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最大的優點,是還原了愛情本來的樣子。”春暖花開,一部都市愛情劇殺出重圍,《愛情而已》獲得了觀眾們的好評。
清明小假期,新海誠導演的動畫電影作品《鈴芽之旅》表現強勁,領跑電影票房。《鈴芽之旅》是繼《你的名字。
自從《流浪地球》強勢拉開中式科幻電影的序幕以來,《瘋狂的外星人》《獨行月球》《三體》等諸多國產科幻片獲得廣泛關注與好評。相對於這些硬核科幻片的紅紅火火,近期上映的《宇宙探索編輯部》則以一種相對客觀的方式展現科幻迷們的精神世界。
近期,一檔別出心裁的勞作紀實互動綜藝《種地吧》在網絡平台熱播。該節目立足農耕題材、將“種地”置於聚光燈下,通過10位年輕人組成“種地小隊”用190天時間、在142畝土地上播種、灌溉、施肥、收獲的過程,將觀眾的視線聚焦於重視糧食這個重大課題上。
電視劇《人生之路》已經播出過半,隨著劇情的深入展開,劇中的一眾青年也已經走出了自己階段性的“人生之路”。正是這一條條顛簸崎嶇的“路”,讓觀眾對其未來的人生走向越發地牽挂起來。
當“衛國平”替代了“安欣”,“高啟強”變成了“聶寶華”,“高啟蘭”變成了“聶小雨”,《他是誰》從《狂飆》中接續熱度,成為最近又一部受歡迎的力作。兩部劇中,張譯都展現了人民警察的初心擔當,將人民警察那種愛崗敬業、面臨各種誘惑與模糊邊界之際恪守初心的狀態演繹了出來。
這是一部無法用明星效應、制作成本進行背書的電影,卻同樣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近日,這部小成本公路題材影片《撥浪鼓咚咚響》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近幾年,改革開放題材影視劇可謂佳作頻出,《雞毛飛上天》《大江大河》《山海情》《風吹半夏》等都是個中代表。此類劇目,常常以艱難的創業故事演繹著開拓創新、勇於擔當的改革開放精神。
兔年春節檔,#電影深海#上映13天總票房突破5.88億元,創下了中國原創動畫電影的票房新紀錄。可謂是,繼現象級作品《大聖歸來》之后,《深海》無疑成為國漫電影史上的又一扛鼎之作。
作為一部雜揉了懸疑片、動作片等類型的諜戰片,《無名》的主要敘事時間長達八年(1937年-1945年),地理空間跨越上海、廣州、香港,人物身份錯綜復雜。以汪偽政權情報部門為舞台,各路人馬為情報進行著看不見硝煙的暗戰。
《流浪地球》系列作為近些年來中國科幻現象級大片,受到廣泛關注。如果說《流浪地球1》標志著中國重工業科幻的起跳點,那麼《流浪地球2》則代表目前中國重工業電影奇觀制作水平,甚至媲美好萊塢大片。
近期,掃黑題材電視劇《狂飆》大熱。該劇以刑警安欣與黑惡勢力高啟強的正邪較量為主線,聚焦“京海市”的掃黑除惡斗爭,是一部兼具廣度、深度與力度的現實主義作品。
一檔沒有帥哥美女,沒有戲劇沖突,沒有任務挑戰,隻有幾個大叔在島嶼書屋談天說地的外景紀實類讀書節目《我在島嶼讀書》11月在江蘇衛視開播, 余華、蘇童、西川等十余位寫書人、出書人、愛書人在節目中陸續出場,共同生活,一起讀書寫作。節目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現播出臨近尾聲,豆瓣評分已達9.1分。
家庭懸疑劇《回來的女兒》於近日收官,該劇以標准的懸疑劇配置調動了觀眾的神經,引發了網友持續熱議。 作為懸疑劇,《回來的女兒》以細節上的精准把控和無處不在的舞台感先聲奪人。
“一部治黃史,半部中國史”。黃河水患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月5日元宵節晚8點,XSO西安交響樂團聯合抖音平台直播《長·安——唐詩交響吟誦音樂會》,吸引了2300萬人次在線欣賞。 整場演出以交響樂襯托唐詩吟誦,用唐詩的意境將交響樂立體化,實現文學和音樂的雙重之美。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實施《進一步豐富電視大屏內容 促進廣電視聽內容供給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若干舉措》),被業內視為突破之舉。《若干舉措》涉及劇集長度、季播間隔、審查效率、網台聯動、內容引進等關鍵環節,旨在全面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精品創作傳播。
微短劇江湖,迎來健康繁榮發展新契機。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 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甄嬛傳》變身“槍戰片”,貴妃舉槍掃射﹔《紅樓夢》改成“武打戲”,林妹妹“倒拔垂楊柳”﹔《西游記》有了現代情節,孫悟空騎著摩托車揚長而去……一段時間以來,AI“魔改”短視頻風靡,有部分網友覺得幽默有趣,也有很多網友認為過於荒謬。 針對此類現象,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出手整治,發布《管理提示(AI魔改)》(以下簡稱《提示》),指出“這些視頻為博流量,毫無邊界褻瀆經典IP,沖擊傳統文化認知,與原著精神內核相悖,且涉嫌構成侵權行為”。
微短劇火了,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啥?答案是霸總。據媒體報道,在對2024年火爆市場的5000多部短劇劇名進行分析時,發現“總裁”一詞出現頻次最高,足足有216次,與之相關的“夫人”也出現了148次。
長時間佔用參觀通道和公共空間,“霸佔”最佳拍攝位置﹔粗暴拖拽露營車、三腳架等裝備,罔顧御花園等地精心維護的傳統油灰嵌石子路﹔在展廳內進行自媒體直播,大聲喧嘩、閃光燈直閃……一直以來,一些不文明的參觀行為不僅影響了游客的參觀體驗,也增加了故宮的日常運維工作的難度。 6月15日,故宮博物院發布《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及《故宮博物院禁止攜帶物品目錄》,對這些不文明參觀行為說“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