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整版觀察: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13日 09 版)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放眼全球,任何一個教育強國都是高等教育強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突出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創世界一流的導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從運河“工筆畫”看發展“大寫意”(人民時評) 逐步實現內河航道網的跨水系大聯通,更多內陸省份將實現“沿海化”,有利於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動能 平陸運河三大樞紐船閘主體加快施工,京杭大運河杭州段二通道正式通航,浙贛、贛粵、湘桂運河等工程進入論証階段……一段時間以來,多地積極規劃運河建設,新一輪運河修建熱潮引發廣泛關注。 運河開鑿往往工程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是交通穩投資、促增長的重要領域。多個大型運河項目或上馬開工或啟動論証,從南到北溝通起多個水系,合計總投資接近萬億元。
守牢歲末年初“安全關”(縱橫) 不久前,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印發通知,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針對歲末年初安全風險特點,強化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歲末年初正值企業生產經營旺季,群眾出行出游增多,是事故易發多發時段,做好事故災害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尤為重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細抓實各項隱患排查整治措施,才能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
更多更好使用清潔能源(微觀) 生活中,清潔能源產品越來越常見了。新能源汽車穿梭不息,太陽能路燈照亮街巷,光伏幕牆向陽而立……這些身邊的場景,照見我國清潔能源替代的積極進展,彰顯了能源產業向“綠”而行的堅實步履。 清潔能源利用規模不斷擴大,是我國加快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的主動選擇。
確保人工智能始終是“朋友”(現場評論) 無論人工智能發展到何種程度,它都源自人類的設計,都是人類智慧的延伸 在浙江烏鎮採訪,各種人工智能科技,令人大開眼界。 裸眼3D視頻通話體驗艙內,通話雙方的影像立體呈現在屏幕上,相隔萬裡也仿佛觸手可及﹔站在一塊綠幕前幾秒鐘,就能獲取一段由自己擔任主角的智能影片﹔機器人拾起兩棵種苗,一隻“手”去頭、另一隻“手”去根,再放到中間自動嫁接,速度可達每小時700株……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人工智能領域的新產品、新應用亮點紛呈,引人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
昔日貧困縣憑啥上榜創新百強(連線評論員·身邊的改革故事) 對話人: 李鐵林 本報評論員 韓小喬 安徽日報評論員 李鐵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在安徽西北部的小城界首,蓬勃發展的循環經濟令人矚目。再生鉛佔全國市場的1/3,再生塑料佔全國市場的1/10,新型動力電池佔全國產能的1/5……從沒有礦產資源的省級貧困縣,到連續上榜“中國創新百強縣(市)”,界首怎樣闖出一條循環經濟之路? 韓小喬:界首是安徽面積最小的縣級市,人口也不多。
黨員干部的角色(人民論壇)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黨員干部應該有什麼樣的角色定位? 重慶巫山縣竹賢鄉下庄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在鄉親們眼裡是個“帶頭的”,他帶著大家伙兒鑿出一條“天路”,走出了“天坑”,也走上了康庄大道。 湖北武漢江岸區百步亭社區的老黨員陳立昌,在居民們眼裡是個“和事佬”,20多年裡,調解1830余起矛盾糾紛,群眾滿意率100%。 山西代縣段家灣村的劉桂珍,40多年裡干過鄉村醫生、代課教師、村支書、村委會主任,一句“桂珍說好肯定好”,印証著她是村民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