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房姐”案不能又讓41套“京產”真相不明不白

楊興東

2013年09月24日18:3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今年年初,陝西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原副行長龔愛愛被曝擁有3個虛假戶口和北京的41套房產,引起全國嘩然,龔愛愛因此被稱為“房姐“。9月24日上午,陝西省靖邊縣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房姐”龔愛愛涉嫌偽造、買賣國家機關証件罪一案。 (據《新民晚報》9月24日報道)

備受關注的“房姐”龔愛愛案終於拉開了序幕,此前新華社“表叔無表”的評論,象是某種讖言,或將在此案中再度被印証。縱觀起訴龔愛愛的罪名,竟無一項與房有關。這不僅讓輿論場再度沸騰,也讓人懷疑法庭審理的公正性,這背后是否有啥貓膩呢?為啥老百姓真的看不懂啊。

但從法理上來說,“房姐”無房卻不能証明法院審理不當。因為案件審理講究不告不理,對於沒有納入起訴范疇的事情,法院本就無權過多干預。更何況,“房姐”一案,已經異地審理,從理論上來說,審理不公的可能性已大大減少。因而,解答公眾的疑惑,回應龔愛愛的房子問題,隻有龔愛愛一案的公訴方有能力做出解答。

然而,從整個案件的審理過程,以及有關部門調查此事的經過來看,公訴方並沒有這樣的耐心,向公眾解讀龔愛愛的房子問題。案件最終的起訴罪名,也說明公訴方不認為多套房產,是龔愛愛一案的犯罪事實。當然,也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即龔愛愛用來買房的錢,都屬於合法所得,因而談不上觸犯了何種罪名。

不過,龔愛愛一案,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訴訟案件。它早已進入輿論場,發酵為一個公共事件。所有關心此事的人,都在等著看龔愛愛的房子到底是不是合法所得,所有擁有話語權的人們也都在追問,房姐在法庭上為何又無房?傳播學上有個沉默的螺旋理論,其中談到“意見一方的沉默將造成意見另一方的增勢”,公共事件中的社會輿論也正如此。如果我們的公訴方,在這樣的公共事件當中,缺乏發聲,不主動用事實去回應人們的質疑,那鏈接在彼端的民眾質疑,必然如沉默的螺旋一般,越積越大,甚至上升為對司法制度的懷疑。

法治社會是底線,底線就是生命線。捍衛底線,需要增強民眾的法治觀念,更需要司法機關的積極作為。而后者的模范帶頭,往往更為重要。因為一次經典的審判,一個典型案例的審理,必將傳遞許多法治的常識給民眾,從而使圍觀者,在圍觀之中,升華自己的法治素養。而我們社會的總體法治水平也會在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案例中邁進。但反之,經不起推敲的案例,帶有瑕疵的審理,傳遞給民眾的印象,卻可能是一種案已審,罪未盡的猜想。若此,何以呼喚民眾共守法治的底線?

龔愛愛受審,與房無關。“表哥“受審,與表無關。“房叔”判刑,與房無關。這一系列如此巧合的無關,難以平復民眾的萬千猜想。當然,民意並不意味著正確,這也正需要辦案機關的公開與透明的回應予以紓解。僅以龔愛愛來說,她在北京多達9666.9平米,合計41套的房產,似乎已超過了一個縣級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的收入水平,這樣巨額的財產,若說不清,道不明。是不是亦逃脫不了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反之,如果一個副行長就能夠達到這樣的購買力,是不是也該追問一聲銀行業過高的薪酬設計?據法制晚報昨日報道,目前,龔愛愛在北京的部分房產,仍在正常對外出租。這似乎象征著,龔愛愛案庭審的結束,或許只是給她的房子打上了一個“分號”,有關41套房產的完整真相,仍欠缺一個合理解答。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