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为什么说八路军揭开中国战场战略反攻的序幕?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编写组:中国战场的战略反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的有利形势下,首先是由八路军开始进行的。从1943年秋季起,日军在华北敌后战场逐渐失去主动权,而力量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八路军在一些地区开始占有相对优势,并首先发起攻势作战,揭开了中国战场战略反攻的序幕。1943年7月30日,晋鲁豫军区集中主力一部,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发起卫南战役。至8月中旬,卫南战役胜利结束。八路军共歼灭伪军5600余人,收复和开辟了卫河以南地区。8月18日,林南战役打响。激战至8月27日,林南战役结束。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7000余人。继卫南、林南战役之后,八路军山东军区于1943年11月在鲁南、滨海等地区发起攻势作战。卫南、林南战役和山东军区讨伐伪军的战役,是八路军主动发起的较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是华北敌后抗日军民经积蓄力量、发展壮大后准备反攻的必然结果。这说明,八路军已在一定程度上夺取了战场主动权,具备了攻势作战的能力,局部反攻的条件开始成熟。
15.抗战期间我们党在军事理论和战略指导上有哪些创新?
南京军区司令员蔡英挺、政治委员郑卫平:正确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指导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前提。抗战全面爆发后,通过分析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等特点,我党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系统回答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最后胜利为什么属于中国三大问题。立足对中日双方优劣长短的准确研判,我党积极进行战略创新,把抗日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确定“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创新发展了游击战争理论。针对日军夺城掠地向中国腹地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分赴华北、华中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将日军后方变成前方,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从内线、外线夹击敌人。这些符合中国国情、充满唯物辩证法光辉的战略指导和战争理论,指引全国军民最大限度动员、组织和武装起来,并随着抗战进程逐步实现战争力量强弱转化,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
16.游击战对抗战胜利发挥了什么作用?
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梁柱:抗日游击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侵略的有力武器,是实现人民战争的有效组织形式和作战形式。抗日游击战争的显著特点,是军队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最充分地发挥了广大群众的智慧、力量和创造力,弥补并逐步改变了敌我之间物质力量的不平衡状态。这样,就把敌人的广大后方变成消灭敌人的战场,牵制并消耗了大量敌人;通过积小胜为大胜,坚持了持久抗战。坚持敌后抗战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实践证明,实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有力地贯彻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路线,是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和创造光明中国的重要一环。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