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節后首個工作日,經濟大省山東甩開了實干的膀子、邁出了創業的步子。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大會,動員全省上下當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頭兵,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
人勤春早,實干爭先。江蘇省“新春第一會”聚焦“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對“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進行了專題部署。
對於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學生來說,隻需通過“校園空廚”小程序下單,位於番禺區南村鎮文化廣場配送中心就有一架無人機起飛,飛行兩三分鐘后,穩穩降落在學院外送點,學生就能收到“從天而降”的外賣。 無人機送外賣、城市間打“飛的”、乘坐飛行器看風景……曾經遙不可及的應用場景,在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越來越成為現實。
不久前,中國第八批重大外資項目推出,包含福建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蘇州博世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制造基地、合肥大眾汽車研發中心等15個項目。重大外資項目數量屬歷次最多,計劃投資額共計330億美元。
日前,海關總署發布了我國2024年全年貨物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3.85萬億元,同比增長5%,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順利完成質升量穩的目標,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更加穩固。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發布了《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了今年實施“兩新”政策的總體考慮,將深入推進重點部署的“四大行動”,持續發揮“兩新”政策既利企業,更惠民生,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重要作用。
國家統計局12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宏觀政策效應繼續顯現,工業服務業較快增長,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社會預期得到有效提振,積極變化進一步增多。四季度以來的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好於三季度。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聚焦打通堵點卡點,系統謀劃推進,突出改革創新,旨在著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為推動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供指導。 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總體保持下降態勢,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降至2023年的14.4%,即每創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費用,從18元下降到14.4元,成績顯著。
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開幕,蘋果、特斯拉、高通等眾多外企積極參展。盡管第二屆鏈博會展覽面積由首屆的10萬平方米增至12萬平方米,但仍然“一位難求”。
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持,加大對外貿企業減負穩崗支持力度……國務院新聞辦日前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舉措,釋放了為企業紓困解難的鮮明信號,為穩外貿、促增長注入了強大信心。 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傳統“三駕馬車”之一。
端午假期將至,旅游熱潮再起。根據相關平台數據顯示,截至6月1日,端午假期文旅預訂單量同比增長接近70%。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日前印發《推動文化和旅游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7年,引導推動全國文化和旅游領域更新一批設施設備,全面提升服務質量,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旅游景區的老舊索道纜車、公園長期服役的游樂設施、博物館非恆溫恆濕的儲藏設備……上述設備不僅蘊含風險隱患,而且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休閑需求。
近日,2023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發布,2023年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完成1624.8億件,同比增長16.8%。亮眼的數字,向世人展示了我國郵政行業良好的發展態勢和旺盛的成長活力。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敦煌研究院推出了最新的在線文旅產品——VR探索莫高窟第285窟。作為莫高窟裡極具藝術價值的特窟,第285窟由於保護原因沒有對公眾常規開放。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 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首破3000萬輛,連續15年保持全球市場第一。
十余年間,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成為新能源汽車第一產銷、出口國。隨著電動化、人工智能的發展,中國汽車在技術發展上也從過去的追隨者逐步轉變為技術引領者。
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均邁上3000萬輛台階,躍升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得益於國家前瞻性布局與產業同仁的集體努力精進,十余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持續進步。
2009年,中國汽車年產銷量首次雙雙突破千萬輛,15年后的今天,中國新能源車年產銷量有望突破千萬。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性強,同時還是落實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主體。
近些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回溯2020年,市場預測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新車銷售中的佔比將在2025年達到25%。
近段時間,關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政策引起社會關注,為消費市場和生產企業帶來重大利好。據預測,以汽車、家電為代表的更新換代將創造萬億元規模的市場空間。
巴黎奧運會開幕在即,浙江義烏“爆單”了。據義烏海關統計,今年1-2月份,義烏對法國的出口額達5.4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體育用品的出口,同比增長了70.5%。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7章53條,主要包括細化和補充經營者義務相關規定、完善網絡消費相關規定、強化預付式消費經營者義務、規范消費索賠行為、明確政府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職責等內容。
美容卡、理發卡、健身卡、洗車卡……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辦過預付卡,有過預付式消費經歷。隨著預付式消費的普及,其造成的消費糾紛也成了“老大難”問題,是當前消費維權的痛點和難點。
“俗話說,精打細算才能油鹽不斷。黨政機關少花一分錢,民生事業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錢。
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對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作出詳細部署,並指出,對消費品以舊換新,要堅持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聯動,統籌支持全鏈條各環節,更多惠及消費者。這些部署意味著今年促消費政策在重點領域提前發力,將推動打通以舊換新的難點堵點。
春節假期,自駕車出行成為眾多人中短途旅行的選擇,新能源車的身影也逐漸多了起來。今年,在補能設施優化升級的背景下,新能源車車主的體驗明顯改善,但高峰時期和極端天氣情況下仍存在供不應求、效率較低等情況。
北京廟會人流如織,地壇、龍潭兩大廟會整體客流分別達到近百萬和六十萬人次﹔春節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1675.95萬人次﹔海南離島免稅購物人數29.77萬人次,人均消費8358元…… 龍年春節,假期時間更加充裕。抓住假日機會,各地發揮地方特色,讓千姿百態的地方優勢與假日旅游消費相融合,同時有針對性地提升各相關領域的服務質量。
“買到回家車票了嗎?”這幾天,不少人見面問候的一句話,道出了游子歸鄉的熱切。從居住所在地到家鄉,一張張車票代表了新春的召喚。
杭昌高鐵全線貫通運營,浙皖贛三省眾多名城、名鎮、名湖、名山串成黃金高鐵旅游線﹔成自宜高鐵通車,成都都市圈與川南城市群得以快速連接……截至2023年底,我國高鐵營業裡程達到4.5萬公裡,《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的“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已建成投產約80%。 中國高鐵發展之快、質量之高令世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