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校報名、健身辦卡、出行旅游、數碼裝備更新換代……隨著2025年高考落幕,近段時間,各地迎來了“后高考經濟”的消費熱潮,為技能培訓、休閑娛樂、文旅消費等多元消費場景注入活力。 “后高考經濟”之所以如此火爆,供需兩端都有原因。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今年5月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在宏觀政策組合拳有效實施並持續顯效的積極帶動下,5月份主要指標保持穩定增長。
深化產教融合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迫切需求,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客觀需要。日前,以“數字教育 智啟未來”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數智化人才培養暨產教融合發展大會在京舉行。
近日,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旨在充分發揮數智供應鏈在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和韌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行動計劃》對數智供應鏈發展作出前瞻性、全面性、系統性部署。
近日,美國商務部發布指南,以所謂推定違反美出口管制為由,企圖在全球禁用中國先進計算芯片,包括特定的華為昇騰芯片。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美方措施涉嫌構成對中國企業採取的歧視性限制措施。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今年1至4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盡管當前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外部沖擊影響加大,但我國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創新驅動、內需拉動、開放帶動的發展格局日益穩固,延續向新向好態勢,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穩步前行。
即將在今年5月20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在我國民營經濟發展歷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該法既立足當下破解突出問題,又著眼長遠構建長效機制,發揮法治“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將持續激發民營經濟生機活力和創新動力。
發展的確定性,離不開法治的穩定性。 今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將正式施行。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作為首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正是這樣一部回應各方關切、提振發展信心、鼓舞創業干勁的法律。
海關總署最新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以人民幣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14萬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4月份,我國進出口3.84萬億元,同比增長5.6%。
自動駕駛,加速“駛”來。4月1日,《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
今年“兩會”,諸多有關鐵路的關鍵詞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這些熱詞映射出鐵路行業蓬勃發展的現狀,也勾勒出其未來前行的清晰脈絡。 智能高鐵作為高頻熱詞之一,備受關注。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 “我國農業無人機保有量超20萬架,無人機的作業面積超4億畝。
近日,我國CR450動車組樣車接受試驗驗証的消息,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作為高鐵大國,中國在軌道交通領域的每一次突破都堪稱“硬核”,CR450動車組的問世,再次刷新了人們對“中國速度”的認知。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實施《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的出台,旨在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等增長引擎,推動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國新辦舉行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表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邁上千萬輛級台階,分別達到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車已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張“亮麗名片”。
2025年綜合運輸春運工作專班數據顯示,春運首周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超13億人次。截至1月20日9時,鐵路12306已累計發售春運期間車票2.14億張。
線上的型號實體店沒有、各平台間相同款式型號卻不同、電商專供款價格低質量卻不及線下……長期以來,一些消費品的貨源線上線下難統一,甚至在不同平台間刻意制造“壁壘”阻礙購買者比價,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市場秩序。 春節將至,在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和新一輪消費券發放的加持下,很多消費者選擇線上購物。
近日,隨著2025年春運的帷幕緩緩拉開,“我的鐵路風景”主題宣傳活動在31個主要鐵路客運車站正式啟動。此次活動由中央宣傳部文明創建局、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宣傳部聯合舉辦,旨在通過鐵路這一獨特的視角,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成就、共建共享的文明景象、美麗中國的大好風光以及優質服務的動人故事。
以425.02億元的總票房和10.1億的總觀影人次收官,2024年中國電影市場喜憂參半。 憂的是電影市場總票房同比下降22.6%,觀影人次同比下降22.3%,頭部影片數量減少,人均觀影數量下降……這些“減”和“降”,折射出電影市場產品有效供給仍然不足,優質內容稀缺,還不能滿足觀眾需求。
通縣公路服務物資運輸,進村公路方便村民出行,鑽山公路化天塹為通途,沙漠公路串起治沙工程,旅游公路聯通散落景點……放眼中華大地,一條條農村公路縱橫蜿蜒,為鄉村全面振興輸送了寶貴動能,為城鄉融合發展暢通了客流物流,帶動農村地區整體面貌發生巨變。 國新辦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農村公路發展》白皮書顯示,我國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農村公路發展道路。
花千元打一針就能減肥?近日,風靡全球的減重版司美格魯肽注射液在我國正式獲批上市,迅速“攪動”減重市場。據悉,這款由“降糖藥”發展而來的“減重藥”屬於處方藥,消費者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憑處方購買使用。
“不用998,不用198!羽絨服只要89!”低價羽絨服真的靠譜嗎? 隨著北風漸緊、寒潮來襲,羽絨服、羽絨被等羽絨制品成為保暖必備之選,但部分質量堪憂的假羽絨制品泛濫市場,讓不少消費者齊呼“坑人”。從原料生產端以次充好,到線上線下銷售端知假售假,對這類利欲熏心、肆意妄為的商家必須予以嚴厲打擊整治。
近日,商務部會同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五個國際消費中心培育建設城市,在上海舉行中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精品消費月(以下簡稱消費月)啟動儀式。消費月期間,除舉辦多場活動外,還將推出一批消費領域新政策,持續優化消費環境,推動消費增長,激發市場活力。
日前,人民網啟動“萬商萬品 萬象煥新——百日直播行動”(以下簡稱“百日直播行動”),旨在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直播活動,為國民消費打造“百城、百店、百日直播﹔萬商、萬品、萬象煥新”的消費服務新平台,助力釋放消費潛力,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消費是經濟穩增長的主引擎。
從家門口的早點鋪和生鮮超市,到小修小補的家電修理和美發健身,再到緊急突發時的藥品購買……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既便捷服務百姓生活,也暢通城鄉經濟“微循環”,釋放出更多消費潛能。 柴米油鹽雖瑣碎,卻事事關乎民生需求。
近期,有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群體,捏造“專家”身份,在短視頻平台、私域直播中大肆宣講養生知識,誘導老年人加入網絡群聊,宣稱所售保健品“功效強”“用料稀罕”甚至能“防癌”等,誘導老年人花錢報課和購買保健品。 所謂的“健康課程”,其實就是讓深陷其中的老年人每天聽課打卡做筆記完成任務,而后再誘導老年人花成千上萬元“練功”買保健品。
蠟瓶糖,這種“嚼一嚼,吸一吸,再吐出來”的新奇糖制品,因其獨特的造型和口感,在中小學生群體中迅速走紅。 據媒體報道,許多蠟瓶糖大多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証、無生產廠家,是典型的“三無”產品。
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補貼的推動下,今年“雙十一”促銷活動備受矚目,不僅開啟時間更早、活動跨度更長,平台互聯互通也更加深入。以“雙十一”為契機,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將進一步推動消費市場持續回暖,充分發揮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10月22日公布了查辦“職業閉店人”全國首案的情況,對2家閉店企業及3家涉案背債中介機構、2名閉店人立案調查,查處虛假登記、協助虛假登記等違法行為,罰沒款合計65.58萬元。 堅決打擊“職業閉店人”,百姓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