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中国抗日战争70问【3】

2015年08月28日20:03    手机看新闻

8.如何认识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的关系?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认识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的关系,首先要厘清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起点是九一八事变还是七七事变。在学术界,大多数人形成的共识是:“九一八”是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是全国性抗战的开端,二者之间即为局部抗战。一方面,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具有统一性。14年的抗日战争都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过程,局部抗战是全国性抗战的基础和准备,全国性抗战是局部抗战历史的继续和发展。另一方面,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又具有重大差别。这种差别的突出表现,就是七七事变前后国内阶级矛盾具有实质性变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仍然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七七事变之后,国内阶级矛盾让位给中日民族矛盾,国共两党转变为合作抗日。这个转变非常重要,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的形成,全民族抗战的真正实现。总之,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是抗日战争两大发展阶段,既有统一性,也有差异性。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全国性抗战,也要充分肯定局部抗战,二者不可偏废。

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的是什么作用?

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梁柱:第一,以正确的主张发挥了政治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首先发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主张,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了前提条件;力排“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论调,阐明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为抗日战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战争的倡导者、组织者。全国抗战初期,党把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提升到战略地位,并在之后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最大限度地发动和组织人民抗日力量。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逐步成为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主战场。第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有力地制止了内战危险和对外妥协倾向,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才使得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

10.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政治方针和军事战略上为夺取抗战胜利指引了方向?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制定实行的广泛发动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也丰富了世界军事理论与实践。早在1935年12月,毛泽东就科学预见: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准备作持久战。1937年8月,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确定了“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抗战的军事战略是“持久战”。1938年5月,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创造性地撰写了指导抗战的军事理论文章《论持久战》,将游击战提升到战略高度,科学预测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阐明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抗战迎来最后的胜利。毛泽东将武装斗争和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军队作战和民兵作战相结合,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结合,打破敌人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王政淇、刘军涛)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