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给同盟国提供了哪些具体支持?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长曲爱国:总的说,中国是同盟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基地。中国投入大量人力修建空军基地,投入大批部队保护野战机场,保障盟军空中力量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和对日军作战。美军在中国的大后方地区和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控制的部分区域建立了众多气象站、水文站和无线电通讯网,并设立了联合情报搜集和整理机构。中国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钨、锡、桐油等战略物资。
35.中国战场是太平洋战场的附属吗?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勇:一些西方二战史学者刻意贬低中国战场地位,把中国战场看作太平洋战场的附属,但事实表明,尽管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集中了海、空精锐军力,但就战争的基本目标、战略地位诸方面考察,中国仍是东方战场的重心,日军主要战略目标在于侵吞中国。日本由“北南并进”的国策方针指引,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团结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全国性抗战,挫败了日军速战速胜企图。1939年德国大规模进攻波兰后,日本军政高层一直摇摆于北进苏联远东地区、南进东南亚及西太平洋的战略选项之间。1940年7月27日,日军大本营联席会议制定《伴随世界形势发展之时局处理要纲》,强调“首先将重点置于结束中国事变方面。”10月16日,东条英机组阁,最终确立“总体战”独裁体制,规定“向南方发展,以分断从背后支持重庆政权使其抗战意志愈加增长的英美势力同重庆政权之联系,这是促进事变解决的极为必要的措施”战略大方向。以上决策环节表明,日本在侵华战争危局中之所以放弃北进而发动太平洋战争,对英美宣战,是为困兽之斗。
36.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是如何评价中国战场的?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斯大林曾谈到,“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编写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2年说过一段话:“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说过,如果“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十五个师团,也许有二十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