針對私人部門

  與內地有別的話語背景,決定了港府提出公務員延退不會遭到民眾懷疑有“私心”。在咨詢文件中,政府還詳細列出了未來幾年內公務員系統預計退休人數和自然流失率,並解釋某些特別崗位延攬人才難度極大,以公開的方式取得了民眾理解。

  而且,與內地公務員養老金制度不同的是,2000年之后受聘的香港公務員均須執行強積金制度:由雇主和雇員各繳納月薪的5%。這一制度與非政府部門的其他雇員沒有區別﹔因此,公務員延遲退休也不會被民間認為是保護公務員的特殊福利待遇。

  此外,在香港整體就業市場上,政府是最大的雇主之一。港府並沒有要求政府之外的私人部門也強制性延遲退休年齡。相反,在現行的退休制度下,部分高級公務員退休后為繼續維持收入,仍受聘於私人部門,一方面私人部門要為年長的雇員支付高額保險,另一方面,這也客觀減少了非公務員系統、特別是年輕人進入私人部門的就業機會。延長退休年齡,則幫助企業釋放了部分活力,可創造更多價值。

  只是一小部分公務員反對

  有趣的是,在香港,反對延遲退休年齡的群體,是特區政府中的一小部分高級公務員,這和內地民眾想象中的“官高戀棧”完全不同。他們反對的理由是:在退休前若已達到公務員頂級收入水平,則可在正常退休年齡實現收益最大化,完全沒必要多留幾年——反正權力也沒尋租空間,不可能帶來更多收益。

  在港府向社會公布咨詢意見的同時,媒體也在不遺余力參與討論。從草根階層、政府管理學術界、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直到現任港府高官,每個人都有平等發聲的機會。不管4個月后的結果如何,至少過程是可以放在陽光下接受檢閱的。

  □張倩燁(香港媒體人)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