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豫通天下,“中”!
——“2025經濟大省怎麼干”系列評論⑥

春節剛過,河南鄭州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經開片區,車來車往,繁忙有序。中鐵聯集鄭州中心站內,上千個集裝箱整齊堆放,六台龍門吊緊張作業。伴隨著悠長的汽笛聲,又一列中歐班列緩緩啟動,滿載著機械設備及配件、新能源汽車、服裝等貨物啟程,駛向亞歐大陸另一邊的目的地。
拉弓滿弦,“貨”力全開,奮力跑好開年“第一棒”。一支支“鋼鐵駝隊”開往世界各地,折射開放的中原腹地活力無限。中歐班列(鄭州)自2013年開行以來,已累計開行超過10000列,通達歐洲40個國家140多個城市。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五湖四海的朋友越來越多,照見河南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堅實步履。
說起河南,很多人會想起一個字:“中”。這裡的“中”,既是方言裡表示可以的“中”,也是代表中原大地的“中”、地理位置之“中”。不沿邊、不靠海,內陸大省何以躍升為“開放前沿”,走上世界經濟大舞台?
答案在不斷健全的空、陸、網、海“四路協同”立體開放通道體系裡,在持續優化的外貿營商環境、日益便利的跨境貿易裡,也在持續拓展的對外開放廣度深度裡。
如果說承東啟西、連南貫北是河南傳統的區位優勢,那麼行達天下、貨暢其流、網聯世界,已經成為中原大地一張新的亮麗名片。2024年河南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2.3萬家,有進出口實績企業1.3萬家,進出口總額8202億元﹔建成內陸地區首個國際公路運輸集結中心﹔鄭州入選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承載城市……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列出的成績,凸顯內陸大省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樞紐效應。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怎樣抓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重點任務?
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前提是找准定位。各地各方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必須“牢牢把握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今年河南“新春第一會”聚焦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主題,立足的便是河南作為超大規模內需市場的重要支點和產業鏈上下游銜接的關鍵節點這一實際。
樹牢全國一盤棋思想,結合各自資源稟賦優勢找准發力點,既注重內需挖潛、又發力開放合作,充分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做到既為一域增光、又為全局添彩,開放發展的動能才能更加澎湃。
改革創新中蘊藏無窮的活力。向高處攀登,要有改革的勇氣,呼喚創新的銳氣。
無“邊”無“海”的內陸省份怎麼實現向海而興?“陸海聯動、海鐵直運”模式通過鐵路港和海港系統對接、信息共享,出口貨物在鄭州鐵路口岸清關,“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到沿海港口直接裝船發運,實現“上班列即上船”,讓內陸地區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門口”。
制度型開放是更高水平的開放,是“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的有力體現。加快制度型開放步伐,高水平對接國際經貿規則,積極探索開展首創性、集成式改革,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開放高地的“海拔”才能越來越高、吸引力才會越來越大,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力。
隻有開放的中國,才會成為現代化的中國。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深入推進對外開放,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將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提供更多新機遇。
相關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