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齊魯向新,“大象”起舞
——“2025經濟大省怎麼干”系列評論③

蛇年春節后首個工作日,經濟大省山東甩開了實干的膀子、邁出了創業的步子。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大會,動員全省上下當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頭兵,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
錨定“走在前、挑大梁”,山東具有諸多優勢:既擁有儲量豐、種類全、潛力大的豐富礦產和能源,也是農林牧漁總產值在全國首屈一指的農業大省﹔既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也擁有世界級海洋港口群。2024年,山東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86萬億元,增速高於全國0.7個百分點,工業、投資、消費等主要指標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不負所望的厚重答卷,見証山東在經濟大省挑大梁方面的有力擔當和突出貢獻。
挑大梁的要義,首先在於做強長板、做長短板。比如,山東的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數量居全國首位,隻有挑好工業經濟的大梁,方能更好鞏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優勢。又如,2024年山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79萬億元、增速高於全國1.5個百分點,隻有挑好擴內需的大梁,方能有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再如,山東是農業大省,挑好糧食安全的大梁,不僅能讓1億山東人吃得越來越好,也能讓14億人民的飯碗端得更穩。在綠色低碳、對外開放、海洋經濟等方面勇挑大梁,都是山東作為經濟大省不可懈怠的使命責任。
挑大梁的關鍵,是在全國大格局、大市場中發揮排頭兵、領頭羊作用。作為國家戰略疊加交匯的經濟大省,山東背負著牽引周邊、協調發展的重任。加強山東半島城市群與沿黃省份的協調聯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山東的脊梁還需要更加強健,在改革、創新、開放等方面挺膺擔當。
長期以來,山東經濟模式被稱為“大象經濟”,給人留下大煤炭、大鋼鐵、大水泥、大煉化等“五大三粗”的印象。山東以工農業見長的產業結構、以傳統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逐漸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以及發展面臨的轉型難題、存在的創新短板,其實是全國面臨的共性問題。由此而言,作為我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工業基地,山東扛起“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挑好新舊動能轉換的大梁,不僅是為1億山東人謀幸福,更是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尋方案、找良策。
所有的發展和創新,都離不開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政務服務的優化完善。無論是開風氣之先還是創未有之業,黨員干部都應做表率、顯擔當,引領帶動全社會隻爭朝夕、奮發有為。深查細糾各類精神不振、不擔當不作為的問題,煥發敢闖敢干、自我革新的精氣神,增強時不我待、隻爭朝夕、勇立潮頭的歷史擔當,實干的新風才能在齊魯之邦勁吹,創新的精神才能在海岱之地廣布。
東風過處綠意濃,山河萬裡暖意融。伴著錚錚號角,隻有鉚足干勁,方能在新的起點上推動省域發展再上新台階。為穩固全國經濟基本盤貢獻更多力量,山東已經行進在生機盎然的春天裡。
相關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