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招辦近日表示,在今年高考志願填報咨詢階段,北大明確拒絕了少數企圖向北大索要巨額獎金、進行討價還價的所謂“高考狀元”。招辦負責人表示:“北大要用實際行動切實堅守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責任和誠信,使教育回歸本質”。
此言一出,為北大叫好的有之,為“狀元”抱屈的亦有之。叫好的說,豈能讓學生這麼早就鑽到錢眼子裡去?抱屈的說,雙向選擇何必道德指責?人家漫天要價,北大就地還錢,談什麼“良知、責任和誠信”?
我支持北大此舉,然而也覺得“良知、責任和誠信”有點虛頭巴腦,倒是“使教育回歸本質”可以說說。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感覺是:理性指引下的規則。
有一年我去英國劍橋大學,發現有的草坪上樹著牌子,上面寫著“student only”或“member only”,陪同的同學介紹,這些草坪隻有學生或院士,才能踩。
乍一聽有點詭異,但這就是學院或大學的財產,規定什麼人能踩什麼人不能踩,是學校當局的權利,不存在什麼“北大是全國人民的北大”。更關鍵的一點,在於規則是公平的,首相或總統來了,仍然不能踩。
另外,訪問劍橋大學圖書館也讓我很感慨。英國有法律規定,任何出版社出版的新書,必須送一冊至劍橋大學圖書館,付不付錢我沒問,但這個舉措,反映了知識呈現的公平,不管一個人要找什麼書,他總能在這裡找到。
我想,教育不僅是要教授給學生以知識,還應該給他們一個理想的氛圍,所謂“理想”,即一切事物尊重規則,實現公平。我們常說大學應該是“淨土”,應該是“象牙塔”,其實就是這個意思。不管社會淆亂如何,大學當為澄明清華之境。
當年蔡元培管理北大,王蘭等幾位女子上書希望北大開招女生。蔡元培批復說確實沒有不招女生之理,遂開中國大學招女生之先河(此時大多數戲園子還不收女客)。當時辦《北京大學月刊》,文科教授說中國文字該豎排右寫,理科教授說橫排左寫才便於寫公式與外文,爭執不休,蔡元培出面裁斷,文科論文豎排右寫,理科論文橫排左寫,合為一冊。他不是在和稀泥,而是尊重規則與理性。
當下大學為人痛恨詬詈,很多時候在於大學裡規則蕩然,潛規則卻橫行。“高考狀元”向北大或別的大學索要巨額獎金(據說尚有別的要求),請問有規可據否?無規可據,應之則大學為失格。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些“狀元”們的新同學,甫入燕園,未嘗炙學問之美,已先睹規則之崩,怕隻好念《動物農庄》以自解:一切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別的動物更平等。
有人說是“申請”而非“索要”巨額獎學金,又說是商業談判方式。既是申請,請問可以公示其姓名、要求否?商業談判更是笑談,這是新生入學,不是公司並購,莫非還要整成個商業秘密,非等北大A股上市那日不得公開?
還有人說,考生能夠跟北大討價還價,說明北大清華的招生壟斷已被打破。這我不反對,但好比從西周的壟斷過渡到春秋戰國,雖然算是推進,未為至善,因為“春秋無義戰”,大家越來越不守規則。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最終還是要重新制定並固守規則。前幾年北大清華爭搶“狀元”,實在是急功近利的壞示范。孔子說:爾愛其羊,吾愛其禮。“狀元”們是羊,規則是禮。要使教育回歸本質,就須愛禮重於愛羊。
專欄作者簡介:
楊早:北大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話題》系列叢書主編。是目前活躍在各大媒體的知名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