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時分,有這樣一群人快速穿行在大街小巷,為不少人送去果腹的溫暖和意外的驚喜。我們叫不出他們每個人的名字,卻或多或少和這個群體有過接觸,他們就是外賣騎手。
由肖戰、李沁領銜主演的青春勵志情感劇《夢中的那片海》正在熱播。該劇選取多位“北京70時代”青年人作為奮斗群像主體,以細膩質感的鏡頭語言,描繪了他們在時代變遷的浪潮中追尋人生意義與奮斗方向的動人故事。
網絡安全關乎社會安全穩定,更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全民反詐的今天,把電信詐騙、網游沉迷、網絡賭博、套路貸等內容搬上屏幕會是什麼樣? 近日,中國首部聚焦打擊新型網絡犯罪為主題的電視劇《公訴》,在浙江衛視、北京衛視及網絡平台熱播。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詩詞涵養著中華文化無窮無盡的精神源泉,流傳千年的詩篇,依舊能夠跨越時空,與現代人產生情感共鳴。
近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主導出品、麥兆輝執導的電影《檢察風雲》在院線熱映。作為一部由真實案件改編、以新時代檢察官視角展開敘事並呈現罪案公訴的電影,是當下犯罪懸疑題材影視作品的一次創新嘗試。
截至北京時間5月3日24時,2023年“五一檔”電影總票房超15億元人民幣。其中演繹空軍試飛員群體的《長空之王》已破五億,觀影反饋十分熱烈。
《隱秘的角落》原班人馬打造、雙料影帝陣容、新懸疑風格……《漫長的季節》,是一部還沒上線就備受期待的懸疑劇。從開分9.0到劇集完結時9.5,口碑不言自明。
當商業大片成為電影產業的常態,中小成本電影正在探詢自身的創作模式和生存策略,努力擺脫小眾孤絕的審美趣味,電影《臍帶》正是這樣一部嘗試在市場上能夠有所突破的中小成本電影。 其實,在中國不乏“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電影。
近日,又一部刑偵懸疑劇火了,由陳建斌、陳曉主演的《塵封十三載》一上線就備受好評。作為一部現實主義的刑偵懸疑劇,《塵封十三載》講述了兩代刑警師徒跨度十三年攜手破案的故事。
“這部劇最大的優點,是還原了愛情本來的樣子。”春暖花開,一部都市愛情劇殺出重圍,《愛情而已》獲得了觀眾們的好評。
清明小假期,新海誠導演的動畫電影作品《鈴芽之旅》表現強勁,領跑電影票房。《鈴芽之旅》是繼《你的名字。
自從《流浪地球》強勢拉開中式科幻電影的序幕以來,《瘋狂的外星人》《獨行月球》《三體》等諸多國產科幻片獲得廣泛關注與好評。相對於這些硬核科幻片的紅紅火火,近期上映的《宇宙探索編輯部》則以一種相對客觀的方式展現科幻迷們的精神世界。
近期,一檔別出心裁的勞作紀實互動綜藝《種地吧》在網絡平台熱播。該節目立足農耕題材、將“種地”置於聚光燈下,通過10位年輕人組成“種地小隊”用190天時間、在142畝土地上播種、灌溉、施肥、收獲的過程,將觀眾的視線聚焦於重視糧食這個重大課題上。
電視劇《人生之路》已經播出過半,隨著劇情的深入展開,劇中的一眾青年也已經走出了自己階段性的“人生之路”。正是這一條條顛簸崎嶇的“路”,讓觀眾對其未來的人生走向越發地牽挂起來。
當“衛國平”替代了“安欣”,“高啟強”變成了“聶寶華”,“高啟蘭”變成了“聶小雨”,《他是誰》從《狂飆》中接續熱度,成為最近又一部受歡迎的力作。兩部劇中,張譯都展現了人民警察的初心擔當,將人民警察那種愛崗敬業、面臨各種誘惑與模糊邊界之際恪守初心的狀態演繹了出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眾多寓意深刻、膾炙人口的文化古訓,都是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核”,融入了無數前人的智慧與后人的實踐檢驗,不只是為當代青年道德品質培育提供養分,也對培育青年職業精神有著借鑒意義。 文化古訓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也蘊含著寶貴的職業精神財富。
前不久的畢業季,不少大學生選擇到西部、到基層建功立業,有的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投筆從戎,有的篤定為民服務,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揮洒汗水……“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堅定選擇,展現出當代青年濃厚的家國情、強國志。 當前,國家發展日新月異,更需要培養青年的家國情懷。
天下苦廣告植入久矣。一句“戲言”,道出了影視作品中廣告植入問題讓不少觀眾“深惡痛絕”的事實。
從少數人的幸運到大眾旅游,從全國旅游到世界旅游,從跟團旅游到個性化旅游……一個個變化印刻著中國旅游行業的發展變遷,也記錄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穩健步伐。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沒有止境。
微短劇江湖,迎來健康繁榮發展新契機。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 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甄嬛傳》變身“槍戰片”,貴妃舉槍掃射﹔《紅樓夢》改成“武打戲”,林妹妹“倒拔垂楊柳”﹔《西游記》有了現代情節,孫悟空騎著摩托車揚長而去……一段時間以來,AI“魔改”短視頻風靡,有部分網友覺得幽默有趣,也有很多網友認為過於荒謬。 針對此類現象,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出手整治,發布《管理提示(AI魔改)》(以下簡稱《提示》),指出“這些視頻為博流量,毫無邊界褻瀆經典IP,沖擊傳統文化認知,與原著精神內核相悖,且涉嫌構成侵權行為”。
微短劇火了,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啥?答案是霸總。據媒體報道,在對2024年火爆市場的5000多部短劇劇名進行分析時,發現“總裁”一詞出現頻次最高,足足有216次,與之相關的“夫人”也出現了148次。
長時間佔用參觀通道和公共空間,“霸佔”最佳拍攝位置﹔粗暴拖拽露營車、三腳架等裝備,罔顧御花園等地精心維護的傳統油灰嵌石子路﹔在展廳內進行自媒體直播,大聲喧嘩、閃光燈直閃……一直以來,一些不文明的參觀行為不僅影響了游客的參觀體驗,也增加了故宮的日常運維工作的難度。 6月15日,故宮博物院發布《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及《故宮博物院禁止攜帶物品目錄》,對這些不文明參觀行為說“不”。
物質筑基,文化鑄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當我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精神富有與實現物質富足具有同等重要意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促進物的全面豐富都必須高度重視起來。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專門論述,進一步突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文化建設,進而關乎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全局的重大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網絡時代信息如海,傳播如風。一旦謠言叢生、真假難辨,就有可能污染網絡環境、荼毒網絡生態。
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特色村鎮,創新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長效機制,創新農村公益電影發行放映管理機制和模式……近日,中辦國辦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實現鄉村文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引,也推動了鄉村文化與鄉村經濟的融合發展。 我國鄉村文化源遠流長,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文化資源與精神動力。
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前不久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圍繞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作出了重要部署,強調充分發揮文化傳承功能,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成為文明和諧、物心俱豐、美麗宜居的空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