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當晚收視位居同期第一,收視率從0.5%拉升到1.92%,在各類社交平台上引發熱議……這是新劇《玫瑰的故事》帶來的熱度。 “看這部劇你需要看劇情嗎?不需要,隻需要看美貌就行了!”類似的評論和彈幕,頻頻出現在關於《玫瑰的故事》的討論中。
2024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5 月 24 日起,江蘇衛視推出沉浸式文化探索節目《啟航!大運河》,節目邀請單霽翔、西川、張謹、張鵬、梁周洋等多位嘉賓,通過實景勘探和文化講解相結合的方式帶領觀眾更好地了解中國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毒劇”全網下線,網友拍手稱快。近日,針對網絡微短劇《大佬,你女兒被婆婆家欺負慘了》刻意制造放大和渲染婆媳、男女矛盾,傳播違反公序良俗言論,渲染血腥暴力等多重違規情況,中國網絡視聽協會提示相關播出平台予以處置。
近日,《極限挑戰》第十季在東方衛視熱播,本季節目的主題是“十年挑戰,萬裡同行”,節目將在這一季走遍中華大地,帶領觀眾一起探索祖國的壯麗河山,用跨越山海的共鳴,展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趣”是《極限挑戰》一貫的標簽,無論是嘉賓們之間的搞笑互動,還是他們面對困難挑戰時的機智應對,都為觀眾帶來了無數歡樂。
近期,短劇集《新生》《我的阿勒泰》接連走紅,受到了普通觀眾和行業人士的雙重好評。短劇集為何深入人心?是否能為國產劇集精品化開辟新賽道? 《新生》一共10集,每集60分鐘左右。
假期剛過,五一檔電影票房成績單火熱出爐,以15.27億元的全國電影總票房超過2023年同期、進入影史五一檔票房前三。總成績平穩的背后,細看今年五一檔,不難發現一些“新風向”。
“很燃,很感動”“是一場視覺盛宴”“第一次了解了文獻劇”,在《抗戰中的文藝》上映后,許多觀眾都發出了類似的感慨。《抗戰中的文藝》是國內首部文獻戲劇電影,以其創新的形式還原歷史史實,為觀眾帶來了在電影院大銀幕上看話劇舞台的全新體驗。
近日,電視劇《群星閃耀時》熱播。該劇講述了軍校生華楨(李現飾)以偽裝身份向遠生,與新手女警員駱珉敏(任敏飾)、警察隊長陳浩(周游飾)、督察員石珺昱(王紫璇飾)等一群身份、背景迥然不同的年輕人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下堅定信仰、肩負家國使命的故事。
繼元旦檔與春節檔連創新高,清明檔同樣表現不俗。據相關平台,2024年清明檔電影票房收入達到8.4億元,超越2021年同期數據,刷新了中國影史清明檔票房紀錄。
近日,《追風者》迎來收官前的高潮劇情,收視率節節走高的同時,也在不斷刷新熱度紀錄。“追風人”為何會追劇上頭? 畫面從拍攝角度到色調都充滿了電影質感,《追風者》是總導演姚曉峰“六年磨一劍”的成果。
近日,中國網絡視聽協會發布通報稱,因網絡微短劇《老師不要跑》存在劇情低俗,台詞、畫面、情節涉及嚴重軟色情等違規情況,已經對其全網下線,並對多個平台上該劇的片段等素材進行了查刪,播出該劇的多個小程序也已下架。下線、查刪、下架,一套組合拳再次引發對於網絡微短劇的關注和討論。
今年春節假期,一批質量上乘的國產電影持續推動了電影市場的火熱。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票房榜單前四中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有三部——《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第二十條》就為春節假期票房貢獻了超過一半的票房,為春節的年味增添了不一樣的滋味。
作為一年中最為重要的電影檔期之一——春節檔,2024年再創新高,總票房突破80.16億元,觀影人次為1.63億,均創造了中國電影史春節檔票房新的紀錄。在排片的8部影片中,4部影片贏得滿堂彩,4部影片撤檔,雖然其中不乏質量上乘之作,但是票房差強人意。
8天,超80億!2024春節檔迎來開門紅,交出紅火答卷。不僅檔期總票房超過2021年78.42億的歷史紀錄,總觀影人次1.63億、總場次393.7萬場,也雙雙刷新歷史最好成績,創下中國影史同檔期新高。
連日來,電影《花千骨》持續引發網友討論。一方面,電影上映10天,票房剛剛突破600萬大關,遠低於上映前1700萬至4000萬的預測﹔另一方面,電影口碑、評分慘淡,甚至被央視電影頻道評為“開年第一爛”。
2023年是我國電影全面復蘇、活力迸發的一年,其中青年創作群體的表現尤為亮眼。據統計,2023年國產影片斬獲的460.05億元票房中,80后、90后導演貢獻過半。
近日,名作尋跡體驗類真人秀節目《萬卷風雅集》即將迎來收官,該節目以《蘭亭集序》《垂虹別意圖卷》等眾多經典名作為線索,邀請數位藝人體驗國風生活,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通過節目分享給觀眾。節目以“小切口”進入的方式,尋找與年輕人有共鳴的內容,以小見大、清晰地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脈絡,贏得了廣泛的好評。
城市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歷史文化和文化遺產則是城市魅力的關鍵,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國考古學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等主辦的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論壇在杭州召開,與會嘉賓對於城市的現代化進程中如何既融入現代元素,又充分保護文化遺產,延續城市歷史命脈,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永樂大典》“湖”字冊、元刻本《西夏文大藏經扉畫》、元至順二年(1331)刻本《永類鈐方》及樣式雷圖檔、黃河輿圖和金石拓本……近日,眾多完成修復的珍貴古籍,在國家圖書館與公眾見面,引發關注與熱議。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
在這春意盎然的時節裡,一部描繪生機與希望的電視劇《青春之城》映入了觀眾的視野。這部當代題材的電視劇以我國經濟特區深圳的發展為原型,通過一眾為了夢想敢於奮斗人物形象的塑造,輕盈明快且生動地展現出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
“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何為絕,是萬歷皇帝金絲翼善冠帽上518根直徑為0.2毫米的細金絲編織、是方寸之間8400片龍鱗的栩栩如生,而古人如何做出如此細絲至今都不曾破解,這就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燕京八絕”之首的花絲鑲嵌制作技藝。
2月5日元宵節晚8點,XSO西安交響樂團聯合抖音平台直播《長·安——唐詩交響吟誦音樂會》,吸引了2300萬人次在線欣賞。 整場演出以交響樂襯托唐詩吟誦,用唐詩的意境將交響樂立體化,實現文學和音樂的雙重之美。
2022年,對演藝行業和所有行業從業者來說是不尋常的年份。面對反復延宕的新冠感染疫情對劇場院團帶來的沖擊,眾多文藝單位進行了多層次、多業態的新探索,為行業提質增效、轉型發展積蓄著篤定前行的力量。
2022年即將落幕,回顧今年網絡劇市場,佳作頻出、驚喜不斷。從1月循環“引爆”熱搜的《開端》到今年下半年熱度 “黑馬”《卿卿日常》,多個題材類型表現亮眼,更有一批台網雙播的劇如《大山的女兒》《天下長河》《風吹半夏》等,熱度不俗,豆瓣評分均過8分。
回首 2022,文化領域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有人或許會說前不久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茶文化續寫新時代中國非遺故事﹔有人或許會說《隻此青綠》《唐宮夜宴》等優秀作品廣受好評,讓歷史文化與廣大觀眾“撞了個滿懷”﹔有人或許會說北京冬奧盛會從會徽、吉祥物的形象到場館、服裝的設計,滿含中華傳統文化之美,“文化味兒”托舉“冬奧范兒”……重大事件不斷,熱門話題出圈,這一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充分挖掘,文化創新創造不斷涌現、活力滿滿。 燦若繁星的文化事件和現象,折射出我國文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甄嬛傳》變身“槍戰片”,貴妃舉槍掃射﹔《紅樓夢》改成“武打戲”,林妹妹“倒拔垂楊柳”﹔《西游記》有了現代情節,孫悟空騎著摩托車揚長而去……一段時間以來,AI“魔改”短視頻風靡,有部分網友覺得幽默有趣,也有很多網友認為過於荒謬。 針對此類現象,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出手整治,發布《管理提示(AI魔改)》(以下簡稱《提示》),指出“這些視頻為博流量,毫無邊界褻瀆經典IP,沖擊傳統文化認知,與原著精神內核相悖,且涉嫌構成侵權行為”。
微短劇火了,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啥?答案是霸總。據媒體報道,在對2024年火爆市場的5000多部短劇劇名進行分析時,發現“總裁”一詞出現頻次最高,足足有216次,與之相關的“夫人”也出現了148次。
長時間佔用參觀通道和公共空間,“霸佔”最佳拍攝位置﹔粗暴拖拽露營車、三腳架等裝備,罔顧御花園等地精心維護的傳統油灰嵌石子路﹔在展廳內進行自媒體直播,大聲喧嘩、閃光燈直閃……一直以來,一些不文明的參觀行為不僅影響了游客的參觀體驗,也增加了故宮的日常運維工作的難度。 6月15日,故宮博物院發布《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及《故宮博物院禁止攜帶物品目錄》,對這些不文明參觀行為說“不”。
物質筑基,文化鑄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當我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精神富有與實現物質富足具有同等重要意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促進物的全面豐富都必須高度重視起來。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專門論述,進一步突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文化建設,進而關乎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全局的重大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網絡時代信息如海,傳播如風。一旦謠言叢生、真假難辨,就有可能污染網絡環境、荼毒網絡生態。
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特色村鎮,創新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長效機制,創新農村公益電影發行放映管理機制和模式……近日,中辦國辦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實現鄉村文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引,也推動了鄉村文化與鄉村經濟的融合發展。 我國鄉村文化源遠流長,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文化資源與精神動力。
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前不久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圍繞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作出了重要部署,強調充分發揮文化傳承功能,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成為文明和諧、物心俱豐、美麗宜居的空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