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財評:跨境電商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跨境電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成為推動我國對外貿易增長的新引擎。我國2024年前三季度的進出口數據顯示,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到1.8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5%,比同期整體外貿增速高出6.2個百分點,証明了跨境電商正在為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還讓更多的中國企業有機會登上國際舞台,展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 人民財評:以“智慧電”緩解新能源汽車“補能焦慮”

      國家能源局發布信息顯示,今年國慶假期高速公路電動汽車充電量達到7215.27萬千瓦時,日均充電量1030.75萬千瓦時,是今年平日的2.4倍,比去年“十一”日均增長80%。 國慶假期高速公路充電量增長,反映出我國綠色出行比例的大幅提升,也間接反映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的活力。

  • 人民財評:進一步釋放數據價值 賦能經濟發展

      社保領域數據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完善信貸模型,輔助面向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授信決策,在降低金融機構壞賬率的同時,更好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氣象數據的有效利用可在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糧食產量預測、惡劣天氣條件交通應急處置等眾多場景中發揮作用﹔城市運行數據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不容低估的價值……在各種類型的數據中,公共數據的基礎好、質量高、管理相對規范,蘊含著豐富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開發利用公共數據,是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關鍵舉措,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引領工程。

  • 人民財評:推動科技應用在服務消費領域“開花結果”

      國務院日前發布《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生活服務數字化賦能,構建智慧商圈、智慧街區、智慧門店等消費新場景,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數字教育等新模式,加快無人零售店、自提櫃、雲櫃等新業態布局,支持電子競技、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發展。加快建設和升級信息消費體驗中心,推出一批新型信息消費項目。

  • 人民財評:充分激活文旅消費新業態發展動力

      沉浸式體驗、大眾健身、體育旅游、城市度假、郊野露營、閱己型娛樂、博物館文創、考古旅游、文旅夜經濟……隨著大眾文旅消費日益多元化,強勁的需求促進文旅市場百花齊放,極大地刺激了文旅供給側的產品迭代和創新,形成了供給和需求同步增長、互為促進的發展態勢。 今年以來,一系列促進服務消費的相關政策出台,為優化市場供給提供了內生動力,助推服務消費市場熱度持續升高。

  • 人民財評:“智造”先行,中國新能源汽車再發力

      近一段時間,我國新能源車企動作頻頻。小鵬汽車和大眾汽車集團簽訂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聯合開發協議,將全力開發行業領先的電子電氣架構﹔蔚來宣布全球首顆車規5納米高性能智駕芯片流片成功……新能源車企闊步邁向智能化下半場,引發了市場和輿論的雙重關注。

  • 人民財評:工業旅游“火”出圈,拓展文旅消費新場景

      前往新中國第一台航空發動機、第一台電力機車誕生地探秘,目睹昔日煉鋼高爐與今日滑雪大跳台精妙融合,去奶業制造基地發現“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神奇轉化……近年來,越來越多工業園區或工業遺跡被開發為旅游景點,工業旅游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游客。 如果說文化是旅游的靈魂,那麼具有深厚歷史與人文積澱的工業園區,則是獨特的記憶載體和旅游資源。

  • 人民財評:暑期文旅消費火熱,持續助燃“夏日經濟”

      去新疆阿勒泰開啟草原避暑之旅,前往“冰城”哈爾濱參加消夏啤酒節,到“天府之國”四川感受“安逸一夏”,赴陝西延安、重慶等紅色旅游景區緬懷革命先烈……暑期到來,許多人選擇出行觀光,領略祖國壯美山河,感受人文歷史精粹。各地也推出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努力提高服務質量,積極提升旅游體驗,迎接八方來客。

  • 人民財評:半年800億件,快遞助力消費需求積極釋放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800億件,比2023年提前59天。 快遞業務量是觀察中國經濟運行動向的重要實物量指標之一。

  • 人民財評:數字人直播帶貨,明辨“真”“假”撥霧看花

      人工智能近年來正處於發展“風口”,牽動了千行百業的關注。今年“6·18”大促,不少平台也乘著人工智能熱點的東風,嘗試推出數字人主播。

  • 上一頁 3 4 5 6 7  尾頁

評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