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博弈》於近日播出。劇集通過展現“北機廠”如何從瀕臨破產的百年老廠到具有國際領先技術的創新型企業的轉變,用多元化的“博弈”呈現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企業如何適應市場需要,自我革新,創新發展的故事。
近日,8集微紀錄片《延安記憶》熱播。該紀錄片依托於原延安電影團攝影師程默遺留下來的近200張延安人民群像膠片,從大生產運動、延安文藝創作、延安美食、軍民大練兵等不同角度,對延安時期的基層生活進行了立體化的呈現,生動細致地還原了我們黨在延安時期的歷史。
近期,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策劃,網絡視聽司和北京廣電局指導的20集系列紀錄片《這十年·幸福中國》在網絡平台熱播。該紀錄片從多個角度展示了中國這十年的發展成果,涉及大國重器、科技探索、國際融合、創新經濟、綠色生態、醫療救護、教育發展、社會福利、養老產業、共同富裕、文化自信等眾多題材領域,通過古今對話的跨時空方式,利用鮮活真實的紀錄影像,生動直觀地呈現中國的飛速發展。
近日,網劇《三悅有了新工作》在網絡平台收官,因為題材特殊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該劇講述了畢業后對生活缺乏期待的女生趙三悅,在機緣巧合下接觸到“遺體化妝師”這一職業,通過一次次見証往生者的生前身后事,從開始的頹廢與茫然逐漸找到了生命平凡而可貴的意義,進而努力生活和成長的故事。
若你跟父母多年關系僵化,恨不能愛不得,對於原生家庭的愛恨交織無奈至極。當你突然有了機會回到父母年輕年代,看到他們“朋友”的一面而不只是嚴肅的中年“父母”,當你看到他們烏黑的頭發,青春洋溢的臉,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奮斗,在滿眼期待中暢享著未來的生活,看著他們有著跟自己類似的煩惱和快樂,面臨各種選擇的掙扎和無奈,是否會感覺到父母跟自己一樣,生活中也曾滿是鮮活的色彩,充滿歡笑和眼淚,甚至發現父母比想象中更愛自己……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好奇亦或是興奮,后悔亦或是釋懷? 由馬麗、常遠、魏翔主演的奇幻喜劇《哥,你好》就打造了這樣的一個時空,上映60天的《哥,你好》票房超5億,且成為國慶檔電影票房的第三名。
在發展中感悟思想之光,在前進中彰顯真理力量。日前,全媒體季播節目《奮進趕考路》在山西衛視播出,節目講述了高質量機關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鮮活事例、生動實踐和創新舉措,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日前,古裝懸疑單元探案劇《唐朝詭事錄》在網絡平台上播出,引發了熱議。 《唐朝詭事錄》講述了金吾衛中郎將盧凌風與狄仁杰關門弟子蘇無名聯手查案守護百姓、挽救社稷的故事。
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青春競技題材劇《熾道》於近日在網絡平台收官,與其他很多青春片的“純甜”或者“純虐”不同,這是一部以“熱血”的體育競技為主線的青春劇。本片講述了天賦十足並熱愛跳高運動的少年段宇成在一次校運動會上與在南湖大學任田徑隊助教的羅娜,因跳高相遇,因田徑相識,因體育相知。
10月1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正式推出《中國夢·祖國頌—2022國慶特別節目》,晚會分為國旗飄揚、國徽神聖、國歌庄嚴三個篇章,通過交響、歌舞、影視化短片等多種形式,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交響樂《紅旗頌》,由多個樂團在五個城市聯動合奏,用音符勾勒江山如畫的壯美圖景﹔情景講述《以你為鏡》借助虛擬還原技術,讓演員與扶貧干部黃文秀相遇,以山鄉巨變告慰無私付出﹔武術《凌雲壯志》,在長城之上演繹十八般武藝,以中國功夫展現中華民族的精氣神……絕美的舞台,巧妙的穿插,炫目的技術,扎實的唱功,與觀眾搭建起共情、共鳴、共振的思想橋梁,共同唱響“輕輕祝母親,生日快樂”的節日歡歌。
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萬裡歸途》於9月30日上映,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前駐地外交官宗大偉(張譯 飾)與外交部新人成朗(王俊凱 飾)受命前往協助撤僑,任務順利結束,卻得知還有一批被困同胞,正在白婳(殷桃 飾)的帶領下,前往邊境撤離點的故事。作為國內首部聚焦外交官撤僑事件的國產電影,《萬裡歸途》用熱血鼓舞了觀眾,用真情賺足了眼淚。
一座恢宏的城,一個鵝毛大雪天,鏡頭一下就切進了老北京的胡同裡弄,一場祖孫三代女性接力,扎根基層奉獻群眾的故事就此徐徐展開。 9月25日起,年代劇《胡同》在央視八套播出,並在網絡平台同步播出,持續引發熱議。
近日,法治題材劇《底線》在網絡平台和電視台同步上映。該劇上線以來,收視及網播成績均表現良好,被網民譽為“中國法治劇的破冰之作”。
硬核探險網絡劇《昆侖神宮》近日在網絡平台上線,作品保留上一部主要演員陣容,並延續了之前的高水准制作,受到網友廣泛好評,豆瓣開分達8.2分。影片講述香港古董商明叔為了尋找“格薩爾王”中傳說的魔國冰川水晶尸,雇請“鐵三角”胡八一、王凱旋、Shirley楊入藏尋找,從而開啟了一段神秘的探險之旅。
你了解阿爾茨海默病嗎?你是否想過,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或者你自己患上這個病該怎麼辦?最近正在熱映的電影《媽媽!》,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如片名,電影主要聚焦母親及其背后的責任。
近年來,影視行業逐漸步入以“秒”為計量單位的時代,戲劇結構、精密邏輯正在被“高速”所解構重塑,微短劇逐漸成為年輕人休閑娛樂,打發碎片時間的新選擇。然而,看似降低進入門檻的微短劇,卻對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創意要求。
明星藝人一朝“塌房”,受傷的不僅是明星的粉絲和追隨者,明星背后的經紀公司也必定受到重創。從這個意義上說,經紀機構和經紀人員規范自身行為、管理明星行為,不僅是因為受到外界約束,更應是自身長遠發展的應有之義。
《中西文明根性比較》是今年1月出版的,是新世界出版社以潘岳先生三篇文章為基礎的結集出版之作。全書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別為“戰國與希臘”“秦漢與羅馬”和“中國五胡入華與歐洲蠻族入侵”。
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蘇州園林、平遙古城、成都杜甫草堂......當人們游歷在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也是最貼近一座城市的時刻,歷史文化遺產矗立千百年,默默塑造著一座城市的氣質和形象。“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歷史文化遺產則是這靈魂的載體,與整座城市息息相通。
近年來,藝人“塌房”頻頻發生,在輿論場上引發大量關注與廣泛討論。面對失德藝人,絕大部分網民的三觀很正,但也有一小部分粉絲表達了讓人咂舌的觀點,諸如“堅決不承認”“小事一樁”等。
近日,一則“敦煌考古編制崗位無人問津”的話題沖上熱搜。一邊是考公熱,今年國考報名人數突破200萬,一邊是考古熱,眾多文物、文物機構和考古相關節目走紅網絡,但與此同時,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招聘崗位卻總是空缺,這一現象引發社會關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月夜看潮圖》《月下把杯圖》《嫦娥執桂圖》《圓明園十二行樂圖-八月賞月》四幅名畫中,闡釋傳統佳節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內涵﹔在《江月初照》《山河明月》《皓月千秋》三個篇章裡,趕赴一年一度的月圓之約﹔在“星願”“遺失的願望”“盼歸的心願”“ 嫦娥的心願”四個維度上,講述從月宮俯瞰人間的浪漫奇妙游……中秋佳節之際,數台晚會琳琅滿目、精彩紛呈,陪伴天南海北的你我共賞一輪月,同度團圓夜。
文物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重要載體,傳承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是人類不可再生的珍貴遺產。為不斷織密法網,向文物犯罪“亮劍”,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文物局聯合發布了《關於辦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辦案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各種法律適用問題,筑牢保護文物安全的防線。
近日,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舉辦。兔兒爺、京劇臉譜、太極拳、光山花鼓戲、唐三彩燒制技藝、徐州香包、苗繡等來自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遺技藝、新作精品、特色表演集中亮相,共有332名非遺傳承人、284個非遺項目參展參演。
近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揭曉,由葛又文研發的清肺排毒湯復方專利榮獲銀獎。該專利是本屆唯一獲獎的中藥抗疫組方專利。
8月28日,以“弘揚時代新風 建設網絡文明”為主題的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明日將在天津舉行,社會各界齊聚一堂共話時代新風、共謀發展良策,推動網絡文明建設再上新台階。 網絡文明是伴隨互聯網發展而產生的新的文明形態,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物質筑基,文化鑄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當我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精神富有與實現物質富足具有同等重要意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促進物的全面豐富都必須高度重視起來。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專門論述,進一步突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文化建設,進而關乎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全局的重大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網絡時代信息如海,傳播如風。一旦謠言叢生、真假難辨,就有可能污染網絡環境、荼毒網絡生態。
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特色村鎮,創新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長效機制,創新農村公益電影發行放映管理機制和模式……近日,中辦國辦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實現鄉村文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引,也推動了鄉村文化與鄉村經濟的融合發展。 我國鄉村文化源遠流長,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文化資源與精神動力。
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前不久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圍繞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作出了重要部署,強調充分發揮文化傳承功能,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成為文明和諧、物心俱豐、美麗宜居的空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