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以下簡稱“新三樣”)的出口累計金額分別達3901.2552億元、4467.4110億元、1682.1841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5.6%、27.5%和-11.9%。雖然太陽能電池出口金額有所下降,但其出口數量同比增長69.7%。
國家統計局14日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生產供給基本平穩,就業總體穩定,物價有所改善,新動能培育壯大,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內部結構調整承壓的背景下,工業生產穩健增長、新質生產力加速培育,構成了當前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
今年前三季度,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6.59萬億元,同比增長4.5%。大規模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精准發力,構建起投資消費協同拉動的增長格局,為經濟穩進提質注入強勁動力,彰顯了宏觀調控的前瞻性與有效性。
11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價格數據: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2%,環比上漲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1%,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1%。雖然數字變化不大,但CPI和PPI的同步向好,讓市場清晰地感受到宏觀經濟的“體溫”正在回升。
近來,有兩則消息振奮人心。 一來,2025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上,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超高速實時示波器,實現“全球第二”的歷史性跨越。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對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重大部署,提出“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大國經濟都是以內需為主導,市場是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強大的國內市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依托。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我國產業體系更加健全、效能不斷提高、韌性不斷增強,是“十四五”時期有目共睹的發展成就。
國有資產最新“家底”公布了!前不久,國務院關於2024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報告介紹了國有資產總體情況、管理情況和審議意見落實情況,並就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等作出安排部署。 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國有資產是全體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
清晨,從梅州出發,不到兩個小時便能抵達廣州珠江新城喝早茶﹔傍晚,從深圳北站出發,夜幕初垂時已能漫步在汕頭老城區的騎樓下。 10月28日,“發現最美鐵路﹒粵東騰飛新引擎”在廣州啟幕,觸摸粵東高鐵發展的強勁脈搏。
國家能源局23日發布數據顯示,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88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持續增長的用電需求,透視出中國經濟澎湃的增長動能和旺盛的消費需求。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至10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9.6%。其中,智能產品、網絡服務、即時電商增長亮眼。
國家藥監局11月17日對外發布《關於深化化妝品監管改革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出台給化妝品市場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標志著中國化妝品產業一場深刻的“品質革命”悄然開啟。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快制造業中試平台體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進一步推進制造業中試平台體系化布局,加強高水平中試平台建設做出工作部署。 所謂制造業中試平台是指,為處在試制階段的樣品轉化到生產過程提供中試服務的載體,其主要功能是面向制造業發展需求,匯聚各類產業資源,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提供設計驗証、功能性能驗証、工藝驗証、適配驗証、生產驗証等綜合性、專業化服務和系統化解決方案。
第八屆進博會上,除了各種吸引眼球的高精尖科技產品,其實還“隱藏著”來自全球的眾多美味食品。在農食產品展區,2000余家參展企業帶來的萬千風味,儼然是一座“全球美食博物館”,吸引客商和觀眾流連駐足。
近期,“巨型吊牌防退貨”登上熱搜,很多衣服的吊牌做成了A4紙大小。商家坦言,出此下策,是為了應對高退貨率。
從廣州動車段智能檢測站的科技賦能,到汕尾綜合維修車間的匠心守護,再到梅州西站裡銘刻的粵東鐵路發展記憶……贛深、廣汕、梅龍等高鐵線路的相繼貫通,正以時空重構的力量、產業融合的智慧、民生溫度的質感,為曾被山海阻隔的粵東地區注入了“融灣接海”的強勁動能。 將核心區發展動力傳遞輻射到四面八方。
一列以“慢”聞名的綠皮火車緩緩駛出北京,全程252公裡,穿梭於太行山之間。近日,“發現最美鐵路·悠悠慢火車 鋪就幸福路”大型網宣活動拉開帷幕。
出門下雨,網上買傘三十分鐘送達﹔弄臟衣服,“閃購”服裝半小時到貨﹔嘗鮮新款手機,“秒送”馬上把玩……當前,各大電商平台積極布局即時零售業務,“線上下單、本地供給、即時配送”,給消費者帶來“即買即用”的便捷高效體驗。即時零售在暢流通、促消費、保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論壇灌水到AI造假,汽車行業“黑公關”亂象成為一大網絡頑疾。據央視網報道,近十年來,水軍手段從簡單炒作進化到專業化、規模化,技術更智能隱蔽。
9月2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32項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和2項標准修改單。明確“生乳”定義、增加寄生虫控制和致敏物質管理、給鐵路餐飲服務立規矩……各類標准升級回應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輿論關切。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12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秋糧收購超1億噸,呈現收購進度快、市場購銷活、優質優價等特點,收購進展總體順利。 秋糧佔我國全年糧食總產量的四分之三,做好秋糧收儲工作,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市場供給、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村BA吶喊震天、村超人聲鼎沸、村晚戲台遍布田間……中國鄉村的活力以“村字號”文體活動為載體,成為鄉土大地的新“潮流”。 近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發布的《全國“村字號”文體活動情況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農村累計舉辦“村字號”活動超220萬場,覆蓋24種類型,農民參與率超七成。
從“禁止蕉綠”綠植到沉浸式文旅體驗,情緒消費正從消費新風尚成長為萬億級市場。在資本爭相布局的熱潮中,唯有以規范筑牢安全底線,才能充分釋放情緒消費對經濟發展的積極動能,讓這一新興市場既保持熱度更具持久度。
街頭手作工坊裡,有人花一下午捏個歪歪扭扭的陶藝杯,有人跟著師傅繡著有自己名字的布包。成品或許不精致,但親手創作的過程、獨一無二的印記,讓消費從“交易”變成“情感互動”。
當上海白領為解壓盲盒月均消費超千元,當成都茶館裡老人為懷舊下午茶排隊兩小時,我們正在見証一場觀念的改變——情緒消費在消費浪潮中悄然崛起,展現出巨大潛能,成為社會經濟領域一道獨特而耀眼的風景線。 近日,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聯合Soul App發布的《2025 Z世代情緒消費報告》揭示了這一趨勢。
近日,陝西西安等地出台政策,全面暫停網約車“一口價”等低價營銷行為,嚴禁任何形式的價格欺詐和惡意壓價。而在此前,江西鷹潭、河南開封、廣東清遠等多地也相繼出台類似政策,禁止平台以“一口價”模式強制司機接單。
國慶中秋雙節至,消費熱潮燃九州。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從數字孿生暢游、沉浸式體驗古代生活到次元狂歡嘉年華,新業態、新場景亮點紛呈,折射消費模式從傳統物理空間向“數字-物理融合”之變。
消費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生動力,也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載體。今年國慶假期與中秋節疊加,形成8天的長假,居民文化旅游消費需求也將集中釋放。
今年,國慶與中秋相遇,居民文化旅游消費需求將集中釋放。文旅部將啟動“全國國慶文旅消費月”活動。
商務部等9部門日前印發《關於加力推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突出“一老一小”,打造全齡友好型品質生活圈。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以居民步行15分鐘為半徑,因地制宜發展集購物、餐飲、養老、托育、文化、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便民商圈,滿足居民日益多樣化、品質化的生活需求,讓城市更具煙火氣,提升百姓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