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为什么说中国抗日战争具有国际性?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长曲爱国: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击法西斯侵略扩张的过程中,中国的局部抗战是阻击法西斯扩张的前哨战。在战胜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与日本法西斯在亚洲大陆较量的主要战场,中国军民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体力量。苏联、美国等国家先后派出军队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来自2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参加了中国抗战。中国的抗战完全融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因素。
31.能用场面是否“精彩好看”来衡量中国抗战的价值吗?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勇: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参战各国多是发达工业化国家,而中国抗战是中国人民在本国国土凭借后进的自然经济条件与相对简陋的武器,采用独特的战略战术,对抗一个工业化强敌的战争。中国人打出了自己的尊严、赢得了自己的胜利。然而,总有人以西方的空、海现代兵器与大兵团作战为标准,认为中国战场少有精彩好看的场面,由此低估中国抗战的价值。如此见物不见人,见场面不见谋略,就军事科学或军事艺术角度而言,实为短浅之见。即便在当年的血腥战场上,拥有当时世界最强军事力量的战争发动者,已经不时供认其侵略的失败。时任日军最精锐战略集团的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承认,日本企求“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在华北敌后战场上,日军对八路军的感受是,看不见、摸不着,“旷费时日,真想举手服输”。
32.中国的持久抗战让日本法西斯尝到了哪些苦头?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陈述:一是拖垮了日本经济。1937年日本的直接军费占国民收入的17.6%,到了1941年,直接军费已占国民收入的34.9%。日本高额军费严重影响了国民生活与生产,民众收入下降,劳动时间延长。二是造成了日本政界矛盾重重,内阁频繁更迭。抗战14年期间,日本内阁共换了15届。日本侵华头目冈村宁次表示:“在事变中内阁几度更迭,其本身就是向世界暴露了日本的虚弱。”三是对日本的军心、民心影响甚重。日本外相重光葵说过:“自满洲事变以后,已经过十数年的战争,大家都已精疲力竭极盼停战。”这表达了当时日本国民的心态。他还认为:“尽管军部怎样地宣传玉碎战之说,但不能不看到那是国家表面的、假装的现象。”中国抗日战争使日本法西斯陷入军事面临失败、经济疲软衰退、政局动荡不安的困境。随着中国战局的变化,这几个方面终于形成恶性循环,使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灭亡。
33.为什么说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的标志性战役?
中国国家档案馆:连接中国云南与缅甸的滇缅公路,是战时重要的国际通道,大量战略物资经由滇缅公路运抵中国抗战后方。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便企图切断这一重要战略通道。1942年1月,日军登陆缅甸,进攻仰光。2月,英国请求中国派遣军队入缅协助作战。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英军败退。3月20日,日军猛攻同古,英军岌岌可危。在日军兵力、装备都占优势并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中国克服困难,派出优势部队组成远征军入缅作战,与日军苦战12天,歼敌5000余人,成功掩护同古英军撤退。日军继而北犯仁安羌,围困英军主力。中国远征军驰援作战,成功救出被俘英军7000余人及美国传教士与记者等500余名。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多次挫败日军,给英军以及时有效的救援。特别是同古保卫战、仁安羌解围战,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未曾遇过的猛烈抵抗,付出了重大代价。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是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的标志性战役。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