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恢宏的城,一個鵝毛大雪天,鏡頭一下就切進了老北京的胡同裡弄,一場祖孫三代女性接力,扎根基層奉獻群眾的故事就此徐徐展開。 9月25日起,年代劇《胡同》在央視八套播出,並在網絡平台同步播出,持續引發熱議。
近日,法治題材劇《底線》在網絡平台和電視台同步上映。該劇上線以來,收視及網播成績均表現良好,被網民譽為“中國法治劇的破冰之作”。
硬核探險網絡劇《昆侖神宮》近日在網絡平台上線,作品保留上一部主要演員陣容,並延續了之前的高水准制作,受到網友廣泛好評,豆瓣開分達8.2分。影片講述香港古董商明叔為了尋找“格薩爾王”中傳說的魔國冰川水晶尸,雇請“鐵三角”胡八一、王凱旋、Shirley楊入藏尋找,從而開啟了一段神秘的探險之旅。
你了解阿爾茨海默病嗎?你是否想過,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或者你自己患上這個病該怎麼辦?最近正在熱映的電影《媽媽!》,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如片名,電影主要聚焦母親及其背后的責任。
近年來,影視行業逐漸步入以“秒”為計量單位的時代,戲劇結構、精密邏輯正在被“高速”所解構重塑,微短劇逐漸成為年輕人休閑娛樂,打發碎片時間的新選擇。然而,看似降低進入門檻的微短劇,卻對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創意要求。
近日,大型季播文化節目《遇鑒文明》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播出,節目將古琴與鋼琴、瓷器與玻璃器、國畫與油畫、京劇與歌劇、中國園林與西方園林、茶與咖啡、故宮與盧浮宮等十二組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文明符號匯聚到一起,通過57位中外文化學者解讀,7國14城的全景拍攝,讓東方文明之雅,西方文明之美展現在觀眾面前,為中西文明互鑒搭建橋梁,共同展示著人類燦爛的文明。 全球一體化持續推進,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互鑒變得更加必要,《遇鑒文明》節目通過對比的方式,將中西方文明的經歷和對彼此的影響娓娓道來,充分呈現了中西方文明的發展有獨立也有交融,文明的多樣性決定了文明交流互鑒的必然性,交流才能跨越隔閡,文明都應被尊重。
近年來,明星觸犯法律的事件時有發生,其中不乏一些曾經萬人追捧的“頂流”,不禁讓人追問:娛樂圈怎麼了? 整治文娛領域亂象,台前的明星藝人無疑是規范的重點,但將台后的經紀機構和經紀人納入管理,同樣必要。2022年6月30日起施行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領域經紀機構管理辦法》,從督促依法納稅、正確引導粉絲、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制止服務對象做出違法行為等方面對經紀機構及從業者提出明確要求,對於保障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都市女性情感劇《她們的名字》近日在網絡平台上線,該劇描述了三位年齡各異、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企業高管雷粒、全職太太任多美、職場新人沈嘉男,在面臨職場、感情、家庭等問題時,如何自力更生、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互相學習,實現自我的故事。 整部劇表演在線,敘事節奏快、不拖沓,干練地呈現了幾位女性的故事。
近日,文化探索紀實節目《閃耀吧!中華文明》在網絡和電視平台同步上線。節目深入六大文明考古現場,探索中國各地的文化遺址。
9月9日,電影《狼群》在院線上映。作為2022年第一部軍事動作片,《狼群》憑借激戰、飛車、爆破的場面引起了觀眾的關注。
怒發劍訣式、拂雲提物兼指式、避風手屈一指式……最近,一組藝人擺出戲曲手勢的海報組圖火了。這組海報,來自於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近期推出的戲曲研學文化節目——《拿手好戲》。
近日,2022年暑期檔(6月1日至8月31日)電影票房數據出爐,總票房達91.35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票房佔比超過80%,科幻片、愛情片、動畫片、故事片……多類型影片在暑期檔中相繼上映。今年暑期檔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有很多,以《人生大事》為代表的現實題材與以《獨行月球》為代表的科幻片表現突出,口碑票房達到雙豐收。
由古天樂、劉青雲、劉嘉玲領銜主演的中國首部機甲科幻大片《明日戰記》於近日上映,這是本土機甲科幻片突破性地首次嘗試。截至9月6日,票房累計達6.5億人民幣,且進入暑期檔電影票房前五名。
由黃景瑜、楊祐寧主演的懸疑刑偵劇《罰罪》近日在網絡平台上映,該劇以扑朔迷離的案件、快節奏的反轉和寫實的劇情吸引了大批網友的關注。 《罰罪》開篇通過一樁懸疑命案引出重重疑雲,隨著多起刑事案件接連發生,一切証據都共同指向了盤踞一方的勢力:趙家。
9月3日晚間,“天王”劉德華線上演唱會《把我唱給你聽》在萬眾期待中啟幕,不到半小時在線觀看人數破億,此后一路飆升。3.5億人狂追61歲劉德華,讓國人在感慨“這才是真正的頂流”的同時,再次聚焦線上演唱會本身。
2月5日元宵節晚8點,XSO西安交響樂團聯合抖音平台直播《長·安——唐詩交響吟誦音樂會》,吸引了2300萬人次在線欣賞。 整場演出以交響樂襯托唐詩吟誦,用唐詩的意境將交響樂立體化,實現文學和音樂的雙重之美。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實施《進一步豐富電視大屏內容 促進廣電視聽內容供給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若干舉措》),被業內視為突破之舉。《若干舉措》涉及劇集長度、季播間隔、審查效率、網台聯動、內容引進等關鍵環節,旨在全面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精品創作傳播。
微短劇江湖,迎來健康繁榮發展新契機。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 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甄嬛傳》變身“槍戰片”,貴妃舉槍掃射﹔《紅樓夢》改成“武打戲”,林妹妹“倒拔垂楊柳”﹔《西游記》有了現代情節,孫悟空騎著摩托車揚長而去……一段時間以來,AI“魔改”短視頻風靡,有部分網友覺得幽默有趣,也有很多網友認為過於荒謬。 針對此類現象,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出手整治,發布《管理提示(AI魔改)》(以下簡稱《提示》),指出“這些視頻為博流量,毫無邊界褻瀆經典IP,沖擊傳統文化認知,與原著精神內核相悖,且涉嫌構成侵權行為”。
微短劇火了,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啥?答案是霸總。據媒體報道,在對2024年火爆市場的5000多部短劇劇名進行分析時,發現“總裁”一詞出現頻次最高,足足有216次,與之相關的“夫人”也出現了148次。
長時間佔用參觀通道和公共空間,“霸佔”最佳拍攝位置﹔粗暴拖拽露營車、三腳架等裝備,罔顧御花園等地精心維護的傳統油灰嵌石子路﹔在展廳內進行自媒體直播,大聲喧嘩、閃光燈直閃……一直以來,一些不文明的參觀行為不僅影響了游客的參觀體驗,也增加了故宮的日常運維工作的難度。 6月15日,故宮博物院發布《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及《故宮博物院禁止攜帶物品目錄》,對這些不文明參觀行為說“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