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出口14.26萬億元,增長6.7%。其中,手機、家電、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合計出口1.3萬億元,增長6.1%。
海關總署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4.83萬億元,同比增長6.2%,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且月度進出口同比增速連續4個月保持5%以上。 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外貿是觀察我國經濟的重要窗口。
針對近期部分地區遭受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新增重慶、福建、廣東、廣西、河南、黑龍江、湖南、吉林、江西、遼寧、陝西、四川12省(區、市)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1000億元,支持受災嚴重地區防汛抗洪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 災情就是命令,救災就是責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有力有效支持發展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作出專門部署,明確提出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建立健全數據基礎制度、推進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破除數據開發利用的瓶頸制約……近日,國家數據局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透露,今年將陸續推出數據產權、數據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文件,圍繞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不斷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明確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我國實有民營經濟經營主體總量18045萬戶,其中民營企業5517.7萬戶、個體工商戶12527.3萬戶。近年來,民營經濟經營主體佔所有經營主體的比例從2019年的95.5%增長到96.4%。
近日,國務院舉行常務會議(以下簡稱會議),研究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措施。會議指出,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牽引性帶動性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利於更好釋放內需潛力。
“春日經濟”持續攀升,牽動餐飲、購物、體育等服務消費穩步增長,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注入新動能,這背后既有文旅市場供給端持續發力,更有文旅消費的爆發增長、轉型升級。 “春日經濟”火爆,既歸功於季節性需求的快速釋放,也受益於文旅供給的厚積薄發。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最是一年春好處,賞花踏青正當時。
從“國潮”元素融進菜品,到中式主題門店一開再開,再到西式快餐與傳統文化代表推出聯名限量款,餐飲界出現“國潮”熱,不僅好看、好吃、好玩為消費者帶來多重消費新體驗,也為餐飲消費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 今年是商務部確定的“消費促進年”。
農村電商,是帶動農民增收的有效抓手,是促進農村消費、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支撐。近日,商務部、中央網信辦、財政部等聯合印發《關於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日中央財經委員會舉行第四次會議,研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問題,研究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問題。會議強調,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十年來,“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冀區域內軌道線不斷加密,不僅讓三地“通勤人”的“同城化生活”成為美好現實,隨著資源要素更便捷地流通、互補、共享,三地也共同打造區域經濟新增長點。
春節臨近,餐飲需求隨之倍增。為吸引客流,各家餐飲企業使出渾身解數:有的推出優惠套餐促進銷售,有的將自身打造成網紅圈粉引流,有的著力提升服務品質贏取口碑……一方面餐飲企業的引流方法花樣百出,另一方面置身其中的消費者呈現出理性表現,而這也為餐飲行業帶來新的啟示。
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算力總規模居全球第二﹔造船業三大指標連續14年位列世界第一﹔汽車產銷量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翻開2023年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成績單,精彩紛呈、亮點頗多。 通過局部看整體。
周末往返北京和崇禮之間的高鐵一票難求﹔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帶火哈爾濱旅游產業﹔夜幕下的長春冰雪新天地眾多游客集體“蹦迪”……入冬以來,冰雪旅游熱度持續攀升,成為名副其實的“香餑餑”。 冰雪是重要的旅游資源。
1320億件!2023年,一路突飛猛進的快遞業,創造了不俗的業績。在前不久舉行的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國家郵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全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完成1320億件和1.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5%和14.5%,再創歷史新高。
近來,“年輕人擠爆3.5分餐廳”“評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等話題屢屢引發網友關注。不少消費者表示,一些“高分店”令人失望,而一些“低分店”反而帶來驚喜。
剛過去的元旦假期,各地依托優勢資源,打造出一批特色消費新場景,消費潛力不斷得以釋放。 消費市場暖意濃濃,得力於消費市場“新”意十足。
據媒體報道,近日,有消費者反映,自己在某租賃平台購買一台蘋果手機,“以租代購”分期12個月,每期還款492元,已經還了7期。因個人疏忽未能按時還款,現已被強制要求買斷,買斷金額為7101元。
據媒體報道,消費者胡女士參與了一項減肥套餐,商家承諾“40日后最少減重13.8公斤”,體驗費只要幾百元。而胡女士實際體驗該減肥套餐后,僅用時7天,消費金額就變成幾千元,不到一個月就花了近3萬元。
近期,一種“假水”玩具在兒童中廣受喜愛。這種玩具瓶身上印著“乳酸菌”“氣泡水”等字樣,瓶內液體呈透明或者半透明狀,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有些“假水”還散發著香味,從外觀看很像一瓶小飲料。
雅萬高鐵是印尼和東南亞第一條高速鐵路,也是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兩國務實合作的旗艦項目。 雅萬高鐵推動印尼進入“高鐵時代”,為當地旅客提供了更加安全、綠色、高效、舒適出行方式的同時,更促進了經濟發展、改善了民眾生活。
今年“雙11”,國貨品牌成為備受矚目的贏家。 數據顯示:在天貓上,243個國貨品牌進入“億元俱樂部”﹔在拼多多上,蜂花、郁美淨、上海藥皂、孔鳳春、百雀羚、珀萊雅等國貨美妝銷量增長顯著,部分熱銷單品銷量增長超過20倍﹔在唯品會上,95后成為該平台國貨購買量增速最快的群體之一,並且80后、70后也越來越認可國貨品牌。
今年“雙11”電商購物節,不光是年輕人購物的“節日”,許多老年消費者也加入了網購大軍。曾被視為“保守”的銀發一族,在消費市場上的表現越來越活躍,成為“雙11”不可忽視的力量。
近幾年,隨著短視頻、直播的蓬勃發展,“達人探店”作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正逐漸嶄露頭角,為餐飲等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與傳統的廣告方式不同,“達人探店”更注重口碑傳播,通過達人的個人影響力和專業知識,為商家帶來更精准的客戶群體。
很多經常線下購物的消費者會發現,身邊折扣零售店鋪多了起來,特別是近期,一些比較大的實體零售商紛紛在店內增設專區,試水折扣業態。折扣零售行業“升溫”,既是對經營模式的調整嘗試,也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採取的應對策略,可謂順勢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