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兩大物價指數改善 宏觀經濟“體溫”回升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11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價格數據: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2%,環比上漲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1%,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1%。雖然數字變化不大,但CPI和PPI的同步向好,讓市場清晰地感受到宏觀經濟的“體溫”正在回升。
在內外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CPI和PPI雙雙改善既不容易,也絕非偶然。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在解讀中用了兩個關鍵句——“擴內需政策持續顯效”“部分行業供需關系出現積極變化”,精准點明了CPI同比由降轉漲、PPI環比年內首次轉正背后的制度邏輯與產業邏輯:物價“回暖”並非偶然的“天氣現象”,而是政策、結構與預期三重力量合奏的結果。
CPI企穩回升是消費市場回暖的微觀映射。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其復蘇力度直接反映經濟基本面的健康程度。10月恰逢國慶與中秋雙節疊加,假日經濟的帶動效應尤為顯著,出行、住宿、旅游等服務消費迎來集中釋放,成為拉動CPI回升的重要力量。從城市到鄉村,景區裡人頭攢動的熱鬧場景、酒店裡一房難求的消費熱度、航班上滿座的出行人流,這些具象化的消費場景,正是服務價格由降轉漲的生動注腳。
除了假日消費的短期提振,更值得關注的是消費結構的持續優化——核心CPI漲幅連續第6個月擴大,意味著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居民在醫療服務、家政服務、文娛消費等領域的需求穩步提升。從必需品擴展到體驗品,從大眾化轉向為個性化,中國的消費越來越轉向生活體驗、健康和高質量產品。與之呼應的是,“悅己型”“健康型”需求持續增長,帶動工藝美術、運動球類、營養食品等細分工業品價格穩步抬升,形成消費端新的向上牽引力。
PPI的積極變化,傳遞出工業經濟企穩回升的強烈信號。作為反映生產領域價格變動的重要指標,PPI的走勢直接關聯產業鏈上下游的復蘇節奏。10月PPI環比由平轉漲,彰顯工業生產端的需求正在逐步回暖。工業生產端的價格改善,一方面會通過產業鏈傳導至消費端,為CPI的穩定提供支撐﹔另一方面也會提升企業的生產意願和盈利能力,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擴大生產規模,進而帶動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形成良性循環。這種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復蘇,讓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也為后續經濟持續向好奠定了堅實基礎。
持續密切關注價格走勢,加強預期管理,為經濟復蘇創造穩定的物價環境——這一看似尋常的“守底線”之舉,正是讓經濟在合理區間裡沉澱質量、孕育創新的必由之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