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青春競技題材劇《熾道》於近日在網絡平台收官,與其他很多青春片的“純甜”或者“純虐”不同,這是一部以“熱血”的體育競技為主線的青春劇。本片講述了天賦十足並熱愛跳高運動的少年段宇成在一次校運動會上與在南湖大學任田徑隊助教的羅娜,因跳高相遇,因田徑相識,因體育相知。
10月1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正式推出《中國夢·祖國頌—2022國慶特別節目》,晚會分為國旗飄揚、國徽神聖、國歌庄嚴三個篇章,通過交響、歌舞、影視化短片等多種形式,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交響樂《紅旗頌》,由多個樂團在五個城市聯動合奏,用音符勾勒江山如畫的壯美圖景﹔情景講述《以你為鏡》借助虛擬還原技術,讓演員與扶貧干部黃文秀相遇,以山鄉巨變告慰無私付出﹔武術《凌雲壯志》,在長城之上演繹十八般武藝,以中國功夫展現中華民族的精氣神……絕美的舞台,巧妙的穿插,炫目的技術,扎實的唱功,與觀眾搭建起共情、共鳴、共振的思想橋梁,共同唱響“輕輕祝母親,生日快樂”的節日歡歌。
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萬裡歸途》於9月30日上映,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前駐地外交官宗大偉(張譯 飾)與外交部新人成朗(王俊凱 飾)受命前往協助撤僑,任務順利結束,卻得知還有一批被困同胞,正在白婳(殷桃 飾)的帶領下,前往邊境撤離點的故事。作為國內首部聚焦外交官撤僑事件的國產電影,《萬裡歸途》用熱血鼓舞了觀眾,用真情賺足了眼淚。
一座恢宏的城,一個鵝毛大雪天,鏡頭一下就切進了老北京的胡同裡弄,一場祖孫三代女性接力,扎根基層奉獻群眾的故事就此徐徐展開。 9月25日起,年代劇《胡同》在央視八套播出,並在網絡平台同步播出,持續引發熱議。
近日,法治題材劇《底線》在網絡平台和電視台同步上映。該劇上線以來,收視及網播成績均表現良好,被網民譽為“中國法治劇的破冰之作”。
硬核探險網絡劇《昆侖神宮》近日在網絡平台上線,作品保留上一部主要演員陣容,並延續了之前的高水准制作,受到網友廣泛好評,豆瓣開分達8.2分。影片講述香港古董商明叔為了尋找“格薩爾王”中傳說的魔國冰川水晶尸,雇請“鐵三角”胡八一、王凱旋、Shirley楊入藏尋找,從而開啟了一段神秘的探險之旅。
你了解阿爾茨海默病嗎?你是否想過,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或者你自己患上這個病該怎麼辦?最近正在熱映的電影《媽媽!》,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如片名,電影主要聚焦母親及其背后的責任。
近年來,影視行業逐漸步入以“秒”為計量單位的時代,戲劇結構、精密邏輯正在被“高速”所解構重塑,微短劇逐漸成為年輕人休閑娛樂,打發碎片時間的新選擇。然而,看似降低進入門檻的微短劇,卻對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創意要求。
近日,大型季播文化節目《遇鑒文明》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播出,節目將古琴與鋼琴、瓷器與玻璃器、國畫與油畫、京劇與歌劇、中國園林與西方園林、茶與咖啡、故宮與盧浮宮等十二組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文明符號匯聚到一起,通過57位中外文化學者解讀,7國14城的全景拍攝,讓東方文明之雅,西方文明之美展現在觀眾面前,為中西文明互鑒搭建橋梁,共同展示著人類燦爛的文明。 全球一體化持續推進,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互鑒變得更加必要,《遇鑒文明》節目通過對比的方式,將中西方文明的經歷和對彼此的影響娓娓道來,充分呈現了中西方文明的發展有獨立也有交融,文明的多樣性決定了文明交流互鑒的必然性,交流才能跨越隔閡,文明都應被尊重。
近年來,明星觸犯法律的事件時有發生,其中不乏一些曾經萬人追捧的“頂流”,不禁讓人追問:娛樂圈怎麼了? 整治文娛領域亂象,台前的明星藝人無疑是規范的重點,但將台后的經紀機構和經紀人納入管理,同樣必要。2022年6月30日起施行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領域經紀機構管理辦法》,從督促依法納稅、正確引導粉絲、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制止服務對象做出違法行為等方面對經紀機構及從業者提出明確要求,對於保障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都市女性情感劇《她們的名字》近日在網絡平台上線,該劇描述了三位年齡各異、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企業高管雷粒、全職太太任多美、職場新人沈嘉男,在面臨職場、感情、家庭等問題時,如何自力更生、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互相學習,實現自我的故事。 整部劇表演在線,敘事節奏快、不拖沓,干練地呈現了幾位女性的故事。
近日,文化探索紀實節目《閃耀吧!中華文明》在網絡和電視平台同步上線。節目深入六大文明考古現場,探索中國各地的文化遺址。
9月9日,電影《狼群》在院線上映。作為2022年第一部軍事動作片,《狼群》憑借激戰、飛車、爆破的場面引起了觀眾的關注。
怒發劍訣式、拂雲提物兼指式、避風手屈一指式……最近,一組藝人擺出戲曲手勢的海報組圖火了。這組海報,來自於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近期推出的戲曲研學文化節目——《拿手好戲》。
近日,2022年暑期檔(6月1日至8月31日)電影票房數據出爐,總票房達91.35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票房佔比超過80%,科幻片、愛情片、動畫片、故事片……多類型影片在暑期檔中相繼上映。今年暑期檔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有很多,以《人生大事》為代表的現實題材與以《獨行月球》為代表的科幻片表現突出,口碑票房達到雙豐收。
2022年,對演藝行業和所有行業從業者來說是不尋常的年份。面對反復延宕的新冠感染疫情對劇場院團帶來的沖擊,眾多文藝單位進行了多層次、多業態的新探索,為行業提質增效、轉型發展積蓄著篤定前行的力量。
2022年即將落幕,回顧今年網絡劇市場,佳作頻出、驚喜不斷。從1月循環“引爆”熱搜的《開端》到今年下半年熱度 “黑馬”《卿卿日常》,多個題材類型表現亮眼,更有一批台網雙播的劇如《大山的女兒》《天下長河》《風吹半夏》等,熱度不俗,豆瓣評分均過8分。
回首 2022,文化領域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有人或許會說前不久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茶文化續寫新時代中國非遺故事﹔有人或許會說《隻此青綠》《唐宮夜宴》等優秀作品廣受好評,讓歷史文化與廣大觀眾“撞了個滿懷”﹔有人或許會說北京冬奧盛會從會徽、吉祥物的形象到場館、服裝的設計,滿含中華傳統文化之美,“文化味兒”托舉“冬奧范兒”……重大事件不斷,熱門話題出圈,這一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充分挖掘,文化創新創造不斷涌現、活力滿滿。 燦若繁星的文化事件和現象,折射出我國文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定要好好傳承茶文化!”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時間相關話題引起熱議。
《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西游記》《舒克和貝塔》……這些“童年經典”你肯定不陌生。它們凝聚了老一輩動畫人的匠心,也蘊含著歷史和文化的力量。
輕點鼠標打開水墨風的一線一中軸地圖,跟著飛舞的雨燕翻動歷史演變、區域選址等書簽,點選按鈕展開皇家宮苑、市井民俗等多彩畫卷……近日,北京中軸線官網試運行上線。在這裡,市民和網友有了“一屏一景觀、一步一洞天”的網絡游覽中軸線新體驗,也意味著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開啟數字新篇章。
“不到長城非好漢”。去長城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是億萬游客的長久願望。
微短劇江湖,迎來健康繁榮發展新契機。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 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甄嬛傳》變身“槍戰片”,貴妃舉槍掃射﹔《紅樓夢》改成“武打戲”,林妹妹“倒拔垂楊柳”﹔《西游記》有了現代情節,孫悟空騎著摩托車揚長而去……一段時間以來,AI“魔改”短視頻風靡,有部分網友覺得幽默有趣,也有很多網友認為過於荒謬。 針對此類現象,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出手整治,發布《管理提示(AI魔改)》(以下簡稱《提示》),指出“這些視頻為博流量,毫無邊界褻瀆經典IP,沖擊傳統文化認知,與原著精神內核相悖,且涉嫌構成侵權行為”。
微短劇火了,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啥?答案是霸總。據媒體報道,在對2024年火爆市場的5000多部短劇劇名進行分析時,發現“總裁”一詞出現頻次最高,足足有216次,與之相關的“夫人”也出現了148次。
長時間佔用參觀通道和公共空間,“霸佔”最佳拍攝位置﹔粗暴拖拽露營車、三腳架等裝備,罔顧御花園等地精心維護的傳統油灰嵌石子路﹔在展廳內進行自媒體直播,大聲喧嘩、閃光燈直閃……一直以來,一些不文明的參觀行為不僅影響了游客的參觀體驗,也增加了故宮的日常運維工作的難度。 6月15日,故宮博物院發布《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及《故宮博物院禁止攜帶物品目錄》,對這些不文明參觀行為說“不”。
物質筑基,文化鑄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當我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精神富有與實現物質富足具有同等重要意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促進物的全面豐富都必須高度重視起來。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專門論述,進一步突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文化建設,進而關乎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全局的重大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