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行業視點

人民財評:“融灣接海”,打破時空壁壘的粵東迸發生機

樊美琪
2025年10月30日13:09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從廣州動車段智能檢測站的科技賦能,到汕尾綜合維修車間的匠心守護,再到梅州西站裡銘刻的粵東鐵路發展記憶……贛深、廣汕、梅龍等高鐵線路的相繼貫通,正以時空重構的力量、產業融合的智慧、民生溫度的質感,為曾被山海阻隔的粵東地區注入了“融灣接海”的強勁動能。

將核心區發展動力傳遞輻射到四面八方。交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對於“山長水遠”的粵東地區來說,交通阻隔是造成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重要因素之一。2023年12月26日,汕汕高鐵汕尾至汕頭南段正式開通運營。這一客運大通道串聯起汕頭與汕尾,將原本“半島孤城”的汕頭納入全國高鐵網絡。高鐵的貫通讓時空距離大幅壓縮——廣州至汕頭車程縮短至1.5小時,粵東城市群與大灣區的“1小時經濟圈”成為現實。時空壁壘的打破,不僅意味著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動,更讓粵東從地理末梢轉變為沿海經濟帶的關鍵節點,為區域均衡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賦能文旅融合,繪就振興發展新圖景。粵東具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不僅是原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這裡也是客家文化與潮汕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傳承地。梅州作為“世界客都”,匯聚了客家人千百年來遷徙奮斗、耕讀傳家的精神內核﹔汕頭等潮汕地區以其獨特的方言、工藝、飲食文化聞名遐邇。隨著汕汕高鐵與廣汕高鐵的接駁以及梅龍高鐵的開通,為這些珍貴的文化資源打開了通往更廣闊天地的窗口,讓多元文化在這裡融合,迸發出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以鐵路為紐帶串聯文化脈絡,讓傳承之美在交融之中生生不息。

以“智”賦能,讓“鋼鐵巨龍”行穩致遠。每天夜晚,鋼軌“繡花工”們在萬籟俱寂中,用毫米級的專注與汗水,守護高鐵“杯水不溢,硬幣不倒”﹔星空下的“豎琴”演奏家們在橫跨粵東連綿群山、下穿高速公路的“舞台”上,為鐵路大橋開展全身“體檢”﹔鋼軌上開“CT車”,為線路進行探傷檢查的“鋼軌神醫”們,默默守護著鐵路的安全……流動中國的魅力不止在於“速度”,更在於守護這份“速度”的每一位鐵路人,扎根一線、腳踏實地的精神力量。

從智能升級到科技突破,從軌道交匯到文化交融……不斷地創新源自一份份堅守,新時代鐵路事業正邁入高質量發展的嶄新階段。一代代鐵路人攻堅克難,踐行著“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庄嚴承諾,詮釋了新時代鐵路人錨定國家戰略、傳遞文明溫度的責任擔當。

(責編:徐玉涵、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