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

人民財評:大國造船,乘風破浪

趙靜
2023年07月18日09:22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大國造船加速邁進。繼國產航母和國產液化天然氣(LNG)船成功下水后,我國國產首艘大型郵輪6月初順利出塢,已於7月17日解纜離開碼頭,開始首次試航。

大型郵輪是我國此前唯一尚未攻克的高附加值船型。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在郵輪經濟鏈條中隻佔“消費”一個環節。2019年10月,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在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開工點火,全面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今年6月6日順利出塢后,“愛達·魔都號”在試航前完成了艏側推設備碼頭系泊試驗、癱船試驗、失電試驗等一系列試驗,試航前全船內裝區域已達到亮燈狀態。試航階段,還將對動力和推進系統、消防、火警、救生、通信導航、振動噪音、安全返港等各項功能全面驗証,朝向“年內交付”全面沖刺。這也意味著,不久之后,我國造船業將在LNG船和國產航母之后,摘下造船工業的第三顆“皇冠上的明珠”,成為唯一集齊這三顆“明珠”的國家。

大國造船,激蕩著勇攀高峰、敢於勝利的氣魄。作為目前全球最復雜的單體機電產品,大型郵輪由於結構的特殊性、系統的多樣性、工藝的復雜性、設計建造的艱巨性、供應鏈協同的全球性,長期以來僅有歐洲少數幾家船廠壟斷了它的建造。隨著我國船舶工業加快轉型升級,建造能力不斷提升,技術實力在超大型集裝箱船、LNG船等領域多點突破,大型郵輪國產制造這個空白也勢必要被填補上。從項目立項到正式動工,從以毫米為精度單位建造,到先后攻克重量控制、減振降噪、安全返港等貫穿郵輪全生命周期的多項核心技術並形成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全船136個系統協調運轉、2500萬個零件准確適配,無不彰顯出造船團隊不畏挑戰、勇於攻堅的實力和果敢,以及我國造船工業不斷勇攀高峰、奮楫篤行的風范。

大國造船,折射著一個國家綜合工業實力的強大支撐。向內看,我國造船業來到由大到強轉變的戰略關口,往外觀,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於競爭中勝出,國家強大的綜合工業能力構成重要支撐。國產船用主機、船用鍋爐、船用起重機、船用燃氣供應系統等配套設備裝船率持續提高﹔船用高端鋼材研制能力不斷增強﹔“雙塢雙線”建造新模式開啟……2022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項指標的國際市場份額均保持世界第一,我國造船業國際市場份額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1-6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佔世界總量的49.6%、72.6%和53.2%,均位居世界第一。時下,從環渤海灣、長江口再到珠江口,我國已經形成一系列造船基地。背靠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強大國家,我國船舶制造乘風破浪、加速前行。

大國造船,尤需“風物長宜放眼量”。按照國際郵輪經濟發展的規律,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達到6000—8000美元時,郵輪經濟隨之到來。2006—2017年,我國郵輪旅客運輸量年均增長40%以上。2019年,國際郵輪從上海、天津、廣州、深圳等母港出發735航次,帶動了199.3萬人次旅行,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一方面是相對於火爆的市場需求,全球大型郵輪建造產能卻明顯不足,而我國具有造船大國和巨大市場優勢﹔另一方面是郵輪經濟產業鏈長、帶動性強,對培育經濟新動能、有效拉動內需、促進消費轉型升級等具有重要意義。“大力發展郵輪產業,還要建造我們自己的郵輪”。《關於加快郵輪游艇裝備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促進我國郵輪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相繼印發,分別提出“到2025年,郵輪游艇裝備產業體系初步建成,國產大型郵輪建成交付,中型郵輪加快推進,小型郵輪實現批量建造”和“到2035年,我國郵輪市場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市場之一,郵輪旅客年運輸量達到1400萬人次”的發展目標。作為擁有全球最完整船舶產品譜系和總裝配套體系、最大規模船舶生產建造能力的國家,中國造船乘勢而上,必將大有作為。

大國造船,背靠著一個風華正茂的國家,受益於一個朝氣蓬勃的時代。從17.4萬立方米大型LNG船等高端船型實現批量交船,到第四代自升式風電安裝船實現交付,再到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即將交付,我國造船業昂首挺胸,正快步加入中國高端裝備制造參與全球競爭的“代表隊”。

(責編:趙靜、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