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有力促進經濟運行實現“三個回升、兩個穩定、一個提振”。“三個回升”其中就包括市場銷售、服務業明顯回升。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今年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在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協同發力並持續顯效作用下,推動經濟向上向好的積極因素明顯增多,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回升,10月份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的增長態勢。
今年“雙11”很多商家增加了更加個性化的貼心服務,比如某電商平台上首次出現了“客服直播間”,一些主播在線直播不是賣貨,而是答疑,平台用戶遇到關於付尾款、湊訂單、發貨等售前和售后問題都可以咨詢。 “雙11”是每年消費的重要節點,也是推動電商提升服務的有力“支點”。
史上最長“雙11”剛剛落下帷幕,社交平台上相關吐槽仍未斷絕。近年來,“雙11”見証電商行業飛速發展,帶來銷售熱潮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值得關注與重視。
又見“雙11”,依舊不負眾望。相比往年,今年的“雙11”周期長、力度大、勢頭勁。
山西隰縣“小西天”今年國慶假期一天內涌入1.7萬人次﹔被譽為“中國圍屋之鄉”的江西贛州市龍南市今年前9個月累計接待游客644.81萬人次﹔有“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之稱的河南陝州地坑院,夜游門票銷售額暴增……近兩年,“奔縣游”成為文旅新寵,越來越多游客前往縣城感受歷史文脈、欣賞自然美景,縣域旅游呈現出勃勃生機。 縣域旅游有多火,數據可見一斑。
11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於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到2030年,我國冰雪經濟總規模要達1.5萬億元。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目標已定,未來聚焦冰雪運動全產業鏈發展,以實招硬招筑牢發展根基,進一步推動我國優質冰雪“冷資源”加速向經濟發展“熱動力”轉化。
進博會的大幕再度開啟,除了整體展覽展示面積超42萬平方米、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97家這些創歷史新高的數據之外,另外一些數字也頗受關注:某出游平台上,截至11月5日預訂在進博會期間入住上海的酒店訂單同比增長了八成,從國外飛赴上海的國際機票量同比增長逾一倍。數據背后,是真實而澎湃的共赴“進博之約”的熱情。
隨著冬日的腳步漸近,冰雪運動熱潮涌動。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廣泛開展群眾性冰雪運動。
又一年“四葉草”綻放,又一次“東方之約”上新。從智慧公共衛生、美容與健康解決方案等新技術、新服務,到純電驅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等智能終端新產品,再到原產國外的咖啡、蜂蜜、啤酒等特色農產品,第七屆進博會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和服務,彰顯了中國與世界共享中國大市場機遇的堅定決心,成為中國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機遇、新動力的生動寫照。
人工智能近年來正處於發展“風口”,牽動了千行百業的關注。今年“6·18”大促,不少平台也乘著人工智能熱點的東風,嘗試推出數字人主播。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發布公示,擬增加包括網絡主播在內的19個新職業,涵蓋了如直播招聘師、生活服務體驗員等29個新工種。本次公示中,“數字職業”約佔一半。
“租車公司以高薪職位誘導求職者高價租車”“入職網約車公司被強制要求租車”“應聘網約車司機被貸款買車”……據工人日報等媒體報道,當前,一些廣告打著“高薪”招聘的名義,讓網約車司機去聚合平台跑車。然而,相關汽車租賃公司看似拋出的是餡餅,實際上挖的是陷阱,一步步誘使應聘者入坑。
端午假期將至,文旅市場再次被點燃熱情。賽龍舟、包粽子、挂艾草、賞古樂……今年端午節恰逢“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各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場景不斷推陳出新,微度假、避暑和民俗體驗主題相結合,熱氣騰騰的“端午經濟”成為消費活力升級的縮影。
節近端午,正是出游好時節。多家旅游平台數據顯示,延續五一火熱態勢,今年端午游需求高漲。
端午假期將至,旅游熱潮再起。根據相關平台數據顯示,截至6月1日,端午假期文旅預訂單量同比增長接近70%。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日前印發《推動文化和旅游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7年,引導推動全國文化和旅游領域更新一批設施設備,全面提升服務質量,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旅游景區的老舊索道纜車、公園長期服役的游樂設施、博物館非恆溫恆濕的儲藏設備……上述設備不僅蘊含風險隱患,而且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休閑需求。
近日,2023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發布,2023年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完成1624.8億件,同比增長16.8%。亮眼的數字,向世人展示了我國郵政行業良好的發展態勢和旺盛的成長活力。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敦煌研究院推出了最新的在線文旅產品——VR探索莫高窟第285窟。作為莫高窟裡極具藝術價值的特窟,第285窟由於保護原因沒有對公眾常規開放。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 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首破3000萬輛,連續15年保持全球市場第一。
閑暇時晒晒背,祛濕補陽﹔忙碌之余打一段八段錦,舒活筋骨﹔工作間隙飲一杯養生茶、羅漢果拿鐵,吃點中式滋補零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被中式養生“圈粉”,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使用各種養生行為。隨著中式養生不斷升溫,帶動相關產業興旺,也需要注意產業規范發展,使中式養生持續壯大。
從7月1日至8月12日,全國鐵路日均發送旅客1407萬人次,全國高速公路日均總流量達3478萬輛,全國多個熱門旅游目的地機場旅客量創歷史單日新高……今年暑運保持客流量高位運行,反映出了不斷攀升的消費熱度,更折射出了炎炎夏日中“流動”的市場活力。 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離不開交通先行。
就業影響億萬家庭,關系千行百業,是國民經濟發展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今年上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698萬人,同比增加20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8%。
居住體驗影響著旅行的品質,甚至能夠左右游客對地區旅游資源的評價。暑期全國多地迎來出游高峰,游客們對住宿服務質量和衛生狀況的討論也隨之受到輿論的關注。
今年是中國體育彩票全國統一發行30年。 30年來,中國體育彩票經歷了創建之初的起步探索、快速發展后的轉型突破,立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砥礪前行中取得長足發展。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6方面重點任務,力求培育智能綠色健康安全的消費新場景,更好順應消費提質升級需求,提升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 消費一頭連著社會民生,另一頭關系到經濟發展。
近日,社交分享平台上頻頻出現一些家長分享使用一種簡易“共享單車兒童座椅”,這種所謂的兒童座椅甚至被某些家長“譽為”“帶娃神器”,因為“終於能騎共享單車帶孩子了”。盡管有人嚴詞提醒:“這‘神器’很危險!不要用!”,但依然在多個電商平台熱銷。
“五一”假期是一扇窗口,折射中國假日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挖掘假日經濟的內涵和外延,是提升消費質量、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一招”,優化消費環境又是提振假日經濟的關鍵所在。
5月1日至31日,30余部劇目、超百場演出邀觀眾走進北京的劇場,共同感受演藝之都的魅力﹔“五一”期間,天津市河西區將圍繞“觀文博、賞藝術、逛市集、購好物”,推出十大品牌項目、共計百余場商旅文體系列活動﹔湖南省株洲市將舉辦包括2024株洲馬拉鬆、“制造名城煙花秀”、第二屆醴陵炒粉節、全國街頭達人秀株洲巡演等活動……隨著五一假期臨近,全國各地紛紛組織推出各種文化產品,豐富百姓假日生活,引領假期文化消費熱潮。 質量上乘、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可以充實頭腦,陶冶情操,滌蕩心靈,給人以精神上的絕佳享受。
“五一”長假在即,多家在線旅游平台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旅游預訂較2023年同比增長60%,市場熱度在去年高位基礎上穩中有增,特別是國內中長線旅游和出境游預訂量增幅明顯。 相較於清明假期,“五一”假期時間更長,氣候宜人舒適,也是傳統的出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