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金融助力消費擴容提質

尹振濤
2025年07月16日05: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消費既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又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新時代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條件和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會再生產實現良性循環。”“要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擴大消費在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循環中的重要地位。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內容,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具體體現。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強化信貸支持”並作出部署﹔6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對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作出具體安排。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扎實推動提振消費各項政策措施更快更好落地見效,必須深刻把握金融支持消費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促進國民經濟進一步循環暢通。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擴消費、促增長中處於重要地位,扮演著重要角色,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利於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居民消費不僅取決於當前的收入,也取決於未來的收入,受到跨期預算的約束。發展普惠金融,可通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持續穩固居民的消費信心。二是有利於提升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一般來說,居民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會表現出較為強烈的儲蓄傾向,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推動金融服務體系與社會保障體系深度融合,既能通過專業化運作實現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又能依托金融服務網絡為居民提供便捷的商業保險產品,從資金保障與服務供給兩方面減輕居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顧慮。三是有利於促進供需更好更快匹配。推動消費金融創新發展,既能夠為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提供多樣化金融產品和服務,也能夠幫助經營主體精准識別消費者需求,引導供給端加速提質增效,推動實現供需良性循環。正因如此,我們要高度重視發揮金融在擴大消費中的積極作用。

  在實踐中,我國金融體系在支持擴大消費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實踐,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平台等多層次消費金融服務主體協同發展,形成了差異化、特色化的服務體系。比如,一些金融機構深度參與消費場景創造,在教育、醫療、養老、文旅等重點領域推出一系列特色化金融產品﹔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消費金融領域快速滲透,進一步提升了金融機構的服務效率和風險控制水平﹔普惠保險保障功能增強,有效緩解了居民醫療支出壓力,間接釋放了消費潛力﹔等等。這些金融創新實踐,有力支持了我國消費規模增長和層級提升。

  同時也要看到,金融支持擴大消費仍面臨一些矛盾。比如,消費信貸資源過度集中於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金融產品供給不足﹔新市民、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的金融服務可得性仍有待提高﹔金融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消費信用信息體系不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仍需加強﹔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金融系統要主動擔當作為,不斷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提升金融服務能力,聚焦消費重點領域和環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為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提供有力支撐。

  具體可在以下方面著力。一是完善消費金融服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圍繞新消費領域,設立特色專營機構,支持消費金融公司差異化發展、提升專業服務能力﹔規范互聯網平台消費金融業務,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優化消費信貸結構,鼓勵引導金融機構針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旅游、教育、居民服務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的各類經營主體發放貸款,支持其提升服務消費供給質效。二是強化金融服務與消費場景的融合。支持金融機構聚焦“食、住、行、游、購、娛、醫”等重點消費場景,持續推進支付便利化建設﹔支持綠色消費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培育建設﹔加大對服務消費重點領域信貸支持力度,結合服務消費具體場景和特點,提供個性化、差異化金融產品和服務。三是強化科技賦能與風險控制。推廣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與消費金融的融合應用,優化線上消費信貸產品申請、審批和放款流程﹔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強消費領域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打破“數據孤島”,支持征信機構依法依規深化對消費領域信用信息的共享應用,精准識別各類商戶、消費者信用狀況。四是加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建立健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完善金融消費糾紛處理機制,構建運轉高效的業務咨詢和投訴處理渠道﹔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貫穿於金融業務全流程、各環節,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信息披露,規范產品營銷宣傳和銷售行為﹔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倡導健康消費文化和習慣,引導合理借貸、理性消費,提升消費者風險識別能力。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6日 09 版)

(責編:岳弘彬、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