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讓城市因文化遺產的存在而更加美麗
城市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歷史文化和文化遺產則是城市魅力的關鍵,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國考古學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等主辦的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論壇在杭州召開,與會嘉賓對於城市的現代化進程中如何既融入現代元素,又充分保護文化遺產,延續城市歷史命脈,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傳承城市歷史文脈,應該堅持保護優先理念。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總攬全局、登高望遠、謀篇布局。歷史文物是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活化石”,是傳承文化最好的物質載體,是高品質的、稀缺性、最具吸引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旅游資源。積極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才能夠促進文脈傳承,以文脈傳承增強文化自信。要系統梳理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強化立體空間、整體風貌、文脈延續的規劃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文脈基因,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人們記得住鄉愁。
傳承城市歷史文脈,應該在創新發展上功夫。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上,要樹立主動跨界、主動展示、主動融入的理念,深入挖掘文物資源歷史文化內涵,全面激活文物資源價值,努力推動豐富的文物資源轉化為文旅產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用數字化保護連接古今,連接文化遺產與公眾,讓文化遺產數字化重生,讓那些不會說話的文物文物遺產在“掌上活起來”,將千年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生動講好文化遺產故事。
而另一方面創新融合也要適度。雖然法律法規不斷從實際出發,對歷史文化遺產進行全方位的保護,但拆真建假、拆舊建新、開發式保護、割裂式保護等現象還時有發生。要堅持文旅融合,融合有度。在文物與旅游的融合中嚴格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既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又要不宜融、不能融的文物和文化遺產則暫不融,找准文物和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發展的最大公約數、最佳連接點,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讓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此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還離不開考古人才的專業培養。相關部門應大力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加大考古學碩、博層次人才培養,在考古專業機構的用人編制等方面要予以政策支持,在吸引人才、使用人才、人才待遇等方面要出台得力舉措,積極培養壯大考古隊伍,讓更多年輕人熱愛、投身考古事業,讓考古事業后繼有人、人才輩出。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讓城市因文化遺產的存在而更加美麗,要像愛惜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文旅融合,激發新動能、形成新優勢,讓“詩”和“遠方”在共創美好生活中“融”得自然、“合”得協調,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