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有媒體曝光造價1.2億元的鄭州“宋慶齡雕像”未完工即被拆除的消息,讓輿論再次聚焦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以下簡稱“河南宋基會”)。河南宋基會曾因“善款放貸”等問題公信力受損,備受質疑。早在2011年9月,河南省統戰部、民政廳等多部門宣布成立調查組介入調查河南宋基會“善款放貸”等問題,時隔兩年仍未見有調查結果對外公布。
從7月2日到8月2日,時間跨度整整一個月﹔若追溯以往,從2011年9月到現在也快兩年了,但圍繞在河南宋基會的種種疑雲,仍然難以撥雲見日。“表態多,后續跟進少﹔道歉多,問責整改少﹔調查多,真相公布少”,常被用來形容爛尾新聞的特質。與一些爛尾新聞相比,河南宋基會事件堪稱爛尾事件中的“戰斗機”,顯得更傲慢,也更頑固,真相仿佛成了遙不可及的傳說。
隻見調查,不見結果。2011年9月開始的調查,到現在沒有下文。所謂的調查究竟是敷衍輿論的謊言,還是因事件過於復雜而導致調查進程難以推進?若是前者,則暴露出相關部門調而不查,這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風極大地損害了黨政部門的公信力﹔若是后者,亦應該如實公布調查進展,不能使調查有頭無尾,或者一直在路上,永遠沒有終點。
耐人尋味的是,記者日前實地回訪發現,針對巨資建設的“宋慶齡雕像”未完工又遭拆除,相關部門始終以仍在調查為由拒絕透露更多情況。“仍在調查”、“正在調查”似乎成了萬能回復,一句話就打發了記者和強烈關注該事件的公眾。即便“正在調查”屬實,調查組亦有責任披露目前已經調查出的結果,不能抱著拖一天是一天的疲沓思維。如果繼續搪塞下去,人們就有理由懷疑所謂的“正在調查”根本就不存在,相關調查組涉嫌不作為。也許,對調查組也該進行調查了。
事實上,河南宋基會事件並不復雜。輿論關注的焦點基本上集中於四方面:一個公益機構哪來那麼多錢建耗資不菲的“宋慶齡雕像”?該項目真是“善款投資”嗎?巨型雕像為何能夠未批先建?突如其來地建,又莫名其妙地拆,損失誰來埋單?回答這些問題,並不難,難的是相關部門不願意回答,始終咬緊牙關,惜字如金。
回應輿論質疑,這是河南宋基會不容回避的責任。據民政部發布的《基金會信息公布辦法》規定:基金會開展公益資助項目,應當公布所開展的公益項目種類以及申請、評審程序。評審結束后,應當公布評審結果並通知申請人。公益資助項目完成后,應當公布有關的資金使用情況。在河南宋基會官網上,找不到關於雕像建造、拆除等項目情況介紹。如此藏著掖著,這樣的基金會不是故意自損公信力嗎?
回應輿論質疑,監管部門也責無旁貸。據河南宋基會官網介紹: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於1992年l2月31日正式成立,“在省委統戰部的直接領導下,在省民政廳的具體幫助下,在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的指導下,積極履行公益機構職能”。兩年前,河南省委省政府領導就河南宋基會事件指示,“迅速成立由省委統戰部、省民政廳、省政府金融辦等有關單位組成調查組,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媒體所反映的情況進行深入調查”。但調查組為何不真誠地給公眾一個起碼的交代?
推諉拖拉,不是明智之舉。越推拖,越讓人懷疑其中的水很深,更有廓清的必要﹔越推拖,也必然讓相關部門的公信力流失或者變得污濁不堪。中紀委原書記吳官正在其《閑來筆潭》談到,一次,夢見有人議論我:“吳官正這個黑皮,不知海裡的水有多深,不知人心難測。”我辯解說:“臉黑不是我的過錯,雖不知水深幾何,但再深也有底。雖不知人們心中想什麼,但知道人民心中有杆公平秤。”誠然,河南宋基會雕像事件,水再深也有底,能不能水落石出,就看相關部門願不願意調查,有沒有責任打撈﹔人民心中有杆公平秤,真相一日不明,公眾就不會罷休,也會對相關部門作出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