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古典文明不斷滋養和啟迪現代世界(專題深思)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來主張以和而不同的態度對待文明多樣性,以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思想智慧為人類文明進步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習近平主席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斷滋養和啟迪后世。兩千多年前,中國和希臘兩大文明在亞歐大陸兩端交相輝映,為人類文明演進作出了奠基性貢獻”,強調“中國積極致力於推動文明傳承發展,加強國際人文交流,促進全球文明對話,注重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願同各方一道,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表態不如表率(思想縱橫) “表態不如表率,身教勝於言教”,這是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任職時常說的一句話。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敢於表態是一件好事,表態有助於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提振士氣。但如果隻表態不落實,隻務虛不務實,那麼豪言壯志就會變成空中樓閣、鏡花水月。
大力推動我國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專家談) 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的新形勢,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持自立自強,突出應用導向,推動我國人工智能朝著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發展。”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
一腳一腳踩出春天(金台隨筆) 基礎打得好,干事創業才有深厚支撐,才能舉重若輕,事半功倍。所有向上生長的驚艷,都源自向下扎根的力量 將樟子鬆苗埋進沙坑,圍著樹苗一腳一腳地踩,踩實后添一層土繼續踩……在科爾沁沙地南緣的遼寧阜新彰武縣章古台鎮,這是村民種樹特有的一種“儀式”。 沙子踩實了,樹根才能扎得更牢——這是當地人深信不疑的種樹智慧。
項目開工豈能搞“數字政績”(縱橫) 不久前,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對3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進行通報。一些地方在項目集中開工、集中簽約中盲目攀比,數據不實。有的高新區2025年春季集中開工的35個項目中有6個為重復項目,個別縣區單個項目反復開工3次。
健康管理需“小處方”,也要“大處方”(人民時評) 社會治理的“大處方”,能有效調動各方積極性,健全公共健康服務,營造健康宜居環境 走進江蘇蘇州市相城區太平街道洞字社區,映入眼帘的是一條清渠,四周花草綠樹環繞,一些居民帶著孩子在健身步道上鍛煉。在社區中間的健康廣場,慢病防控、預防近視、心理健康等健康知識宣傳吸引不少居民駐足了解。 衛生健康是個人之事,也是國之大事。
為何在中國“看到了未來”(評論員觀察) 市場就在那裡,面對“小院高牆”,比拼的是實力、是意志。把壓力變成動力,中國的選擇是更加開放、更加團結、更加奮發 中國人身上的團結、勇敢、智慧等寶貴品質,使大家擰成一股繩、無懼艱與險、勇敢向前行 假如到上海參訪,迪士尼樂園與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二選一,怎麼選? 不久前,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就面臨這樣的“糾結”。他把這兩個地方都比喻成“明日世界”,隻不過他認為華為的研發中心是“真正的明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