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購物廣場上,伴隨著節奏明快的音樂,剛開業的國際品牌首店門口排滿了等待“嘗鮮”的消費者﹔旅游景區推出首個聯名咖啡主題店、首發新文創,立刻吸引大量游客購票參與互動活動﹔最新款的電子產品在直播平台舉辦發布會,不僅首發產品迅速售罄,新品話題還沖上了熱搜……隨著新品首發等活動逐漸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熱點,首發經濟正加快成為拉動消費市場發展的新引擎。 首發經濟能夠聚集品牌資源,是增強城市商業活力的催化劑。
又是一年進博時間。 秉承“新時代,共享未來”主題,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目前正在上海舉辦。
“我國是電器電子產品生產和消費使用大國,每年都有大量廢棄的電器電子產品,如果對其回收處理不當泄露到環境中,不僅將嚴重污染環境,而且造成資源浪費。”近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支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活動,有效防范環境污染風險,促進資源回收利用,同時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燈塔工廠”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隨著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的深入實施,今年以來又有13家中國企業新入選全球“燈塔工廠”。
當今社會,隨著金融市場和信貸體系的不斷發展,一種新型的“職業”悄然興起,他們被稱為“職業背債人”。近日,有媒體揭露“職業背債人”正呈現出產業化發展趨勢,其背后甚至已經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本細胞,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在10月14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四部門,將推出系列助企幫扶政策措施,精准扶持不同經營主體發展,著力解決小微經營主體在生產經營中面臨的實際困難,提高小微企業的融資可得性和便利性。
9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總體進展成效。據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兩新”工作逐步取得明顯成效,有效調動經營主體更新各類設備的積極性,拉動了投資增長,釋放了消費潛力,促進了產業發展,提升了民生福祉,支撐了綠色轉型。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全文發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全面取消了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至此中國對外資准入限制措施由31條壓減至29條,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新版負面清單充分彰顯了中國擴大國際合作的積極意願和支持經濟全球化的鮮明態度。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回升向好,進出口的良好表現更是為我國經濟提供堅實基礎。 日前,海關總署發布了我國外貿進出口的最新情況。
華燈初上,琳琅滿目的商品、香氣扑鼻的美食、新鮮奇趣的表演……隨著各式各樣的攤位有序開張,升騰起夜經濟的濃濃煙火氣,點亮一座座“不夜城”,撬動夏日消費的新潛能。 夜經濟是城市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產業關聯度高、影響帶動面廣,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也折射出城市經濟增長與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願望同向而行的發展成效。
近一段時間,我國新能源車企動作頻頻。小鵬汽車和大眾汽車集團簽訂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聯合開發協議,將全力開發行業領先的電子電氣架構﹔蔚來宣布全球首顆車規5納米高性能智駕芯片流片成功……新能源車企闊步邁向智能化下半場,引發了市場和輿論的雙重關注。
前往新中國第一台航空發動機、第一台電力機車誕生地探秘,目睹昔日煉鋼高爐與今日滑雪大跳台精妙融合,去奶業制造基地發現“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神奇轉化……近年來,越來越多工業園區或工業遺跡被開發為旅游景點,工業旅游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游客。 如果說文化是旅游的靈魂,那麼具有深厚歷史與人文積澱的工業園區,則是獨特的記憶載體和旅游資源。
去新疆阿勒泰開啟草原避暑之旅,前往“冰城”哈爾濱參加消夏啤酒節,到“天府之國”四川感受“安逸一夏”,赴陝西延安、重慶等紅色旅游景區緬懷革命先烈……暑期到來,許多人選擇出行觀光,領略祖國壯美山河,感受人文歷史精粹。各地也推出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努力提高服務質量,積極提升旅游體驗,迎接八方來客。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800億件,比2023年提前59天。 快遞業務量是觀察中國經濟運行動向的重要實物量指標之一。
人工智能近年來正處於發展“風口”,牽動了千行百業的關注。今年“6·18”大促,不少平台也乘著人工智能熱點的東風,嘗試推出數字人主播。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發布公示,擬增加包括網絡主播在內的19個新職業,涵蓋了如直播招聘師、生活服務體驗員等29個新工種。本次公示中,“數字職業”約佔一半。
“租車公司以高薪職位誘導求職者高價租車”“入職網約車公司被強制要求租車”“應聘網約車司機被貸款買車”……據工人日報等媒體報道,當前,一些廣告打著“高薪”招聘的名義,讓網約車司機去聚合平台跑車。然而,相關汽車租賃公司看似拋出的是餡餅,實際上挖的是陷阱,一步步誘使應聘者入坑。
端午假期將至,文旅市場再次被點燃熱情。賽龍舟、包粽子、挂艾草、賞古樂……今年端午節恰逢“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各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場景不斷推陳出新,微度假、避暑和民俗體驗主題相結合,熱氣騰騰的“端午經濟”成為消費活力升級的縮影。
節近端午,正是出游好時節。多家旅游平台數據顯示,延續五一火熱態勢,今年端午游需求高漲。
端午假期將至,旅游熱潮再起。根據相關平台數據顯示,截至6月1日,端午假期文旅預訂單量同比增長接近70%。
據央視新聞報道,一種宣稱日本進口的名為“進口陽光玫瑰”的葡萄,受到了部分消費者的歡迎,這種葡萄香味濃厚,自然價格要比國產普通葡萄貴了幾倍。但記者看到所謂進口葡萄的包裝盒,缺少了產地、包裝廠名及代碼信息。
近期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狹義乘用車零售量達到210.9萬輛,同比增長4.5%,環比增長10.6%。今年以來,乘用車累計零售量達到1557.4萬輛,同比增長2.2%。
今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於鼓勵食品企業優化預包裝食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標簽標識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針對預包裝食品生產日期、保質期找不到、看不清等現象,推動食品企業積極採取改進措施。然而,近期有媒體走訪多家線下商超發現,一些在《公告》發布后生產的商品,其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標簽標識並未達到要求,仍然和消費者玩起“躲貓貓”。
近期,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入境旅游高質量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我國入境旅游恢復發展的態勢持續向好。這彰顯了中國旅游市場的強大韌性和廣闊潛力。
閑暇時晒晒背,祛濕補陽﹔忙碌之余打一段八段錦,舒活筋骨﹔工作間隙飲一杯養生茶、羅漢果拿鐵,吃點中式滋補零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被中式養生“圈粉”,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使用各種養生行為。隨著中式養生不斷升溫,帶動相關產業興旺,也需要注意產業規范發展,使中式養生持續壯大。
從7月1日至8月12日,全國鐵路日均發送旅客1407萬人次,全國高速公路日均總流量達3478萬輛,全國多個熱門旅游目的地機場旅客量創歷史單日新高……今年暑運保持客流量高位運行,反映出了不斷攀升的消費熱度,更折射出了炎炎夏日中“流動”的市場活力。 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離不開交通先行。
就業影響億萬家庭,關系千行百業,是國民經濟發展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今年上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698萬人,同比增加20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8%。
居住體驗影響著旅行的品質,甚至能夠左右游客對地區旅游資源的評價。暑期全國多地迎來出游高峰,游客們對住宿服務質量和衛生狀況的討論也隨之受到輿論的關注。
今年是中國體育彩票全國統一發行30年。 30年來,中國體育彩票經歷了創建之初的起步探索、快速發展后的轉型突破,立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砥礪前行中取得長足發展。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6方面重點任務,力求培育智能綠色健康安全的消費新場景,更好順應消費提質升級需求,提升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 消費一頭連著社會民生,另一頭關系到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