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成就了LABUBU及其背后的潮玩產業?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給出的答案是:“中國優秀的制造業和強大的市場,可以成為全世界藝術家孵化IP的平台,在中國孵化再走向世界。” 中國制造業的深度與廣度,為IP實體化提供了堅實支撐。
進入暑期,各大景區人頭攢動,海內外游客暢游中國﹔港口碼頭作業繁忙,海陸空貨郵運輸不斷……客流奔涌、物流穿梭,共同交織出一幅流動中國的繁盛圖景。 流動的中國景觀,究竟從何而來?近日,交通運輸部晒出“十四五”期間成績單,一組組詳實的數據與個體感受相互印証,細細品讀,不難發現流動中國的成長密碼。
“國際范兒”更強,“朋友圈”不斷擴大,這是第三屆鏈博會的顯著特征。本屆鏈博會吸引75個國家和地區的651家企業和機構參展,境外參展商佔比上升到35%。
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佔比超過65%,首發首秀首展超過100項……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日前在北京舉行,來自7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651家企業和機構參展,集中展示各鏈條上中下游關鍵環節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透過鏈博會這個窗口,我們能夠看到中國推進合作共贏的誠意,讀懂產業鏈供應鏈逐“綠”向“新”的發展大勢。
近年來,人們都有這樣的感受:一是品質消費漸成趨勢,“過日子”變成了“過好日子”﹔二是買東西更舒心,“次日達”成為常態。供給豐富,流通便捷,成為商貿發展的生動縮影。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結構性調整壓力,國民經濟迎難而上、穩健前行。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經濟“半年報”,其中消費數據的增長是一大亮點。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4.55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二季度增長5.4%,比一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逐季提升。
同“球”共濟,“鏈”接世界,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在北京拉開帷幕。 中國作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一直致力於以實際行動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竭力打造各國攜手同行的“共贏鏈”。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關於開展2025年“源來好創業”資源對接服務季活動的通知》,部署於2025年7月至9月在全國組織開展“源來好創業”資源對接服務季活動,圍繞“搭建對接平台,攜手助你創業”主題,旨在健全創業支持體系,提升創業質量,為創業者們帶來了一場“及時雨”。 當前,創業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1.79萬億元,同比增長2.9%。進出口規模站穩20萬億元台階,創歷史同期新高,並連續7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
近年來,“輕醫美”興起,仿佛成了醫美界的“輕騎兵”,但這種“快餐式美容”頻現亂象,讓消費者備受傷害。 “輕醫美”真能“輕易美”?從報道看,“輕醫美”帶來的問題不輕,受到的質疑不斷。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研究起草了《網絡交易平台收費行為合規指南(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並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起草《指南》,旨在規范網絡交易平台向平台內經營者收取佣金、抽成、會員費等行為,維護經營者合法權益,促進平台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近年來,低空經濟在城市配送、應急救援、巡檢巡查、載人交通、觀光旅游等場景快速落地,開辟出新的消費市場,受到各地歡迎。但政府項目居多、商業項目較少,依賴政府補貼、盈利能力不足等情況仍較為突出。
低空飛行器生產是當前低空經濟較為盈利的領域。近年來,多地熱衷引進飛行器制造等相關產業,但一些地方不考慮自身產業鏈和基礎設施配套情況,產業引進貪大求全,不僅缺乏競爭力,還造成資源浪費。
5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針對內卷式競爭問題症結,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將通過因業施策、對症下藥、標本兼治,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和升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數據,今年前4月,我國汽車產銷量歷史上首次雙雙突破100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9%和10.8%。國內銷量812.3萬輛,同比增長12%﹔出口193.7萬輛,同比增長6%。
4月20日至26日,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如期舉行。站在“十四五”知識產權規劃的收官之年,以“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為主題,並非偶然。
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在介紹《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時指出,“發展游戲出海業務,布局從IP打造到游戲制作、發行、海外運營的整個產業鏈布局。” 近年來,國內動漫游戲、數字創意等文化新業態蓬勃發展,逐步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增長點。
修訂后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發布以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條例》直面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規模增長、賬期拉長等現象,對中小企業來說,是重大利好。
自動駕駛,加速“駛”來。4月1日,《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
購買潮玩盲盒、好運綠植,給自己帶來好心情﹔挑選心儀的“谷子”和“手辦”,讓動漫角色陪伴左右﹔把富有文化特色的新潮文創產品作為送給朋友的禮物……近年來,隨著年輕人情感需求不斷豐富,圍繞“情緒價值”的商品服務應運而生,孕育出巨大的消費市場。 新經濟新業態回應了社會和市場需求,成為年輕人緩解壓力獲得慰藉的重要途徑,但該行業也出現進入門檻過低、商家參差不齊、服務缺乏規范等狀況。
日前,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鐵集團等9單位聯合印發《關於增開銀發旅游列車 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圍繞增加銀發旅游列車服務供給、強化適老化設施保障、提升銀發旅游列車服務水平、優化銀發旅游列車發展環境等方面提出12條具體措施,旨在更好滿足銀發群體旅游服務需求,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老年消費群體不斷擴大,老年人旅游需求明顯增加,展現出不容忽視的消費潛力。
2025年電影市場迎來春節檔開門紅!打開影院購票界面,“售罄”字樣頻頻出現。數據也印証著這種感受——大年初一單日票房18.05億元,觀影人次3515.12萬,均超過2021年同期,創造中國影史新的單日票房和觀影人次紀錄。
在日前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有關領導表示,2025年將重點破解消費痛點問題,推進消費供給提質,著力提高消費維權能力,創新打造共治共建格局,營造安心、舒心、省心、放心的消費環境。 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
“4小時內把箱子從X地送到X地”,一個網約車訂單背后竟可能牽扯到大額詐騙案。 一段時間以來,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和高效,潛伏陰影之中的電信詐騙也一直在花樣翻新、伺機而動,不斷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
狹小逼仄的廁所竟成“生產車間”:代購徒手將大份蛋糕切割、分裝,用於儲存食品的器具隨意擺放在地上……近日,“山姆代購在廁所分裝蛋糕”話題沖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食品安全大於天。
面膜衣、速熱衣、火山岩保暖棉……隨著氣溫下降,這些保暖“高科技”概念讓人眼花繚亂。自發熱、遠紅外、石墨烯,聽上去全是“科技與狠活”。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修訂出台《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深化電子計價秤市場秩序綜合整治,壓實集貿市場主辦方主體責任,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辦法》將於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隨著共享經濟的升溫,一種全新的消費模式“以租代買”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以租代買”模式的興起,為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注入新動能,也為挖掘消費潛力、培育消費新業態提供了一個新的觀察視角。
“原價9099元的電腦,享受補貼之后到手隻需7275元,相當於打了八折,看到優惠力度這麼大,就果斷下手了。”近日,消費者劉女士換了新電腦,政府的以舊換新補貼讓她省下了18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