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全民參與,匯聚防汛強大合力


近期,貴州榕江縣遭遇特大洪水,縣域內多處低窪地帶被淹,部分鄉鎮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群眾被困。
危難之中顯真情。國家隧道應急救援中鐵五局貴陽隊來了,南方電網貴州貴陽供電局黨員突擊隊來了,四面八方馳援的志願者們來了……更令人動容的是,為了保障救災人員吃上熱乎飯菜,在榕江忠誠鎮王嶺村,當小喇叭裡傳來“帶上菜刀,一起來村委會幫忙干活”聲音時,群眾自帶工具,干得熱火朝天。災害面前,人人擔當,展現了強烈的共同體意識。
汛情就是命令,險情就是戰情。無論是出現災害預警還是汛災已至,只要有需要,黨員干部、社區網格員、救援隊伍、電力工人、普通群眾等,就會聞令而動。有的巡查堤壩,有的應急搶險,有的排險清淤,有的轉移安置,有的后勤保障……不同的力量,不同的隊伍,圍繞著防災減災、保障安全這一共同目標,紛紛出力,在風雨中筑起堅實的堤壩。正因為大家眾志成城、全力以赴,才能為應對極端天氣、災情汛情提供強大支撐。
防汛減災不能單打獨斗,需要凝聚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合力。近年來,面對災情,各地區各部門之所以更有能力、有條件應對,與不斷織密的安全防護網息息相關。這其中,有專業部門的精准預判,有日常的防災知識普及,有專業的應急救援隊伍……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面對災害,不能被動承受,而要主動作為,特別要提高預警能力、避險能力、防范能力、自救能力以及協作能力。每個看似不經意的日常訓練和專業積累,在災情“戰時”都能匯聚成“人定勝天”的力量。
全民參與不僅體現在抗災救災之時,更彰顯在災后重建。暴雨會停,積水會退,共建家園是更為重要的任務。修復受損的設施,修整倒塌的房屋,同樣需要精心規劃、用心建設。對農村來說,要確保農村在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生活中少受損、不受窮,需要投入更多力量和資源,為受災地區注入發展的新活力。對城市來說,要以抗災救災為契機,進一步排查城市建設短板,加強海綿城市建設,也需要更多專業力量。從專業隊伍的參與到普通群眾的互助,當大家都積極成為抗擊災害、支援建設的“守護者”,我們的家園就會變得更好。
其實,回顧來時路,每逢危難之際,我們往往靠著萬眾一心、頑強戰斗,取得了戰天斗地的勝利。每一次來勢洶洶的大考,每一次驚心動魄的戰役,都讓我們重新理解了什麼叫作“上下同欲者勝”,什麼叫作“風雨同舟者興”。正是一次又一次“擰成一股繩”,我們不僅戰勝了汛災、旱災、震災,而且進一步凝聚起不朽的精神力量。全民參與、齊心合力、通力合作,鑄造的是牢不可破的“鋼鐵長城”,筑牢的是氣吞山河的“人心堤壩”。
越是遭遇災害,越要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只要大家真正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怕困難、敢於勝利,就無懼洪水肆虐,更無畏風雨來襲。
推薦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