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藝起評>>文化藝術

2022文化觀察——

人民藝起評:演藝行業在變與不變中蓄著前行的力量

張近山
2022年12月28日07:46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2022年,對演藝行業和所有行業從業者來說是不尋常的年份。面對反復延宕的新冠感染疫情對劇場院團帶來的沖擊,眾多文藝單位進行了多層次、多業態的新探索,為行業提質增效、轉型發展積蓄著篤定前行的力量。

這一年,“雲端”文藝綻放別樣光彩。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慶祝建院70周年期間推出的紀念版《茶館》,開票不到兩分鐘5場演出全部售罄﹔經過高清修復的演唱會視頻在社交平台形成“刷屏效應”,觀看人數動輒過千萬﹔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兩周年時,包括音樂會、歌劇、舞蹈等多藝術門類的精彩內容在網上總點擊量累計超34億次……從“雲課堂”“雲演出”到“雲創作”“雲排練”,觀眾得以窺見更加真實立體而豐富生動的藝術樣貌。可以說,直播間正在成為文藝演出的“第二舞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為演藝行業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

這一年,演出新業態新技術層出不窮。今年前三季度,沉浸式、互動體驗類項目已覆蓋兒童劇、話劇、戲曲、魔術等多種藝術類型,在演出場次中的佔比達8.18%,比2021年同期上升40.3%。依托小劇場、演藝新空間等非標准劇場,更多沉浸式項目給觀眾帶來更強的現場參與感,不斷刷新觀眾的觀看體驗。另一方面,隨著5G技術的普及,觀眾能夠在線上“智慧劇場”裡從任意角度觀看表演、欣賞細節,也可以借助虛擬現實和全息技術享受身臨其境的沉浸感。內容與形式的不斷創新,印刻下演藝行業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的堅實步伐。

這一年,行業發展的制度基石不斷夯實。我們見証了不少用心制作的文藝精品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收獲票房口碑雙豐收,也看到一些浮皮潦草之作短暫浮起之后又迅速湮沒﹔我們欣喜於不少青年從業者腳踏實地、苦練內功,逐漸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台柱子”,也感慨於一些所謂的“流量明星”在違法失德后迅速滑落。從《演出經紀人員管理辦法》施行,到針對從業人員違法失德、唯流量論、畸形審美等加強管理整治,一系列嚴實舉措有效遏制了不良傾向,廓清了演藝行業發展風氣。

有人將“轉型”作為2022年演藝行業發展的關鍵詞,但其實,變化中的不變同樣耀眼。時間之河滾滾向前,觀眾對於優質文化供給的旺盛需求一以貫之,“內容為王”的道理也不曾改變。經過一段“暫停期”,觀眾對各類演出思想內容、制作質量、策劃水平的要求沒有降低、反倒更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場場爆滿,取材於《千裡江山圖》的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巡演32座城市、演出超過200場,話劇《人世間》在山東煙台順利演出,謝幕時全場爆滿的觀眾中響起了6次熱烈掌聲,無不証明了“好作品永遠不缺觀眾”的道理。

有觀眾察覺到,2022年的現實題材作品佳作頻出。從滬劇《敦煌女兒》生動展現樊錦詩50多年扎根堅守甘肅大漠的人生歷程,到話劇《桂梅老師》聚焦“時代楷模”張桂梅的感人事跡,塑造出真實、豐滿、立體的英模形象,創作者們把目光對准鮮活的實踐、生動的典型,將眾多彰顯中國精神與中國力量的故事搬上舞台。同時,今年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演藝行業“流量密碼”的一年。從用音樂與舞蹈呈現中華經典神話的交響芭蕾《世紀》,到用寫意的方式把蘇軾詩詞書畫搬上舞台的舞劇《東坡》,越來越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舞台藝術作品成為爆款。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加快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極具辨識度的演藝IP,這是2022年諸多演藝品牌火爆“出圈”的原因,也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風貌,引領著一個時代的風氣。廣大文藝工作者深諳自己擔負著的使命和責任,並將之轉化為持之不懈創作優秀作品的堅守。這樣的堅守,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顯珍貴和不易。回望2022年演藝行業的發展歷程,最應該對那些台前幕后的工作者和關注支持的觀眾致以謝意,因為他們始終堅信,2022年每一場延期的演出、每一張未曾兌現的票根、每一條通知取消的短信中,都積澱著不曾消退的熱愛、積蓄著來年蓬勃生長的力量。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對於包括演藝行業在內的許多行業來說,堅定融合、轉型、升級的步伐,堅持以質取勝、鍛造精品的發展道路,色彩斑斕、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的春天就在前方。

相關新聞:

人民藝起評:傳統再生輝 文化潤民心

人民藝起評:以“現實”為底色的精品網劇可圈可點

(責編:燕帥、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