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石化宣布在油品銷售業務板塊實施混合所有制,全國政協委員、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民資參股中石化無比例限制”。隨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周吉平向媒體透露,中石油將採用產品分成的模式引入民資,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
“兩桶油”做改革熱身之時,電力體制改革也已提速,國家能源局表示,售電環節有望引入民資。而銀行業對民間資本的大門也正式敞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於3月11日宣布,今年將首批試點3至5家民營銀行。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已經成為央企國企改革即將實施的重頭戲。作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指明的深化國企改革的主要方向,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媒體、專家學者等熱議的焦點話題。
表:兩會期間“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話題新聞熱度
監測時間:3月3日0時至3月12日14時,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關注點一:為什麼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報道,習近平9日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郭文三代表談到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習近平說,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基本政策已明確,關鍵是細則,成敗也在細則。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謀取暴利的機會。改革關鍵是公開透明。
《光明日報》認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
而經常代表民營企業聲音的《21世紀經濟報道》也積極響應,“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將國企改革引向深入,這一戰略意圖應當說是一脈相承的。深化國企改革是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可逾越的一道門檻,拖延越久則徒增改革成本越大,到頭來還得面對,這次重回十六大以及十六屆三中全會的原點,說明民心不可忤、客觀規律不可違”。
來自國資委系統的代表和委員也看好混合所有制前景。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前國資委副主任邵寧表示,對於競爭性國有企業,按照“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方向,進一步推進股權多元化。對於大型和特大型國有企業而言,改造成為整體上市的公眾公司,國有企業徹底實現多元化。
全國政協委員、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提出要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不僅有利於國資國企改革,也有利於拓寬民間資本的發展空間,讓民間資本和國有資本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有利於民間資本和國有資本的深度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共同發展。
關注點二:民間資本擔憂頗多
《上海証券報》道出了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三個擔心:一是“會不會被控制”的問題。民營企業擔心,國有企業一旦控股,就被國有企業控制了。二是“誰混合誰”的問題。民營企業通常實力比較弱,沒有話語權。三是“怎麼混合”的問題。民營企業要看國有企業拿出的是什麼東西,如果拿一些骨頭,沒有肉,那麼民營企業也沒有興趣。
《中國經濟時報》也提出疑問:在混合所有制裡,是否真正能夠讓民營企業參與到國有企業的先進管理和技術優勢之中,還是僅僅像以前的國企上市,成為新一輪的圈錢行動。和國有企業合作,其結果是否會最終為其吞並。
《第一財經日報》提醒,在混合所有制的形成過程中,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也隨之形成。真正的國有大企業放開以后,如果僅僅是在其上層放開,能夠和它進行混合經營的,也一定是民營企業的巨頭。這種更大巨頭的出現可能會進一步加大行業的壟斷。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建議,國有企業體制改革一定要把國有企業當作獨立市場主體,由法人治理結構來管理,有股東會、董事會、聘用的總經理,而且聘用還要從社會上聘,企業才能把效率、效益放在首位。混合所有制是個方向。怎樣推進?可以通過找試點。我曾經給國資委提出兩個試點行業:一是新興產業﹔一是產能過剩行業。
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則認為,混合所有制改革應該淡化所有制、強化混合制﹔淡化國有企業、強化國有資本。這樣資本才有流動性,才可以優化配置。
關注點三:一切圍繞“公”字
《証券時報》評論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謀取暴利的機會。這既是對前一輪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的總結,也是對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提醒和告誡。如果改革成為了少數人牟取私利的機會,這樣的改革就無法取得成功。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指出,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不能讓國有資產流失﹔不能在企業改制后出現系統性裁員或造成員工內部不公平﹔推行PPP模式不能加重政府性債務,又應保障社會投資者合理收費﹔不能讓關系國計民生的國有大集團喪失控股地位﹔不能讓企業黨組織喪失政治核心和監管保障作用。
總之,任何改革措施不能以損害公共利益為代價。而公開、公平、公正,是保証公共利益無損的基本原則。
《新京報》評論稱,事實上,央企大佬和民企老板的認知沖突,究其根源,可以歸之於一點,即“公平”二字。民企老板擔心沒有控股權,很容易“羊入虎口”,隻投錢而沒有話語權,“公平”難以得到保障。而央企大佬則擔心,在自主裁量權較大之下發展混合所有制,即使自己“身子正”,也怕外界對其有“影子歪”的猜忌,說白了,也就是對缺乏“公平”規則而容易招致誤解的擔憂。
【網民觀點分析】
圖:話題“中石化引民資”網友言論傾向性分析
(抽樣:260條,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檢測室)
引入民營資本實現共贏(58%)
網友“悅弘_89376_48038”:優化資源配置,謀求更好發展。
網友“octob小10”:改革往往是在摸索中前行,希望能找到一種最合理的模式。
真正做到讓利與民才是正道(15%)
網友“雙魚80”:還把民營企業當傻子,真正開放原油進口或者勘探權,下游才有做的意義。
網友“高吉旺”:一直不支持民營資本大范圍入駐基礎行業,謹防資本挾持人民。
支持打破國內壟斷企業(13%)
網友“煙易雲”:打破壟斷,提升燃油品質!
網友“huoii”:本來就是混淆視聽,打著改革旗號加大壟斷的舉動。
讓利就是國有資產流失(8%)
網友“吉烈”:混合所有制就是扯淡,中石化讓利就是國有資產流失,中石化不讓利就沒人願意根他混合!
網友“我愛山i河”:混合所有制是轉移資產的最好辦法。
【輿情點評】
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媒體和代表委員說了很多實行混合所有制的好處,然而,到底什麼是混合所有制,如何實現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實施后企業會變成什麼樣子,卻難以見到明確的說法。對於這些基礎性的問題,有可能是大家都說不清,都在等中央拿出可以參考的方案。
國企吸納了民資就算是“混合所有制”嗎?無論是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明波說的“實現市場化”,還是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建議的“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規則去做”,其實都反映了民間資本對參與混合所有制企業決策的期待,以及希望實行混合所有制后,國有資本也能夠完全按照市場規律和規則進行生產經營。所以,關鍵不在於誰投了多少錢,誰持有多少股,而在於企業的發展決策和經營管理方式是否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民間資本參股國有企業,其實並不是新鮮事。但是在參股過程中,由於政府的參與和政策的變化,國有資本逐漸掌握企業全部經營管理權的先例頗多。這也正是現在民間資本所擔心的,即政策的穩定性和公平性究竟如何。
從另一個角度講,公眾還有這樣的擔憂:全民所有的國有資本是否會逐漸喪失主導權,逐漸成為民資的囊中之物?畢竟利用手中權力和與民企的關系而侵吞國有資產的案例也不在少數。這一擔憂的潛台詞是,整個混合所有制建立的過程,公眾能夠獲得多大程度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以及公眾最終能從這種變化中獲得多大的收益。
混合所有制從央企開局,肯定不只是為了吸納民間資本,更主要的是起到探路和示范作用。同時,從壟斷央企入手,也體現了中央推進國企改革的決心。前面是國企改革的深水區,已經沒有石頭可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