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
——論學習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時隔10年,黨中央再次召開的城市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城市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擘畫了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新藍圖。
這次會議從全局和戰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標,明確了“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6個方面的內涵。所部署的7個方面重點任務,緊扣這一目標定位,抓住了群眾最為關心、最為期盼的問題,為我們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提供了重要認識論和方法論。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指引我們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屬性和價值追求,匯聚起磅礡偉力,推動城市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數據顯示,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2013年到2024年,我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5億人﹔2024年,27座城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元。新時代以來,我國城市發展實現新型城鎮化水平和城市發展能級、宜居宜業水平等5個方面的大幅提升。從穩步提升城鎮化率,到有效破解“大城市病”、盲目擴張“攤大餅”等問題,再到升級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正是因為始終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城市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傳承、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得到發揮,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和強大引擎。
必須深刻認識到,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城市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經歷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我國城市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這一重要論斷,是這次會議深刻把握我國城市發展規律作出的重大判斷。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必須深刻把握這一歷史方位,主動適應這一重大變化。
從6個方面的內涵看,“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涵蓋了城市建設發展的方方面面,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妨以宜居來分析,這是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基本要求。能否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則是衡量城市宜居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新時代以來,我們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住房保障體系,累計開工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800多萬套,有效解決1.7億人的住房問題。“十四五”期間,全國護理型養老床位佔比提高到64.6%,在300多個地級市和人口大縣建設了托育綜合服務中心。這些實打實的發展成果,有效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質、增進了民生福祉。面向未來,堅持人口、產業、城鎮、交通一體規劃,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著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定能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做好城市工作至關重要、責任重大。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使命感,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以實際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不斷取得新成效。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6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