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长曲爱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改变近代中国“一盘散沙”状况,建立各党派同盟,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有效方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国共合作抗战,但国民党始终摆脱不了反共灭共的阶级局限和独裁专制的思维桎梏,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不断制造反共磨擦,先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使得实现和坚持全民族抗战的过程步履艰难。共产党展现出以民族大义为重、抗战大业为先的胸怀,率先提出“抗日救国”的主张,建立并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而解开了国共磨擦的死结,开创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为了民族大义,共产党承担起维护和巩固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责任,确定“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在发展抗日运动和“抗日高于一切”的旗帜下解决与国民党的矛盾磨擦,使国共关系即便出现皖南事变的重大危机也没有破裂,维持了国共合作抗战到底的局面,成为中国社会各种抗战进步力量团结的轴心。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扮演着实际领导者的角色。
12.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战斗力强在哪里?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长曲爱国:抗战期间,中日两军在正面战场的交锋,从总体上讲是两个时代的军队在进行两个时代的战争。国民党军内部关系紧张、作战思想呆板、训练质量不高、兵员素质不佳等,也是造成战斗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我军在抗战时期,卓越完成了进行敌后游击战争的使命。我军战斗力的塑造,不但有顽强的战斗精神支撑,而且有先进的作战思想、灵活的战略战术和有效的治军方略保障。与国民党军按套路打仗治军不同,我军是按目的作战建军,训练实战着眼于对付什么对手、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的基本需求,政治工作着眼于解决“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简单直接,却实用有效。
13.为什么说战略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抗战的实际领导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守亮: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后,日本急于从中国战场脱身,遂对国民党发动了代号为“桐工作”的新一轮诱降攻势,国民党出现了抗战以来最严重的动摇,采取消极避战、保存实力、准备反攻内战的政策,连续发动了反共高潮,把抗战胜利的希望越发寄托在同盟国身上。随着艰苦的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先后出现了一批国民党高级官员、高级将领及数十万军队公然降日和豫湘桂战场大溃败的局面,国民党对中国抗战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大幅下滑。与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中国战场发挥的主导作用相比,战略相持阶段抗战的实际领导力量已经转移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中国共产党抗战政策的彻底性和坚决性,最为突出地表现在对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之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上。中国共产党所坚决执行的人民战争原则,使敌后战场不断发展壮大,逐步上升为抗日的主战场。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