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參悟拙與巧(人民論壇)

周珊珊
2025年07月09日06: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勞,拙者逸﹔巧者賊,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提起周敦頤,世人皆知《愛蓮說》,但他這篇《拙賦》,質朴而深刻,道盡了一位大儒的為官之道和政治理想。

  尤為可貴的是,周敦頤堅持知行合一,主張守拙去巧,以達成“上下安順,風清弊絕”,從政亦不投機取巧,老老實實辦事。當了幾十年官,“服御之物,止一敝篋,錢不滿數百”,清正之風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交相印証,人格魅力流芳至今。其修身功夫和人生追求,當下仍值得深思。

  拙,當然不是愚笨遲鈍,恰恰相反,是一種高超的人生智慧。從老子有言“大巧若拙”,到《菜根譚》的“抱朴守拙”,再到曾國藩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守拙,守的是赤子之心,去的是浮華偽飾,其中蘊藏著對規律的敬畏、對價值的堅守。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為“禾下乘涼夢”奮斗,楊善洲用22年將荒山染綠,黃大發率眾36年在絕壁鑿渠……如果說他們身上的共同點,“拙”恐怕是其中最鮮明的一個。為了胸中的遠大志向,為了心中的至高無上,他們以生命為刻度去丈量事業,錨定一個目標,一步一個腳印,不計成本、不論得失,花大力氣、下“笨功夫”,終讓平凡之事有了非凡意義,讓血肉之軀化為不朽豐碑。

  看似拙,實則巧。相反,一些看似巧的事,長遠看,實則拙。比如追求政績,圖一時之名、貪一時之功,隻做“短平快”的“顯績”,不做“長遠實”的“潛績”﹔再比如搞學術研究,坐不住冷板凳,想的是成名趁早,哪個時髦追逐哪個,甚至於以造假博取虛名。急功近利,常常吃大虧﹔耍小聰明,往往聰明反被聰明誤﹔熱衷走捷徑,到頭來走的卻是一條彎路。

  守拙,並非“棄巧”。如果把“巧”定義為智慧的閃現、靈感的迸發,自然是多多益善。頗為典型的,是科技迅猛發展,賦能千行百業,生產效率提升,生活質量更高。巧思和巧勁,常常能突破局限,帶來更多可能。創新與創造層出不窮,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才有了不竭動力。

  華羅庚有詩雲:“妙算還從拙中來,愚公智叟兩分開……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掌握拙與巧的辯証法,人生的路會走得更穩、更遠。屠呦呦團隊為提取青蒿素,廣閱古籍、遍訪中醫,這是拙的沉澱﹔在無數次實驗中找到正確的提取方法,研究終獲突破,這是巧的綻放。拙是勢大力沉,巧是游刃有余,既苦干又巧干,加起來才是實干。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厘清拙與巧之辨,更有針對性。無拙之巧如無根浮萍,無巧之拙似蒙眼奔馬。以拙誠之心錘煉過硬本領,以活學活用解決實際問題,必能“逢山開路”“見招拆招”,一路奔騰向前。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9日 04 版)

(責編:衛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