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在“聚光燈”和“放大鏡”下改作風(思想縱橫)

鞠文靜
2025年07月16日05: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作風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歸結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來,歸結到為民務實清廉上來”。作風改沒改、改得如何,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在民意“聚光燈”、民聲“放大鏡”下看得最為真切。敢於把自己置身於“聚光燈”和“放大鏡”下,既是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的體現,又是自覺接受監督、主動擔當作為的責任所在。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群眾路線,在民意民聲中找准整改方向,把群眾滿意度作為整改標尺,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作風建設新成效。

  當前,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全黨開展,明確要求“開門教育要注重群眾參與,接受群眾監督”。“四風”問題是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以釘釘子精神糾治“四風”,整治力度之大、制度執行之嚴、持續時間之長前所未有,剎住了一些長期沒有剎住的歪風,糾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頑瘴痼疾。特別是聚焦民意民聲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一錘接著一錘糾治,真抓實干、徙木立信,推動作風建設取得新成效。2024年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顯示,94.9%的受訪群眾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貫徹落實成效表示肯定。

  黨的作風正,人民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我們的事業就會蓬勃發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越是滾石上山、爬坡邁坎,越考驗干部隊伍能力作風,越需要以優良作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因此,聚焦民意民聲解決作風問題更是迫在眉睫。比如,一些群眾反映,“翻新升級”的違規吃喝暗中滋長,“改頭換面”的吃拿卡要時有發生。如果不堅決加以糾正,任其發展下去,這些問題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

  隻有以民意民聲“晴雨表”為指引,讓群眾意見呼聲成為檢照的鏡子、點題的方子、破題的法子,才能把准民意、回應民聲、順應民心。我們要多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多到工作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在民意最為聚焦、民聲最為集中的領域俯下身子、沉下心來,在身挨身中了解群眾對黨員干部的真實評價,在心貼心中獲得群眾對政策實施的真實想法,深入檢視自身工作存在的不到位問題,動態更新問題清單,集中整治台賬,找准切口、動真碰硬,堅決把問題找准找實找具體。同時,注重將民意“聚光燈”、民聲“放大鏡”延伸到更多新領域、新空間。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的迅猛發展,要採用更多便捷方式暢通群眾監督渠道。比如,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客戶端開通“四風”舉報窗口,方便人民群眾隨手拍隨手舉報“四風”問題,得到群眾歡迎和好評。

  作風建設有沒有取得實效,最終要看人民群眾的關心事、煩心事有沒有辦成辦好。必須帶著感情朝實處抓,緊緊盯住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以更自覺的擔當、更扎實的工作作風,用實際行動造福廣大群眾,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設身處地了解群眾實際處境和真實需要,讓整改方向與群眾期盼精准對接,逐一破解痛點難點。實踐中,一些地方紛紛開設“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聚焦難點、對症下藥,紓解群眾辦事難的問題。比如,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大廳反映窗口設立以來,受理“辦不成的事”的解決率為100%,得到辦事群眾贊譽。這充分說明,越是勇於在民意“聚光燈”下、民聲“放大鏡”中加強作風建設,對人民群眾多樣化、多方面的深層次需求把握准確、回應及時,作風建設越能贏得群眾口碑。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6日 09 版)

(責編:岳弘彬、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