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爆火春節檔展現“內容驅動”重要性
春節檔交出紅火成績單,“開門紅”振奮人心。據統計,截至2月5日,2025年春節檔上映新片(含春節檔結束后)總票房(含點映及預售)突破100億,大幅刷新春節檔票房最高紀錄。總觀影人次突破1.87億,超2024年春節檔總觀影人次,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觀影人次紀錄。同時,2025年中國電影市場累計票房超北美票房成績,位列全球第一。
對觀眾而言,今年春節檔是火熱到一言不合就“售罄”﹔早場影廳幾乎坐滿,晚上十點還在排隊,甚至得臨時增加排片,火熱程度可見一斑。這是中國電影市場蓬勃發展的有力見証——從內容創作到制作技術再到市場運營等方面,均有顯著進步。
檔期熱不熱,重點不在於影片數量,而在於影片質量。客觀而言,今年春節檔隻有6部電影,不算多,但“一超多強”、個個能打,共同撐起了創紀錄的好成績。其中《哪吒之魔童鬧海》單片貢獻檔期票房超五成,成為今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的“頂梁柱”。《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熊出沒·重啟未來》也都是IP續作,憑借著對觀眾需求的精准回應,拿下不錯成績。
實踐一再証明,沒有什麼類型、什麼主題一定“老少通吃”“為王稱霸”,重點是內容好不好、故事精不精彩。僅有IP、大制作、流量等是不夠的,還得要看故事和人物的完整性,電影語言和形式創新的呈現能力。觀眾審美正從流量導向轉變為內容導向,電影行業也要跟上。
還有一些細節值得關注。特效廳發揮獨特優勢,IMAX收獲3.8億春節檔票房,創最高票房紀錄。影旅融合方興未艾,山東德州樂陵影視城因唐探熱映迎來大量游客,河南安陽則借助熱度推出“封神再現”系列活動。這些新變化、新趨勢,不僅豐富了觀眾的消費場景,也為電影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成績確實可喜,思考也不能停。一是原創內容、IP的可持續發展。春節檔6部影片中5部為IP續作或系列電影,原創新內容不足。一向表現穩健的“熊出沒”系列,今年遭遇“魔童”強勢沖擊,票房表現也不如前幾部。如何打破“續集魔咒”,如何開拓新的系列,這些都值得創作者和全行業深思。
二是春節檔熱度能否延續。春節檔的火爆提振行業信心,但“集中消費”的短期狂歡能否轉為行業持續火熱的長期動力,關鍵還得看供需能否“兩旺”。需求端的精細化、精品化趨勢,不斷呼喚細分、高品質的內容供給。更何況,吸引觀眾的、構成競爭的,不僅是同檔期的其他電影,更是流媒體、短視頻帶來的巨大沖擊。
頭部效應加劇,導致中小成本影片生存空間壓縮﹔檔期票房紅火,難掩非檔期市場活力不足的問題。想讓“開門紅”變成“全年紅”,甚至“年年紅”,電影行業亟需從“檔期依賴”轉向“內容驅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