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記憶迷途,有媽媽的愛指路
你了解阿爾茨海默病嗎?你是否想過,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或者你自己患上這個病該怎麼辦?最近正在熱映的電影《媽媽!》,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如片名,電影主要聚焦母親及其背后的責任。不同於導演前作《春潮》中鋒利而緊張的母女關系,《媽媽!》更多是溫情脈脈,在有矛盾但更多是有愛的母女互動中引出家庭記憶,在兩代不同境遇知識分子的交鋒中展示對生活、對生命的感悟。無論是細致描摹高齡母親照顧女兒的細節,或是背景音樂裡突然響起的“世上隻有媽媽好”,或是配角們在互助會上對自己媽媽的描述,還是貫穿全片對媽媽的呼喊,無不展現出女性視角下的代際關系,催人淚下又引人深思。
當然,更為動人的在於,《媽媽!》並沒有止步於探討母女故事,而是將人口老齡化和養老問題、阿爾茨海默病等直觀呈現在大熒幕前。從記憶衰退到認知能力下降,甚至出現幻聽、幻視、失認、尿失禁等情況……影片藉由母親的眼睛和筆記,細致描繪女兒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后的變化。當疾病擊碎了女兒小心翼翼維持了60余載的體面,當失控的女兒擊垮了老母親的強大精神,電影院裡響起小聲抽紙和細碎啜泣的聲音,觀眾的反應無疑是對該片的認可。
全片的最后,播放了一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真實生活視頻。無論男性女性、年輕年老、城市鄉村,他們中的很多都失去了記憶,但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始終是“我想我媽媽”“我要上我媽家去看看她”,一再點題。電影之外,中國還有1324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他們不僅需要家庭的照顧,更需要全社會的呵護與理解。影片立足於現實題材,向觀眾展示了這些弱勢群體的點滴,呼喚全社會的關注和關心。
影片如此動人,與吳彥姝、奚美娟的出色演繹密不可分。吳彥姝還在剛結束的北影節上,憑借本片中母親一角摘得天壇獎最佳女演員。她們演活了人到暮年的知識分子女性,在互相拋接的對手戲中,映射了無數母女和類似家庭關系中相愛相殺又深深羈絆的一面。在她們身上,演員尤其是女演員找到了一種可能性,而無數的觀眾則得到了直面疾病、直面死亡的終極生命體悟。
客觀而言,《媽媽!》在選題和敘事上的嘗試難能可貴,但也存在一些遺憾。比如:《媽媽!》中的角色與平民大眾拉開了較大的距離﹔意象化表達太多太細碎、文淇飾演的周夏及其故事線略顯刻意、以家庭醫生和公交乘客為代表的男性角色過於扁平﹔包括整個故事的“去社會化”帶來的真空感等等。這都啟示著創作者們繼續深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