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堅定身姿,我國外貿於變局中馭風浪而篤行


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1.79萬億元,同比增長2.9%。進出口規模站穩20萬億元台階,創歷史同期新高,並連續7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面對全球增長動力減弱,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這份外貿成績單折射出中國經濟在風高浪急的大環境中錨定航向的堅定身姿,亦是中國經濟強大韌性、澎湃活力與發展底氣的有力証明。
縱覽上半年數據,“穩”的基礎更扎實,“進”的動能更持續。翻閱出口清單,上半年出口總值13萬億元,7.2%的增速尤為亮眼。機電產品以7.8萬億元的規模和9.5%的增長筑牢六成出口基本盤,高技術產品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高端機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出口增速超過20%,特別是自主品牌在高技術產品出口中佔比提升至32.4%,工業機器人出口繼續增長61.5%。面對全球能源轉型的趨勢,我國外貿企業持續增加優質綠色產品供給,1至6月份,代表綠色低碳的“新三樣”產品增長12.7%,風電設備、鋰電池等綠色裝備出口增勢明顯。亮眼的成績,不僅體現“量”的韌性,更蘊含著“質”的躍升。中國外貿結構深度優化升級步伐鏗鏘,創新動能重塑“中國制造”躍升為“中國智造”,在全球市場贏得口碑,也勾勒出我國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產業升級的增長曲線。
進出口主力軍攀“高”向“新”,蛻變突破。今年上半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62.8萬家,這一歷史性突破的數字背后,是民營企業以54.7萬家的數量主體(佔進出口總值近6成),貢獻7.3%增速的生動注腳。今年以來,民營企業克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增速持續領先,已連續21個季度同比增長,成為我國外貿應對挑戰、開拓新局的重要支撐。
外貿“朋友圈”更加多元,全球經貿生態圈逐漸鋪展。上半年,我國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不僅歐盟、日本、英國等傳統市場實現增長,以東盟、非洲、中亞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貢獻了更多增量,其中對非洲和中亞進出口增長均超過兩位數。1至6月份,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增長4.7%,佔外貿整體比重超過一半。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我們拉緊經貿合作紐帶,以“量體裁衣”的智慧提供差異化、定制化產品,中國創新的解決方案正贏得越來越多的認可與合作空間。
上半年外貿數據的亮眼表現,背后是我國日漸完備的產業體系、高效的基礎設施、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和千千萬萬外貿企業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的共同作用。矚目前路,隨著各項穩外貿政策措施效應進一步釋放,我國將繼續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更加強勁的“中國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